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有發
摘 要:數學運算能力是數學學習中重要的一種能力,是數學學習的基礎,在高中生的數學學習中,運算能力顯得尤為重要,但是當今高中數學教學中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很多教師只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卻忽略了學生運算能力的提高,這直接影響著學生數學學習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高中生;數學;運算能力;問題;對策
提高高中生數學運算能力可以提高課堂學習效率,讓學生高效地學習數學知識;提高高中生數學運算能力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快樂地學習數學知識;提高高中生數學運算能力可以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找到學習數學的方法。下面從四個方面介紹一下提高高中生數學運算能力的對策。
一、由“教師為主體”轉換為“學生為主體”,提高數學運算
能力
傳統的高中數學教學,教師占據了課堂的主體地位,而學生被動地接受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的知識,有些教師甚至把題目的運算結果直接告訴學生,而不在課堂上鍛煉學生的運算能力,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運算能力的提高,與新課標的要求不符。新課程背景下,實現師生角色的轉換,由“教師為主體”轉換為“學生為主體”,學生必須在課堂上發揮主體作用,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和學生的數學水平。課堂應該是學生的地盤,教師不要剝奪了學生的課堂主體權利,而教師則要充當課堂的組織者、設計者、答疑者,采用各種有效的方式,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例如,游戲、競賽的方式,都可以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比如,“直線的方程”這節內容,教師可以出幾道直線方程的題目,讓學生進行競賽,獲得第一名的學生可以獲得教師的獎勵。競賽營造了一種學習氛圍,學生在這種氛圍中積極思考,都想獲得第一名,運算能力無形中得到提高。
二、由“不注重學習習慣”到“培養學生良好習慣”,提高數學運算能力
傳統的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只注重給學生傳授知識,不注重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導致學生沒有學習數學的好習慣,更無法提高運算能力,這樣的方式不利于學生運算能力的提高,與新課標的要求不符。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要采取有效方法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由“不注重學習習慣”到“培養學生良好習慣”,良好的習慣是成功的一半,只有具備了良好的習慣,學生才能提高運算能力,好習慣對學生以后更高層次的數學學習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平面向量的數量積”這節內容,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在運算中不要著急,細心地完成每一道題目;學生完成計算題目后,讓學生養成檢查的習慣,這些都能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
三、由“限制思維”到“活躍學生思維”,提高數學運算能力
傳統的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只注重學生按部就班地進行數學學習,不注重開發學生的思維,這樣的教學方式會限制學生的思維,不利于學生計算能力的提高,與新課標的要求不符。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要由“限制思維”到“活躍學生思維”,學生思維的活躍性直接影響著學生數學學習水平的提高,數學學科是一門思維性比較強的學科,只有學生的思維變得活躍,才能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學而不思則罔,死而不學則殆”,學習和思考相結合,才能學好數學,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比如,“解三角形”這節內容,讓學生利用多種方法解三角形,思考哪種方法最簡便,在思考中學生會提高運算的準確性,提高運算能力。
四、由“注重理論知識”到“采取生活化策略”,提高數學運算能力
傳統的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容易忽略理論和實際的結合,把理論知識放在首位,這樣的方式只會讓學生對數學知識感到厭倦,不利于學生計算能力的提高,不符合新課標的要求。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要由“注重理論知識”到“采取生活化策略”,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也處處有數學,讓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例,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而且體會學習數學知識的價值,越來越愛鉆研數學知識,越來越喜歡運算。比如,“隨機事件的概率”這節內容,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生活實例計算概率,例如,可以讓學生輪流投擲硬幣,看正面朝上的概率;輪流投擲骰子,看“1”面朝上的概率。通過親手操作,得出硬幣正面朝上的概率是0.5,“1”面朝上的概率是,運算能力自然得到提高。
以上內容通過四個方面闡述了教師如何提高高中生數學運算能力,這只是其中的幾個方面,提高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提高自身教學水平,不要因為自身水平的不足,影響了學生運算能力的提高;還要在教學過程中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和效果,根據學生的學習效果及時調整自己的策略;教師更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積累、不斷探索、不斷總結,找到更多提高高中生數學運算能力的策略,切實提高學生的運算水平。
參考文獻:
[1]張守巖.初高中學生數學運算能力的問題及對策[J].數學之友,2015(8).
[2]馬麗拉.影響高中生數學運算能力的原因分析與對策研究[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中教研究),2015(5).
編輯 彭 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