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明義
摘 要:初中數學學科的精英老師無論從教學理念、教學方法,還是復習備考經驗,都有值得學習借鑒的地方。結合個人感受,淺談中考數學復習的做法,希望與各位同仁共勉。
關鍵詞:數學復習;教學方法;復習節奏
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中考數學備考分為三個階段,即基礎知識基本技能過關復習階段、專題復習階段和模擬考試階段。我今天主要想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想法:課前精心設計、精選習題,課堂把握節奏、化整為零、課中穩扎穩打、逐步推進,課后再精選習題,強化鞏固。
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精心備一節課要比上好一節課辛苦很多,精心備課之后,上課特別輕松,學生的狀態也特別好,課堂的效率特別高,離開了課堂,提高教學成績不可能實現。如果老師不重視課堂效率,課后拼命留作業,留作業時也沒有精心選題,造成孩子做得很累,老師講得更累,久而久之,學生厭學,試想一下,我們在這之前,把問題認真看了做了,就會出現剛才我說的情況。這就是我理解的課前應精心設計,精選習題。節奏是這樣解釋的:是人體對事物掌握的精準度,是人捕捉到、感受到、表現出的韻味、趣味、情趣的直覺。說白了就是一種感覺,是你在整個工作狀態中的感覺,這種感覺讓你自己身心愉悅,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備課節奏、上課節奏、選題節奏,還有讓你的學生如何聽你上課的節奏,愛做你數學題的節奏,我想說的是這種復習的節奏一定要納入到學校的整體復習計劃中,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首先我們的心中要有一把尺子,這把尺子不僅要度量自己,更要度量我們的學生,我們要知道自己的優勢和不足,檢驗的最好方法就是做中考數學題,一做便知。我們更要了解學生,了解學情,到底哪兒是他們的強項,哪兒是他們的弱項。中考復習的過程中一定要以題帶知識點,事半而功倍,從而形成知識架構。我們還要根據學生暴露出的問題采取應對措施,采用什么方法解決,取決于問題是共性的還是個別的。教師在處理完之后,學生應該達到什么樣的水平,要做到心中有數。
習題一定要精心選取、化整為零,我們的每一天都很忙,有各種事情要做,但不能忘記本職工作。我們有多少人從頭到尾認真研讀過課程標準?有多少人在考試說明下來之后認真反思過?我去年有幸參加了一次中考命題,這次經歷是我人生的重大財富,讓我的業務水平又有了一次重大提升。通過這次歷練,我發現,我們現在的一節成功的課堂,讓大家比較認同的一節好課,在課上采取好的措施,好的想法,其實課程標準都提到了。一套好的試卷,尤其是拔高題,檢驗它的好與壞,這個題能不能考,考到什么程度,審題、命題者都會看考試說明,命題人認真看,審題人琢磨看,我們講題的人卻不怎么看,我們的學生也可能考出好成績,但數量不會太多,即使考得好的也不一定是咱教的。我們都知道一節課學生的有效注意時間只有20~25分鐘,所以要提高課堂效率,就要讓學生始終處于精神亢奮狀態。我的做法是把復習課堂劃分成若干小部分,剛開始上課有5分鐘檢測上節課復習重點知識,可以提問,可以小考;接下來的20分鐘是這節復習時間,把一節課要講或要復習的內容,不啰嗦、不拖泥帶水地以問題串或習題串的形式處理完,剩余15分鐘是當堂檢測的時間。在備課時,可以把課劃分為幾分鐘一小段,這幾分鐘干什么,下面幾分鐘干什么,都設計得很精細,并且要求自己在上課過程中盡量不要超時,如果遇到學生確實存在問題也要靈活處理,畢竟我們的目的是學生學會,中考拿分,不是為了完成任務,一切以學生真會為主。
在平時教學過程中我們會發現,有時我們講了很多遍的題,學生還是不會做,教師困惑,學生苦惱,為什么?數學家笛卡爾說過,我所解決的每一個問題,都將成為一個范例,用于解決其他問題。例如,今天我就想做解直角三角形的應用題,我可以把幾套題的解直角三角形的應用題都拿出來,先做一套題,收上來馬上批改,再發下一套題的先做著,把收上來的卷批完,馬上發下去,講解,講完學生再做下一套題的,做完也馬上講,這樣就達到了練兩遍的目的,最后再出一兩道題考一下,收上來進行批改,發現問題再及時糾錯。其他題也這樣做,學生打兩個反復就基本上沒有什么問題了。如果還是有問題,只能安排專題課了。這樣做看起來很辛苦,但效果不錯。
把握節奏、認真研究、精心準備、化整為零、逐步推進是中考獲勝的前提,認真執行是關鍵,如此我們就會高質量、高效率地完成備考工作。
參考文獻:
[1]陸中彪.新形勢下數學中考總復習新策略[J].數理化學習(教育理論),2011(4).
[2]肖學軍.提高中考數學總復習效率之策略[J].中學數學雜志(初中版),2009(1).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