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良平
【摘 要】初中生物教學,核心概念是教學的重中之重,也是學生學好生物的基礎。概念是生物學最基本的語言單位,概念是對生物的形態結構、生理特征及生命現象、原理、規律的精確而本質的闡述。實踐教學中,應以學生為主體,運用多種教學策略著力提高概念教學有效性,尤其是核心概念教學,進而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生物;概念教學;核心概念;有效性
初中生物是一門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學生通過學習生物知識獲得生活經驗,從而更加熱愛生活。而概念是初中生物教學的重要內容,學生全面有效掌握概念,尤其是核心概念,可以提升學生對學科的認識,還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興趣。下面就做好初中生物概念教學,提高教學有效性,談一些粗淺看法,與同仁共勉。
一、抓住關鍵詞加強概念教學
一個完整的概念,往往是由幾個要素構成,引導學生把概念的幾個要素找出來,解剖要素并把各要素關鍵詞串聯起來,就會形成一個簡化的概念。例如,“仿生”概念中關鍵詞為“結構和功能”、“儀器和設備”;“生態平衡”概念中關鍵詞為“數量和所占比例”,“相對穩定”等等。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分析關鍵詞分別代表的內容、含義及關系。通過找概念的關鍵詞,理解關鍵詞,可以更深入的剖析概念的內涵,有利于學生的識記。
二、觀察現象加強概念教學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若能將相關概念與學生的感性生活經驗有機結合,根據學生的智力水平和認知水平設計出問題,讓學生通過閱讀教材和觀察現象回答,及時歸納總結,從而達到掌握和理解基本概念的目的。結合學生基礎知識水平,教師可通過設計難易適度的問題進行提問,讓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歸納出這一基本概念。例如:“植物的蒸騰作用”實驗,教師指導學生課前分別做三個實驗:(1)將植物的葉和較粗的莖分別用塑料袋罩住,置于強光下觀察,可見袋內水珠較多;(2)將一盆花的葉用凡士林涂抹在正、背兩面后,罩上塑料袋觀察,袋內水珠較少;(3)分別選擇一個晴天、一個陰雨天在上午同一時間在同一植物上罩上塑料袋,觀察、對比袋中的水珠量,可以看到塑料袋內的水珠明顯多于陰雨天。在學生觀察到這些現象后,提問:(1)塑料袋中的水珠是從哪里來的?(2)為什么罩葉的塑料袋水珠多?植物體內的水分主要從哪個器官散發出來?(3)晴天、雨天植物蒸騰作用的速度是否相同?(4)溫度與植物的蒸騰作用有關嗎?教師對重點、疑點進行啟發點撥,學生通過分析、綜合,進而掌握重要知識點。
三、挖掘生活諺語加強概念教學
生物學基本概念很多,如何使這些枯燥無味的基本概念教學變得豐富多彩呢?在日常生活中,民間諺語中蘊藏著許多生物學知識。例如,“老鼠過街,人人喊打”——生物的競爭。“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兒子會打洞”這是生物的遺傳,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現象。“一母生九子,連母十個樣”這反映了生物的變異現象。“一方水土育一方人”——生物與環境的關系。“大樹底下好乘涼”──生物影響環境。“一朝被蛇咬,三年怕草繩”──生物的復雜反射。“麻屋子,紅帳子,里面住個白胖子”——果實、種子的形成。在備課過程中有意識地挖掘,在教學過程中恰當的運用,一定能增加生物教學的趣味性,起到激發學習興趣,促進教學有效性大幅提高的作用。
四、對比、區分加強概念教學
任何概念雖然都是相對獨立的,但其間也有一定的內在聯系和區別。在教學上,如果把相近或關系密切的概念放在一起,加以類比,則可幫助學生正確理解概念,并將類似概念加以區分和記憶,而對比法就是把一些相近或關系密切的基本概念,從幾個方面進行逐項的對比,從中找出異同點來,以便明確其本質特征。通過對比法可以使易混淆的基本概念較清楚地加以區分。通過前后對比,可對前面基本概念加以復習鞏固。例如:學生對細胞分裂和細胞分化很容易混淆,往往弄錯,在復習時,把這兩個概念放在一起,并加以比較,學生一般能弄懂:細胞分裂使細胞數目增多,其所有的細胞在形態結構和功能上都是一樣的;而細胞分化并沒有細胞數目的增多,而是使細胞在形態、結構和功能上都發生變化,形成各種組織。又比如:呼吸作用與光合作用有什么聯系和區別?學生必須用比較法,從邏輯上找出對比之項:作用場所、作用條件、反應物、生成物、能量轉化等等,然后分析出對立面和統一面,得出答案。并從中看出二者的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系。比較將分散的知識進行歸類和比較,也是形成知識結構的重要方法,更是掌握概念的很好方法之一。
五、自制模型加強概念教學
直觀形象的教具,一方面能引起學生極大的好奇心和興趣,另一方面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讓概念“活”起來,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從立體模型的角度,讓學生對概念進行一個探索和發現的過程。在實驗室沒有模型的情況下可以自制模型,例如,腎單位模型介紹,第一步材料準備:一條塑料管,一個漏斗,紅色繩子,乒乓球,膠帶,剪刀等。第二步制作過程:1.把漏斗與塑料管相連;2.把紅繩子纏成團,包裹住乒乓球(用膠帶粘好),表示腎小球是毛細血管球;兩邊用較細線相連接,匯集處較粗,用來表示入球小動脈分支形成毛細血管以及毛細血管匯集形成出球小動脈;3.再用紅色繩子纏繞在塑料管上,表示腎小管周圍纏繞著豐富的毛細血管,繩子匯集處也是由幾股細繩子逐漸變粗,表示毛細血管又匯集成小靜脈;4.把出球小動脈和纏繞在腎小管上的較粗紅繩子連接,就成了一個腎單位模型。第三步使用效果:形象、直觀,便于識記,重點和難點非常容易突破,記憶效果非常好。
總之,只有做好概念教學,才能為全面提高初中生物教學質量奠定堅實的基礎。教師在實踐教學中,應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全面加強生物概念教學,尤其是核心概念必須引導學生深入學習,全面掌握,為學生熱愛生物學和今后繼續學習提供支撐。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
[2]游隆信.生物學概念的教學策略探析.生物學教學,2005
[3]徐輝.談生物教學中對概念的處理方法.中學生物教學,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