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勇
摘 要:研究性學習的實施是基礎教育課程的一個重大改革,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切入點。應加強學習,努力探究,強化對學生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各階段的指導,幫助學生提高綜合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研究性學習;策略;綜合實踐能力
研究性學習的實施是基礎教育課程的一個重大改革,是新課程理念的集中體現,是推進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切入點。隨著研究性學習課程的深入開展,對研究性學習指導策略的研究也越來越深入,現在我結合我的教學實踐情況,就這個問題談談我的一點淺見。
研究性學習是以新課程標準的理念為指導,以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為核心,以指導學生實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著眼點,以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獲得的各種課題或項目設計、作品的設計與制作等為基本的學習載體,以在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中學習到的科學研究方法、獲得的豐富且多方面的體驗和獲得的科學文化知識為基本內容,以學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學習方式開展研究為基本的教學形式的課程。
一、對教師的要求
1.加強學習,轉變觀念,明確研究性學習的教學理念
教師首先要加強對新課程理念的學習,轉變過去灌輸式的傳統教學模式,明確研究性學習“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學理念。
2.尊重學生的自主性
在研究性學習中,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只起宏觀調控、方向和原則性指導作用及大疑難問題的點撥作用,整個學習過程是由學生自己主導。
3.重視過程指導
研究性學習重在兩個體驗與感悟,一是對科學探究問題的思維和方法的體驗和感悟,使學生具有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二是對所研究課題涉及的相關知識的體驗和感悟,增加學生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因此,要重視學生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的體驗和感悟,要根據學生在探究過程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指導,使學生具有一個完整、深刻的體驗過程,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4.重視全員參與
讓每一位學生都獲得親身參與問題探究的體驗和感悟是我們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基本原則。
二、指導策略
1.選題階段
要想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主動參與的精神,就得從學生的興趣出發,讓學生選定他們感興趣且希望開展的課題或者項目。
(1)課題“海選”階段
由于在傳統教育模式下,學生已經養成了一種消極、被動、依賴的學習狀態,為了培養學生勇于提問、敢于質疑的學習品質,讓每一位學生從自身的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列出自己感到困惑、或者感興趣的問題,然后在班上與其他同學分享交流。
(2)課題篩選確定階段
對于學生自由提出的問題我們應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強化學生的參與動機。同時,我們應通過案例、故事、圖片等創設情境,引起學生的震撼和興趣,幫助引導學生分析判斷所提問題的科學意義、研究可行性和社會價值,讓學生學會關注自我、關注生活、關注自然、關注社會。
2.過程指導
(1)建立課題小組,明確個體責任
合作探究是研究性學習的重要組織形式,幫助學生在群體活動中學會表達與溝通,懂得與他人和睦相處、有效合作。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研究課題,尋找志同道合的同學與自己一起組成課題小組,選出小組長。小組長負責帶領本組成員展開對課題的研究或者對項目的設計。課題研究方案和計劃的制訂由小組長組織組員共同協商和完成,明確每個組員的具體任務和責任;每個組員應根據自己所承擔的研究任務制訂個人研究計劃或方案,做好研究記錄,定期在小組會議上匯報交流。
(2)強化課題背景知識的收集和了解
讓學生增加對課題背景知識以及所涉及相關領域的知識進行學習和了解,可以讓學生明確研究的性質、意義、步驟、方法、重難點等,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對知識的深層次理解,從而在后面的探究發現中做到有的放矢。
(3)加強研究方法的指導
傳授學生基本的科學研究方法是研究性學習的重要內涵,也是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基本條件。加強文獻法、實驗法、觀察法、訪談法、問卷調查法及調查問卷的制作等科學研究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根據自己的課題類型,合理選取相應的研究方法。
(4)幫助學生建立有效的信息渠道
增加學生對圖書館、檔案館、數據庫、官方科研網站等權威信息部門的認識,或者發掘家庭資源優勢到科研院所、大學實驗等相關部門向專家求教。而不是一做課題就在網上亂搜一通或者隨便找幾個人做訪談、問卷調查等,得到一些價值不高的資料。因此,幫組學生建立有效的信息渠道,獲取有價值的信息,不僅可以保證學生課題研究的成功性,還能培養學生對信息來源和信息價值的有效判斷。
(5)加強適時指導
學生在探究實踐過程中有重大困惑和走入誤區的時候,教師應及時給予指導和糾正。不能認為研究性學習就是讓學生自主探究,是讓學生靠自己學習,學生有問題也應該讓他們自己解決,我們只是一個旁觀者和監督者。如不及時進行指導和糾正,可能會導致學生態度消極、興趣消失、不重視,從而對課題研究也只是應付老師草草了事。
(6)及時鼓勵學生,促進學生情緒強化
關注學生在課題探究過程中的情感變化和情感體驗,是研究性學習有效開展的有力保障。鼓勵學生多進行階段展示,談談自己在課題探究中的得失感想,對學生好的表現應給予充分地肯定和表揚,對學生做得欠佳的地方,應及時給予指正,并加以鼓勵。使學生在整個探究活動中體驗一種快樂的情緒體驗,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對研究性學習保持熱情。
(7)做好結題指導,幫助學生總結得失
課題結題是研究性學習課題研究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是展示學生辛勤探究的成果。讓學生學會根據自己的課題類型選擇相應的成果展現形式。如果是項目設計類,那么方案設計是最好的形式;如果是社會、人文、科學研究方面的,那么最好的體現形式是研究論文;如果是小發明創造類的,那么可以以實物的形式進行體現。
研究論文對學生的基本要求應寫明開題的原因、背景,課題的目標、最大的難題、得出的結論或者成果,以及是否達到課題研究預期目標,能否印證課題。
方案設計要求學生寫明設計的初衷、具體要求和措施、可能會出現的情況、如果出現突發情況應如何應付、預期目標或者效果、預算等。
實物展示要求學生做一個說明,講明設計的初衷、探究的過程、操作方法、實際效果。
每一位學生都應該進行課題研究的總結和反思,將自己在課題探究學習中是如何做的,哪些做到了,哪些沒有做到,原因是什么;獲得了哪些成果;有沒有可能做得更好等進行總結和反思,以加深學生對研究性學習的情感體驗,強化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歐陽仁宣.讓研究性學習更高效[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8).
[2][美]約翰·賓著.研究性學習[M].張仁鐸,譯.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4(4).
[3]姜平.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策略[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5).
[4]普通高中新課程方案實施策略研究課題組編.普通高級中學研究性學習指導[M].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8(6).
編輯 趙 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