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月紅
【摘 要】高中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教師不斷注重課堂教學的優化和創新,教學形式也多樣化,而作為教學中重要環節之一的課后作業卻往往被忽視,一般作業形式是:書面的多,探究的少;動筆的多,實踐的少;標準化的多,開放性的少。這種作業形式單調,學生會感到乏味、缺乏學習動力。有效的課后作業不僅是落實有效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還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智力得發展、科學素養得到提高、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培養。教師應注重作業的設計、批改、講評等環節,使化學課后作業充滿無窮的樂趣與魅力,真正成為化學教學知識落實的途徑,學生能力培養的的重要環節。通過設計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新型作業形式,使學生輕松、牢固地掌握所學知識,同時在課外作業中愉快的學習、完善人格、發展個性。
【關鍵詞】高一化學;課后作業;有效性;研究
課后作業是對課堂知識的延續和補充,教師根據新課程標準和教材的要求,采用不同形式的課后作業訓練或課外實踐活動,目的是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學生全面發展。學生通過課后作業能鞏固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并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有利于教師了解學情,及時反思改進,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一、調查目前高一學生的化學課后作業的情況,包括課后作業的容量、趣味性、難易程度等并設計多樣化的課后作業
(1)創設具有層次性的化學作業,讓不同的學生在化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在設計課后作業時,教師要針對學生的不同差異,根據教材內容,設計多梯級、多層次的作業,讓學生自主選擇不同層次的作業,發揮他們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并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能加強學生學習的動力,從而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2)創設具有現實性的化學作業,體現化學的應用價值
化學作業的設計應從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為出發點,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設計出富有生命力的化學課后活動,使學生從身邊的事物中理解和鞏固化學知識,體會化學在生活中的作用,學以致用發揮學習化學的作用。
(3)創設具有開放性的化學作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從情景中發現問題,發展開放性思維是化學教學的最終目的。由于化學開放作業強調了學生獲得解答的過程,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主人,可加強學生創新思維、探究合作能力的培養。
二、探索化學課后作業布置的有效性策略,總結成功的經驗和實踐案例,歸納出適合化學教學內容的優質高效的課后鞏固練習形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1)閱讀作業。新教材中提供了很多“科學史話”“科學視野”、“資料卡片”等,有利于開闊學生的知識面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師可充分利用這些教學資源,讓學生自己閱讀,相互交流討論,寫下心得體會,可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
(2)一題多解。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擴散思維的能力。
(3)調查訪問。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確定好調查內容,設計好調查方案與形式,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分組帶著任務在當地進行社會調查,寫出調查報告,回校交流。
(4)改進教材實驗。新教材中有較多的家庭實驗和小制作,組織發動學生通過思考、理論聯系實際、動手改進實驗,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思維創新能力,從而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趣味。
(5)口頭表達作業。教師總結規律,讓學生復述化學用語等記憶性內容。如:一些定義性內容、元素周期律、元素符號、元素化合價等。
(6)寫小論文。教師擬定好小論文題目,讓學生查閱資料并分組討論,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已見,最后各自歸納并寫小論文。
三、制定出一套相應的化學課后練習的評價體系,用科學、準確的評估手段去評價作業,以促進課后作業的改進
(1)等級+符號。在批改課后作業時,我采用“等級+符號”的作業評價模式,這樣能更全面、真實的評價學生的作業。具體做法是:對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評價,主要分為四類:優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例如:在“等級”的右上角用“A”、“A+”體現學生在習題解答過程中反映出解題思維的靈活性與創新性。“A”表示解題方法正確但思維沒有新意,“A+”表示解題思路方法獨特、有創意。對學習態度不端正、作業應付完成的在“等級”的右上角加上“—”,以反映學生學習態度。通過這樣的評價體系,學生能很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便于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揚長避短、自我完善。
(2)簡潔的語言表達。根據學生作業中出現的各種情況及課堂表現,有針對性的寫上適當的點評,向學生表達教師批改作業后的感想,比如:贊美、激勵、引導、啟發、提示、期待以及其他相關信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發展他們的學習能力。總之,教師對課后作業的評價以鼓勵、引導為主,從學生實際出發,符合化學學科的特點,重視學法指導,又要體現教師的教學風格,從而達到教育教學。簡潔有針對性的語言表達,貫穿著教師對學生的關愛,讓他們感受到文字無聲的力量,領悟學習方法,最大限度發揮作業評語的激勵功能。
四、課后作業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不僅可以彌補教師課堂教學中的不足,還可以復習和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布置作業對教師來說是一項重要的技能,要充分考慮到以下因素
(1)針對學生的實際差異,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2)注重學生動手動腦能力、創新思維、探究合作方式的培養,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效率。
(3)探討出有效作業的設計模式,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4)教師為學生提供創造的空間,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激發教師的教學智慧,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
我們每位化學教師都有責任和義務在傳播化學知識的同時向學生傳授學習方法,使學生更好的把化學知識學以致用,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與科學實踐能力。同時通過課后作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意識,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之間團結合作、取長補短、個性和諧發展,并握學習方法,學會學習提高終身學習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劉知新.化學教學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43
[2]鐘啟泉,崔允漷.《新課程的理念與創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