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目前的初中新目標英語教學中,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師的教學質量,迫切需要教師轉變傳統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而在英語教學創新發展的過程中,作業設計的創新又屬于一項重要組分,而且也發揮出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基于此,結合多年實踐教學經驗,針對初中新目標英語的有效作業設計方法進行了簡要的分析,希望能為后期的初中英語教學提供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新目標英語;作業設計;創新
新目標初中英語教材,對學生學習自主性的提升、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以及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同時對通過開展豐富的課內教學活動所發揮出的英語學習促進性作用也進行了充分的肯定。由此,對于廣大初中英語教師而言,應當制訂有效的作業設計方法,促進學生英語學習能力、實踐運用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的有效培養和提升。接下來,筆者就結合自己的實踐教學經驗,針對如何有效地設計英語作業提出了幾點看法。
一、創新作業形式,實施分層作業設置
“分層”的前提是承認學生差異,因材施教,也就是結合學生的個性化差異進行作業的針對性設置。這種作業設置方法賦予了學生更多的自主選擇權,由此也能幫助學生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和所取得的進步。比如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結合具體的分層目標就進行了以下的一種分層作業設置:
首先,針對全體學生設置了A檔作業,主要涵蓋了書面作業和口頭作業兩種類型,該檔作業主要涉及與教材相關的一些比較基礎的知識和技能訓練,此類作業為學生的必完成項。在該檔作業的設置過程中,筆者重點考慮到以下兩點內容:(1)知識不要求全,要求一次落實一次訓練,從宏觀上做到對作業量的有效控制;(2)精品意識。在所設置的作業中,教師要對每一項所側重的知識點有一個清楚的認識,杜絕出題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從而實現對作業微觀層面的良好控制。在A檔作業中,口頭作業主要包括背誦單詞、課文等,而書面作業主要包括單詞拼寫、相應習題等。
另外,針對學習基礎較強的學生又設置了B檔作業,該作業類型主要為一些難度較大的附加題,可供學生自由選擇,如作文、翻譯、編對話等。通過B檔作業的設置,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使其很好地感受到學習的挑戰性,并增強了學生的學習成就感。
如,在七年級下冊 Unit 2 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
Section A (1a-1c )這一課時完成后,筆者就進行了這樣的一種分層作業設計。
A檔作業:
(1)背本課單詞表中的單詞和1a中的詞組,完成默寫。
(2)說出1a圖片上時鐘顯示的時間,練習時間表達方法。
(3)跟讀1b錄音3遍,模仿語言語調。
B檔作業:
(1)做一項調查(Make a survey),描述好朋友一天的日常起居情況。
(2)給在美國的好友寫一封信,信的內容告訴其你的日常起居,要求不少于10個句子。
二、實施人性化、多元化的作業評價
在新目標英語教學實踐中,對于學生所完成的作業,教師應當實施一種激勵性的評價模式,從而提升學生的作業質量。所以,教師在針對學生的作業情況進行評價時,不可單純注重結果,進行簡單的打分或定等級。
比如,同樣是在“What time do you get up”這一單元的學習過程中,筆者為學生布置了題目為“My fathers Day”的小作文;在學生完成之后,筆者先讓學生自己對本次作業完成情況進行了評
價,自我打分;隨后,在班級中將學生作文分別派發給不同學生進行“他人評價”,相互打分,最后再統一收回,由筆者進行診斷性評價,將學生作文中比較優美的一些句子標出,并將其中存在的一些詞匯、語法錯誤進行標注,進行分檔打分,其中一檔作業為5分,二檔為3分。同時,在學生作業中適當寫一些激勵性評語,如針對優秀的作業可批注“Wonderful!Very Good...”;對于一些錯誤較多的學生可批注“Be careful next time,You will be better...”。堅決不可簡單地給一個分數。
這種人性化、多元化的作業評價方式,更加注重作業對學生成長的教育功能,也有效地改善了傳統“只重結果、不重過程”的評價缺陷,使其轉變為學生發展的一種整體關懷。
總之,在新目標英語教學過程中,做好作業的有效設計對于教學質量以及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有著重要的意義。所以,對于教師而言,首先就需要從思想上給予正確的認識和高度的關注,其次再采取有效的分層作業設計方法,并注重評價方式的多元化與人性化,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信心,進而更好地落實初中新目標英語的教學目標,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盧亞瓊.初中英語有效作業設計的策略研究[J].新校園(理論版),2011(4).
[2]沈軍亮.構建初中英語有效作業設計的策略探究[J].東方文化周刊,2014(16).
作者簡介:李優紅(1988.2—),女,浙江天臺,本科,中學二級教師。
編輯 任 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