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秉吉
物理課是義務教育階段的一門重要基礎學科,它擔負著對學生進行科學啟蒙教育的任務。如何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物理教學大綱的要求,以及物理課的特點,激發學生學習、探索、征服大自然的積極性和求知欲,并陶冶其熱愛大自然的情操,是擺在廣大物理教師面前的一項重任。現就如何在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略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從啟蒙入手,誘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人們對某些事物的一種特殊的認識傾向,是入門的先導,是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實踐的內部動力。初中生理解能力較差,不可能讓他們在很短的時間內明確自己的學習目的及為什么要學習物理課。因此促使他們在很短的時間內明確動機、積極主動的學習,主要靠培養學習興趣。并且靠通過一些趣味教學內容、趣味教學活動,引起學生對大自然和未來科學探索活動的直接興趣。上課時必須通過各種直觀教育手段,使學生感受物理世界的美麗和可愛;必須提出各種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引起學生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必須通過一些有趣味的實驗,引起學生對物理課的興趣,從一開始就迷上物理課,激發他們對知識和周圍世界強烈的求知欲。我們知道興趣是人們積極探究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意志傾向。物理教學中一開始就應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想學、樂學。初中生對神奇的自然界充滿了好奇,當他們剛接觸物理這門新課時,會被里面千變萬化的物理現象所吸引,從而產生強烈的求知欲,但隨著知識向縱深推進,部分學生會產生“物理難學”的畏懼心理,隨之而來的是厭倦情緒。因此,要使學生能平穩、自然地踏上學好物理的軌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學生對新課程開始都會產生新鮮、好奇,這正是誘發學生興趣的積極因素,教師要緊緊抓住這個時機,點燃學生興趣的火花,教學中教師用生動的語言、形象的描述、精彩的演示,把學生帶入物理王國的大門。例如:向學生提出一系列似懂非懂卻又十分好奇的問題:樹上的蘋果熟了為什么總是落向地面?插入水中的筷子看上去為什么變彎了?再做一些有趣的實驗激發學生的好奇。例如:拿一個空杯子和一張紙,讓學生檢查一下是不是普通的杯子和紙,然后盛滿一杯水,把紙放到上面,問學生:如果倒過來,紙片會不會掉下來,水會不會流出?待學生回答后再做出紙托水的實驗,這時學生會很快活躍起來,表現出一種從未有過的詫異和驚奇。
二、寓教學于實踐中,理論結合實踐
大自然是學生探索知識的好課堂。結合教學內容,帶領學生到大自然中進行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大自然中接受教育、陶冶情趣。對學生進行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熱愛祖國的教育。這些都是課堂教學所無法比擬的。如:在教“生活中的透鏡”“融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聲音的產生和傳播”“平面鏡成像”等課時,我先把概念講清楚,并讓學生觀察實物或現象,然后讓學生自己找器材,自己做實驗,找不到的器材可以找老師借,觀察是否和老師課堂上講的一樣,使學生親身體會到課堂上講的理論和生活實際的聯系,使學生對書本知識有生動的、深刻的理解。在實踐活動中,使學生學到許多在課本上無法學到的知識,從而使學生對課本中的內容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物理的起始階段是初中,針對學生喜歡觀察的特點,在知識允許的條件下,教師創設與物理知識相關的演示實驗,通過教師的現場動手操作,學生的觀察,最終得到實驗數據,教師通過對實驗數據的處理,進而有效地推出實驗結果。例如:在講述大氣壓存在時,馬德堡半球實驗是最好的例證。教師攜帶實驗器材:馬德堡半球、抽氣機,在教室進行現場試驗。教師利用抽氣機逐漸抽取馬德堡半球里面的空氣,學生在教室進行多次的對拉,以此來驗證大氣壓的存在。整個教學過程學生參與了教學,教師的進行了有效的演示,最終有效地證明大氣壓的存在。例如:學習初中電學之后,學生自己設計電路圖,裝飾自己的房間。串、并聯知識輕而易舉地被理解,電路圖整潔美觀、橫平豎直特點,學生容易接受。家庭電路的零、火線的區分被應用在電器的安裝上。
三、通過第二課堂,積極調動創造性
在物理教學中,僅僅靠課堂教學和有限次數的動手實踐活動是不夠的。為此,積極開展第二課堂,積極創造能使學生施展才能的環境,調動學生的創造性和能動性,使他們既能動腦,又能動手,在動腦動手中增長知識、增長才干。在我校開展的科技創作活動中,積極開展了小制作、小發明。觀察物理現象等活動,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我在第二課堂中根據學生愛聽有趣故事的特點,結合教學內容介紹一些如牛頓、愛迪生的故事,進行思想教育,使學生認識到小發明并非自己所想象的那樣困難和高不可攀,只要平時多觀察、勤思考、動手動腦,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也可以做出發明
創造。
編輯 趙 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