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玨+王偉
摘 要:中國的小號作品在創作、演奏技巧和藝術形式上,都有著明顯的民族音樂特色。因此,想要用小號這一西洋樂器完美演奏一首中國作品,需要一些符合中國藝術風格的演奏技巧和獨特的審美能力。《清水江畔刺藜紅》是一首極具中國特色藝術風格的中國小號作品,本文對這首作品風格進行研究,并對其演奏技巧進行詳細的分析,以便于演奏者能從中更好地把握作品的音樂風格和演奏技巧,提高學習者對中國小號作品演奏技術的掌握及音樂感知。對中國小號作品有更深的認識,最后對中國小號作品的發展提出展望。
關鍵詞:小號;中國小號作品;演奏技巧
中圖分類號:J62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21-0114-02
小號傳入中國的時間不長,且中國原創小號作品也不多,因此,許多小號演奏家和作曲家都在各地方民歌中尋找創作靈感,為充實中國小號作品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當用小號這一西洋樂器來演奏這首極具中國民族風格的作品時,更具一番特別的韻味。其中作曲家許小林根據布依族民歌的風格特色作為素材改編的這首小號獨奏作品《清江水畔刺藜紅》就是一個比較典型的代表。
一、《清水江畔刺藜紅》樂曲及作曲家介紹
惠州、花溪一帶布依族的文化藝術豐富多彩。其中,民歌最具有特色,而且種類豐富,分別有古歌、敘事歌、情歌、酒歌和勞動歌等;表演形式多樣化,有獨唱、對唱、齊唱和重唱;曲調有"大調"、"小調"之分。每逢喜慶節日,歌聲晝夜不停,布依族人民喜歡唱歌,各地民歌曲調不盡相同,同一地區的民歌的曲調,也因歌詞內容、演唱場合和歌唱方式的不同而不同。呈現出百花齊放,各具特色的特點。
《清江水畔刺藜紅》由許小林編曲、許林配伴奏,是近年來常用的一首中國小號作品,此曲取材于貴州黔東南和清江水一帶的苗族蘆笙音調,并結合惠州、花溪一帶流行的布依族民歌音樂改編而成。作品采用單三部曲式,中段如歌的行板是典型的布依族風格,含蓄雅美,旋律悠揚婉轉、親切感人,與前后兩段快板的蘆笙舞主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整首曲子描寫了跳蘆笙和趕月、對歌等場景,歌頌了貴州少數民族能歌善舞、勤勞樸實的美德。
許小林,(曾用名許志成、許君偉)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會員,青年薩克斯管樂教師。歷任貴州民族學院薩克斯管教師、貴州體育學校軍樂團小號、薩克斯管、單簧管教員等職。主要作品有薩克斯獨奏曲《秋天的幻想》、《童年的回憶》,小號獨奏曲《清江水畔刺藜紅》等。
二、《清水江畔刺藜紅》的演奏分析
此曲是根據布依族民歌改編而成的,想要完美的演奏該曲,首先應深刻了解布依族民歌風格的獨特之處,并且需要演奏者具有熟練的演奏技巧,下面就這首樂曲的結構與演奏加以分析。
(一)樂曲結構簡析及演奏技術要求分析
這是一首典型的再現三段式結構,它的結尾采用變格終止,該曲采用羽調式。開始的快板使用雙吐演奏法為宜,能表現出歡快的舞蹈氣氛,里面出現舌顫也是大多數演奏者在演奏時應注意的地方。
中間段落是如歌的行板部分,典型的布依族民歌風格,表現的是情侶們在月下跳舞的場景,注意音樂的分句,使用弱音器演奏時要注意音準、第二個華彩樂段的樂句劃分也要注意。
在經過一段散板過后樂曲進入了最后的快板部分,該部分為前面快板的再現。演奏雙吐要盡量放松,讓吐音清晰明了,使音準和音色達到最佳狀態。長音部分要注意氣息的控制。
(二)演奏處理分析
演奏這首作品時,應該對《清江水畔刺藜紅》的情緒風格有比較深刻的認識和理解,這是一首典型的中國作品,所以該曲的節奏還是比較自由的。樂曲中出現了很多的自由延長記號、倚音、顫音、花舌。這就需要演奏者能對作品有深刻的了解,把握作品風格,完美的演奏該曲。作品中出現的基本演奏技巧和高難度技巧需要花時間認真反復練習,仔細研究并采取正確的演奏方法表現出來。
