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凡
[摘要]演講展示能力,即presentation,是個人將某個知識點或信息內化、消化、整理并向他人展示的過程。在西方教學以及我國高校英語課堂教學實際活動中,Presentation是一種普遍使用的教學模式,也是一個必不可少的傳統項目。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們對演講展示的重視程度往往不夠、演講展示效果也不高。因此,筆者通過將翻轉課堂這一理念應用在提高英語演講展示能力上,以期探討更有效提高學生演講展示能力的方法。
[關鍵詞]翻轉課堂;演講展示;英語
一、演講展示能力的重要性
Presentation教學活動是指學生以個人或小組的形式在課堂上對某一話題(教師指定或自主選擇)進行講解的教學實踐活動,包括陳述、報告、互動和演示等多種形式的講演過程,也可以把Presentation教學模式理解為在課堂教學中采用的一種主題演示、分組討論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教學行為。Pres—entation可以鍛煉并提高學生的多項綜合能力,如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創新思維、動手能力、表現能力、集體協作能力、鍛煉并提升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鍛煉學生思辨能力和應變能力等等。Presentation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知識儲備,而且可以把他個人的經歷與經驗與所學的內容做一個很好的整合。在當今,presentation不再僅僅是校園內的一個簡單的教學實踐活動。學生們在離開校園進入社會后會遇見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機會,如找工作時向招聘單位展示自己,工作時向上級主管做工作匯報、總結等,甚至項目報告發布、新產品發布等等,這都會需要用到這一“演講展示能力”。可見,做好presentation意義重大,這甚至將關系到我們的學生未來就業水平的高低以及職業前景發展的好壞。
二、在教學實踐活動中presentation存在的問題
但是,在實際教學實踐活動中,學生們的presentation作品展示并不往往盡如人意。原因主要可以分為兩大方面:
學生方面:由于主觀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個別學生presen—tation的準備不充分,英語口語表達能力不高,過度依賴手中紙稿或依賴幻燈片;個別學生選題(或子標題)不當,以致例證不當、信息不充分;個別學生在準備presentation的時候使用較難詞句,導致展示效果不暢,受眾很難理解;個別學生缺乏presen—tation經驗、基本技巧和常識,如無合理結構、缺少互動、話題導人生硬甚至沒有等;個別學生死記硬背,沒有足夠的理解演講內容并導致演講時情感和思想傳達不暢;部分學生過度注重PPT制作的精美、音樂、視頻等輔助材料,忽視presentation本身。
教師方面:教師對學生的提問缺乏創新和吸引力,教師對學生片面強調問題因此缺乏對學生的表揚和鼓勵,教師給學生提供的反饋體系、評分體系不是很明確導致學生目的不明確,總之,教師所提供的指導不夠將導致學生對presentation逐漸失去信心、表現也會流于形式,完全達不到鍛煉和提高能力的目的。
因此,針對以上諸多問題,筆者嘗試構建完整的presenta—tion展示和測評體系,以期促進并提高presentation這一教學實際活動的效能。
三、翻轉課堂在提高英語演講展示能力的應用
翻轉課堂譯自英文“Flipped/Inverted Classroom”,是一種實現以學生為中心課堂教學的模式,重點在重新調整利用課堂內外的時間,將學習的決定權從教師交給學生。在這種教學模式下,通過有效利用學生課堂外的時間,使學生能夠更高效的專注于課堂內的寶貴時間,也因此能夠更主動地參加各類學習項目,從而獲得更深層次的理解。
根據翻轉課堂所倡導的理念特點,可以將其應用在提高英語演講展示能力的過程中。在整個活動過程中,一共分為三方,包括教師、展示小組以及其他小組。
首先,教師將演講任務布置給同學。教師所扮演的角色負責布置話題任務、對展示小組進行課外指導、在展示小組完成工作后參與并指導其他小組對其進行評分。教師在布置安排演講任務時,要充分考慮授課學生的實際水平,可以是學習自己擅長的話題,也可以是與本課知識相關的話題,也可以是與時政商業相關的話題等,總之,話題的趣味性直接影響學生完成的效果,其次,整個話題的準備周期最佳時間為2周,太長學生失去激情,太短學生準備不周。而且,每學期課堂演示次數不宜太多,由于每次演講需要花費學生課下很多時間和精力,因此,教師要合理安排課堂演示任務,否則學生疲于完成任務的數量而忽視質量,效果反而會適得其反。
