次仁央宗
摘 要:初中英語是連接小學和高中英語教學的橋梁,在基礎教育階段具有重要的地位。近年來我國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初中英語教材在內容和形式上也有了全新的改變和升級。主要站在現代教育的視野角度,來分析如何培養初中生對英語的興趣,完善初中英語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生;英語教學;興趣培養
初中生好奇、叛逆,自控能力較差但可塑性非常強。而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一直都是我國教育的主要課程之一?,F代教育工作者在對初中生進行英語教育時,不能再套用過去填鴨、機械式的傳統方法,而是應該著重培養學生對英語的興趣,進而提高教學質量。
一、興趣培養對初中生英語學習的重要性
初中生介于小學生和高中生之間,缺少對學習強烈的目的性,外加互聯網、游戲和其他娛樂項目的吸引,容易產生厭學感。因此教育工作者應該改變傳統的授課方式,針對初中生的心理特點,采用現代教育的方法,重點培養英語學習的興趣,以此來提高初中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初中生在樂趣中體驗英語、愛上英語、享受英語,進而提高英語成績。
此外,初中英語的學習需要大量的詞匯和語法基礎,它是小學英語的升華,也是高中英語的基礎。初中生雖然具有叛逆性,但對新事物、新知識的接受能力也非常強,處于鍛煉聽、說、讀、寫能力的黃金期。因此,采用現代教育方式,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可以幫助初中生鞏固已經學到的英語知識,并為后續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初中生英語興趣的培養方法
1.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眰鹘y的教育理念中,老師一直處于高高在上的地位,而學生在課堂上更像是看客或聽眾。在基于現代教育視野的英語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打破這種相處方式,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初中生恰好處于愛交朋友的年齡,若與老師建立良好的友誼關系,會更加喜歡這門課而努力學習,反之也會因為討厭一名老師而對該課程產生厭學心理。因此,鑒于初中生的心理特點,教師應該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主動去了解學生的興趣特長和喜怒哀樂。尊重學生、關心學生、鼓勵學生,建立師生之間的信任感,讓初中生在與老師相處過程中逐漸產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2.創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
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本身就具有熱情、開放、積極向上等特點,英語教學也不同于語文或數理化課程,它不適合傳統嚴肅的教學環境,更需要一個生動活潑、輕松愉快的氛圍來引導學生學習。
如今初中英語教材中有很多情景對話,為了提高學生的興趣,不再沿用傳統的朗讀或背誦方式,而是把課堂就當做教材中出現的場景。例如把教室當做醫院,老師和學生分別扮演醫生和患者,或是把教室布置成超市,教室里所有的東西都是商品,讓學生扮演顧客購買。此外,根據初中生愛模仿、愛表演的特點,在課堂上可以加入英文歌、英文電影的賞析,讓學生模仿來活躍課堂氣氛??傊⒄Z教學要改變原有上課的枯燥環境,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中享受英語帶來的樂趣,激發學習的熱情。
3.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
過去傳統的教學方式常常是學生跟著老師一起聽說讀寫等機械式的教育方法,這種單一的方法時間長了會讓學生失去興趣甚至產生厭煩情緒。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該采用更多樣化、更靈活的教學方法來幫助學生的英語學習。
改變教學方法的第一步就是利用豐富的教學設備,我們可以利用相應的圖片或者實物來加深學生記憶,也可以利用多媒體引入音樂、視頻寓教于樂,讓教材中的知識真正走入生活,幫助學生理解。此外,在向學生提問時,不要局限在教材的標準答案中,要引導學生發散思維,主動思考、主動表達內心的真實觀點。這樣不但可以培養英語興趣,而且可以提高初中生學習的主動性,加強英語實際交流能力。
4.舉辦多種英語活動,開辟第二課堂
英語教學是一門語言課,需要濃厚的英語氛圍來培養初中生的英語語感,因此僅靠課堂45分鐘的教學是遠遠不夠的。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努力開辟英語第二課堂,讓學生在教學課程之外依然感受到英語的樂趣。例如學??梢耘e辦英語朗誦比賽、英文歌曲比賽或英語小品比賽等,讓初中生在競賽中加強對英語文化的認知,提高英語口語水平。同時,可以邀請外教或者外國留學生,定期舉辦英語角活動,地點可以選在教室、操場、餐廳或者宿舍,凡是參加人員一律用英文交流。此外,可以指導學生成立英語報社,寫英語新聞和故事,或者幫助學生翻譯圖書,舉辦英語讀書會等活動。第二課堂的目的在于利用課外時間,培養初中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幫助第一課堂知識的鞏固,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在現代教育體制下,我們不能再用過去傳統的思維方式去開展英語教學工作,而是要轉變教育方法,著重培養初中生的英語興趣,才能在新時代教育中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梁儀.初中英語教學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
[2]周燕.如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J].考試周刊,2011(38):119.
[3]張琳.如何培養初中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J].科技風,2010(16).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