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梅
摘 要:為了促進高中生在化學課堂中能夠獲得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全面發展,新課標在教學方法上提出了一些改革建議。通過研讀《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以及現在專家、學者對教學方法的研究,發現現在高中化學的教學模式主要呈現了學生為本、探究為主、理實一體化的特點。對此進行了理論介紹。
關鍵詞:高中化學;教學模式;以學生為本;以探究為主;理實一體化
有研究表明,一份科學報告的有效性不超過5年,現代社會的科技成果、科研報告等層出不窮,一個人只有具備高超的學習能力,才能夠跟上時代的發展。因此,現代教育改變了“知識本位”的教學模式,越來越強調學生的學習能力,這也就促使教師轉變傳統的“灌輸—傳遞”教學模式,以便滿足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要求。作為自然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化學課堂越來越強調培養與提高高中生的思考能力、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等,這也就促使了教學模式的改革。下面,筆者從以學生為本、以探究為主、呈現理實一體化特點三個層面,討論新課標下高中化學教學模式的發展
趨勢。
一、以學生為本
通過分析《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我們可以發現,在課程理念、設計思路等多個層面都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思想。在傳統的化學課堂中,很多教師都過于看重一節課的知識容量,所以多采用單純的講授法來傳播化學知識。雖然我們承認這種教學模式能夠在短期內讓學生學習大量的化學知識,但是卻沒有考慮學生的理解能力,學生除了在做題時進行簡單應用,并不能將其應用在生活之中,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比較低,整個化學課堂的教學效率也不高。因此,在新課標下,高中化學教學模式呈現了以學生為本的趨勢,教師所使用的每一種教學模式都應該以學生的認知特點與生活經歷為基礎,以激發高中生的學習興趣為前提,保證高中生能夠積極參與,也促使學生能夠深入理解這些化學知識。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意傾聽高中生內心真實的化學學習需要,教師要處于指導者的地位,以便真正體現“學生是課堂的主人”的教學理念。
二、以探究為主
一直以來,化學知識都是以教師單向傳授給學生為主的,學生的任務就是在課堂上記好筆記,在課后背好筆記、完成練習任務的形式進行的,完全忽視了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如此,便使得高中生出現了“高分低能”的問題。因此,現代高中化學的教學模式十分強調探究性教學。在《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中指出:“通過以化學實驗為主的多種探究活動,使學生體驗科學研究的過程,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強化科學探究的意識,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實際的化學教學中,教師不應該直接講述化學結論,而是通過提出一些問題、創設教學情境等多種方式,讓學生親自探究化學知識,在學生的思考、探究活動中總結出具體的解決問題的辦法,從而促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以提高。為了真正提高高中生的化學素養,很多教師、學者、教育專家等結合國內外的教學實踐經驗,推出了一系列的教學模式,比如,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問題探究教學模式等,在教學模式中呈現了欣欣向榮的局面,但是不管如何,這些教學模式都存在一個共同的特點——以學生的探究為基本理念。因此,教師必須要以學生的親自探究為主,不斷開發高中生的潛能。就如在新人教版的高中化學教材中,已經收錄了大量的化學實驗,如制取蒸餾水、金屬與氧氣反應等,教師應該利用這一教材優勢,以學生探究實驗為主,讓學生親自觀察化學現象,親身體會化學知識的生成過程,促使學生得出實驗結論,構建化學知識體系。
三、呈現理實一體化特點
現在的高中化學教學模式呈現的另外一個特點便是理實一體化,即將化學理論知識與實踐生活聯系起來,促進知行結合。其中,化學實驗與綜合實踐活動便成了人們關注的重點教學活動,教師要合理利用,保證化學課堂的生活化。不僅如此,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化學知識在現代社會、科技中的應用,讓學生真正認識到化學對于推動社會進步的意義。教師可以根據新人教版的高中化學教材,在每個章節的教學結束之后,根據本章節的教學主題,組織學生利用學校、生活、化學實驗室等多種資源,展開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從整體的角度來學習化學知識,并在實踐中學會應用。就如在《非金屬及其化合物》一章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對硅、氯、硫、氮等非金屬進行研究,從整體上探究化學知識。
總而言之,高中化學新課標就傳統的化學課程中存在的多種問題進行了研究與分析,并在此基礎上為各個教師提出了很多教學建議,教師一定要注意創新與改革教學模式,保證高中化學課堂能夠體現出“以生為本”“以探究為主”“知行統一”的特點。在實際的教學之中,教學模式也并非是單一存在的,教師應該根據具體的教學需要,使用一種或多種教學模式,從而真正構建出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王國廷.淺談新課改下的高中化學教學[J].中學生數理化(學研版),2012(10).
[2]陸勇,羅霞.淺談在新課標背景下的高中化學教學變革[J].中學時代,2012(12).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