第二,課下學生按自愿原則分組,組成展示小組,小組成員分工合作完成整個項目,充分利用課下時間,結合所學內容,運用圖書館、網絡、多媒體等方式搜索查找并組織各小組資料、分配小組成員任務、對整個演講內容及流程進行設計、制作PPT、準備道具等,在這一過程中培養了學生對資料的鑒別和判斷能力等;將原本應于課堂上展示的演講以視頻的形式錄制下來,并進行后期剪輯制作,最后在課堂進行播放。依據實際情況不同,可以是個人演講展示,也可以是小組演講展示。在整個準備過程中,教師應給予充分指導和幫助,如在演講設計,可以幫助學生確定內容上先后順序的安排、演講風格的確定、互動環節的設計等。
第三,其他小組主要負責在課堂上扮演觀眾及評委的角色,并在此過程中積極主動學習展示小組的演講活動。在展示小組演講視頻播放完畢后,其他小組同學給出評估反饋,教師對整個總結并評估反饋。評估反饋環節是關鍵。心理學家赫洛克通過其著名的反饋效應的心理實驗,得出結論:及時對學習和活動結果進行評價,能強化學習和活動動機,對工作起促進作用。適當激勵的效果明顯優批評,而批語的效果比不聞不問的效果好。這一效應提醒教師,在學生的整個工作完成之后,一定要做出相應的有效的反饋,同時可以邀請其他同學進行反饋,并鼓勵自我反饋。
四、演講展示能力的課堂評分標準
英語演講的評分標準對更加有效地完成教師反饋及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演講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教師需要在課前制定詳細的Presentation評分標準,包括教師評價和學生評價,其中教師評分項目與學生評分項目相同。
評分標準共包括五大內容:
(一)演示內容(共30分),包括文稿準備和時間控制(10分,評分標準為演講準備充分,并按照要求,合理控制安排時間);科學性和規范性(10分,評分標準為演示內容正確,具有時效性、前瞻性;無科學錯誤;無錯誤導向;文字、符號、單位和公式符合國家標準);知識面和邏輯性(10分,評分標準為知識內容范圍有廣度有深度,知識體系結構合情合理;邏輯結構清晰,層次性強,具有內聚性)。
(二)演示設計(共30分),包括藝術性(10分,評分標準為界面布局合理、新穎、活潑、有創意,整體風格統一,導航清晰簡捷色彩搭配協調,視覺效果好,符合視覺心理);技術性(10分,評分標準為運行可靠,沒有“死機”現象,沒有導航、鏈接錯誤,容錯性好,合理使用多媒體技術);合理性(10分,評分標準為圖形、圖片、音樂、視頻等合理采用,對演講內容的順序合理安排)。
(三)演講策略(共20分),包括技巧性(10分,評分標準為吸引力強,激發學習興趣,與學生互動性強,效果顯著);互動性(10分,評分標準為能夠采用適當的交流技巧、恰當的演講策略吸引聽眾)。
(四)演講基本功(共20分),包括語音面貌(10分,評分標準為發音準確、語調較好、表達清楚、用詞標準無歧義、語法結構合理、能夠合理使用英語語言習慣);肢體語言(10分,評分標準為合理恰當地運用肢體語言、不死板、不花哨、儀態大方端莊)。
(五)聽眾反應(加分項目,共10分),指聽眾主觀喜愛程度,評分標準為演講者能在演講過程中始終抓住聽眾注意力,并能夠引起聽眾積極思考。
五、總結
課堂演講英語專業授課形式中的有效模式,而且更是一個人展現表達自己并與人溝通的能力。presentation這種課堂教學方式有效地實現了師生角色互動。作為大教育運動的一部分,翻轉課堂模式與混合式學習、探究性學習等其他教學方法在含義上有所重疊,目的都是為了讓學習更加靈活、主動,讓學生的參與度更強。在這一點上,英語演講能力的培養與翻轉課堂的理念是相通的。通過將翻轉課堂這一理念應用在提高學生的課堂展示能力中,使學生們能夠更有效的掌握演講技巧從而提高演講能力。在這一平臺上,鍛煉學生的批判思維、發現問題、團隊合作、文化交際、積極主動和表達溝通等幾大關鍵能力。但這一方式也有其局限性,例如不能很好地展現演講活動中的演講團隊的應變能力,缺少與臺下觀眾的現場互動等。與現場展示演講相比,翻轉課堂指導下的演講展示由于準備時間較充足,更適合在鍛煉學生演講能力的初級階段應用。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依據實際情況將兩種課堂演講方式(即現場展示式與翻轉課堂式)結合,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實際英語演講技巧和水平。同時,為了更好對學生的課堂展示進行指導,教師也必須不斷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加強自身修養,拓寬視野,搭建新的知識結構,保持自己思想的年輕態,從而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