引子部分采用的是比較自由的散板,由鋼琴伴奏引出,接下來的兩句最后一個音符都有標有自由延長記號,更加突出了節奏的自由性,所以演奏這部分的時候要自己控制好速度和節奏,加入符合作品風格的感情色彩。緊接著進入快板,快板部分是非常歡快的節奏,所以吐音要盡量放松吐的非常清晰,后半部分最好使用雙吐為好,這樣才能表現出歡快的舞蹈氣氛。快板之后則是如歌的行板部分,典型的布依族民歌風格,旋律悠揚婉轉,這里連線明顯增多并且出現了倚音和顫音,吐音不能太斷太僵硬,所以宜用軟吐來演奏,并且在72小節處要加上弱音器,要注意音準問題。105小節散板部分出現大量三連音和一些八度音階上行連音也只有用軟吐奏法才能表現出很好的效果。另外在快板及其再現部分出現的花舌技巧是這首曲子的一大亮點,需要很好的基本功才能熟練的掌握這一演奏技巧,更形象的凸顯了中國音樂作品風格。
(三)演奏技巧分析
吐音,是在吹奏的時候運用舌頭阻斷氣息產生斷音的效果,舌頭氣息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氣息的流量和穩定性都會影響到吐音的質量,在吹好吐音之前必須做好長音的訓練。小號的吐音分為:單吐、雙吐和三吐,本曲大部分采用的是單吐和雙吐演奏,開始的快板用雙吐最為合適,這樣能更好的表現出歡快的舞蹈氣氛,這就要求舌頭靈活吐音更加清晰。中段行板部分和105小節散板處的三連音部分,最好使用軟吐來演奏,要求氣息連貫、舌頭很迅的完成。
顫音,通過上下齒,通過快速的、震顫的方式,使氣口的大小有適當的一定頻率的顫動,吹出的音自然產生顫音了,顫音是一種音色裝飾的吹奏技術,在可以準確、穩定、連續的吹奏單音的基礎上,加強訓練就能更好地掌握,在小號這種活塞樂器中,顫音是很難吹奏的,所以必須快速準確的將活塞按到底才能把顫音吹的更清楚,顫音大致可分為三種:指顫、唇顫和揉顫,這首樂曲里大部分使用的是指顫。
裝飾音,又稱“花音”,它的時值是很短暫的,是不占拍子的時值,一般被用來豐富曲調,增加色彩的作用,使節奏和風格等方面有一定的變化。本首樂曲在散板和中間樂段部分運用了很多裝飾音,使樂曲演奏起來更加具有中國特色。
連音,需要演奏者有很強的基本功底,它對唇部肌肉、腹部力量以及氣息的運用有著非常高的要求,在小號連音的演奏中,需要氣息的強大支撐和氣息的分配來控制音高。本曲大部分采用的是三度、四度、五度連音,在105小節還出現了八度音階上行的連音。因此,對演奏者的唇部肌肉、腹部力量以及氣息運用等方面的相互配合要求甚高。
跳音,時值極短,是依靠舌頭的輕巧和靈活完成的,小號在演奏跳音時,都是極其輕快的單吐,練習時要求拍子和節奏準確,遇到一小節中有多個跳音的時候,先按照一拍一個音來練習,然后再慢慢的加音符、提速度進行練習,最終達到理想的效果。
花舌,是吹奏樂器中一種特殊的演奏技巧,是竹笛、嗩吶等樂器經常使用的技巧。吹奏花舌是用氣流沖擊翹起的舌頭,使之滾動產生的碎音效果,俗稱“打嘟嚕”,用舌頭頂住上膛靠近牙的位置,在舌頭處于放松狀態下呼出氣流,使舌頭上下顫動,練習時需要注意的是必須保持正確、穩定的吹奏口型,舌頭放松且具有彈性,讓氣息急促有力、密集連貫。 本曲中多處巧妙運用了這一技巧,運用小號來演奏花舌技巧更形象地體現了小號演奏技巧的中國化。
這首《清江水畔刺藜紅》是為數不多的中國經典小號作品之一,是近年來常用的一首中國作品。通過上述分析,能夠從中感受到中國小號作品的獨特魅力,一方面希望演奏者能更好的把握這首樂曲的藝術風格;另一方面,希望通過對該曲的演奏分析,能夠幫助更多的小號學習者更好地學習演奏這首曲子,并且能夠舉一反三借鑒到其它中國小號作品中,更好地學習和掌握中國小號作品,加深中國小號作品演奏的民族化。
參考文獻:
[1]溫華.淺析小號演奏的基本功[J].科學之友,2009(32).
[2] 路瀏陽.論小號在中國的發展[J].戲劇之家,2014(09).
[3]趙丹寧.小號的發展及代表人物[J].音樂天地.2005(08).
[4]趙一鳴.小號演奏藝術的民族化探討[J].陜西教育(高教),2013(12).
[5]王政寧.淺析小號演奏中國樂曲的優缺點[J].音樂時空,2013(06).
[6]王興紅.試論小號演奏藝術的民族化[J].華章,2013(06).
[7]張鐵成.朱起東小號音樂初探[D].濟南:山東大學,2011.
[8]李海洋、張晶瑩.淺析小號吐音與連音的奏法[J].2012(12).
[9]潘浩.小號漫談[J].戲劇之家.2014(08).
[10]胡興智.小號藝術變遷與演奏技巧探討[J].中外企業家.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