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超
摘要:建立合理、科學的心理健康教師勝任力模型,為中小學選拔和考核心理健康教師提供了有效地途徑;同時基于心理健康教師勝任力的理論為今后中小學心理健康教師的培訓、績效評估和綜合素質測評等工作提供了理論參考。
關鍵詞:中小學;心理健康教師;勝任力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未成年人教育的重視程度的增加和教育領域研究的不斷深入,中小學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日益受到社會、家庭和教育領域有關學者的關注。教育部在1999年和2002年先后發布了《教育部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和《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強調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其中強調“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是搞好心理教育工作的關鍵”。如何根據我國心理健康教師的現狀,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績效的優秀心理健康教師隊伍成為當前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相對于通過知識技能測驗、工作經歷等考核,勝任力能夠更準確有效的預測從業者的工作績效。勝任力是指能將某一工作(或組織、文化)中表現優異者與表現平平者區分開來的個人的潛在的、深層次特征,它可以是動機、特質、自我形象、態度或價值觀、某領域的知識、認知或行為技能——任何可以被可靠測量或計數的,并且能顯著區分優秀績效和一般績效的個體特征。
一、專業知識
專業知識是中小學心理健康教師勝任力的基本特征,是專業技能的基礎和載體。心理健康教師在掌握一般教師所具備的教育學、心理學的基礎上,還要能夠掌握青春期心理發展規律、了解青春期生理健康的相關信息、能夠處理青少年在異性交往、人際關系、親子關系、學業問題、情緒管理等方面的問題,具備職業生涯規劃與輔導等知識,能夠達到心理教育的具體目標。教師要能夠獨立完成心理教育的教育目標,面向全體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幫助其發展的同時,還要掌握針對個別學生開展心理咨詢的相關知識;也要具備相關的社會學、醫學、心理衛生學的知識。
二、專業技能
專業技能是中小學心理健康教師勝任力的核心特征,教師的專業知識、人格特質、自我概念和職業道德都是通過教師的專業技能體現的。教師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直接影響著心理健康教師教學質量的體現。
當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職責便是面向全體學生開展發展性的輔導與教育,這就要求心理健康教師具備開展心理教育活動的技能,能夠從容地完成活動設計、策劃、組織、情景設計等環節,在活動過程中能夠創造出尊重、自由的團體氛圍,能夠與學生們進行順暢的溝通與交流,能夠游刃有余的處理課堂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并能夠及時的歸納、總結和反思。
心理健康教育還有一個重要的部分便是面向學生開展矯正性心理輔導與教育,這就要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師具備心理問題的評估與診斷的專業技能,可以根據一定的心理學理論,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對來訪者的心理和行為進行科學的定量分析;能夠獨立、有效的進行心理咨詢與矯正,具備建立咨詢關系、搜集信息判斷問題、設計并實施干預、評估咨詢效果與結束等專業心理咨詢過程的技能;還要能夠熟練掌握心理咨詢、團體輔導等的針對性咨詢技能。
在此專業技能的基礎上,更重要的是,心理健康教師能夠給予學生尊重、共情、無條件積極關注,并且具備敏銳的洞察力、觀察思考能力,能夠有效對鼓勵、欣賞學生,建立良好、融洽的師生關系。
三、人格特質
教師優秀的人格特質是心理健康教師勝任力的關鍵,與心理健康教育相吻合的人格特質能夠促進教師更好的完成教學活動、提高教學質量。教師的真誠、熱情、責任感、耐心、自信、信任等良好的人格特質都是有效達到教學目標的保障。
教師自身所具備的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對待事情的正確態度會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并與教學內容相一致。教師優秀的人格特質能夠使學生真正的信服,有助于建立真誠、信任、和諧的師生關系,這樣師生之間才能夠更容易溝通和交流。同時,心理健康教師要更加的具備親和力和溝通能力,讓學生愿意與教師討論自己的問題與困惑,幫助教師了解學生。
優秀的心理健康教師要懂得“助人自助”,并堅信學生能夠通過努力改變自己、完善自己。但中小學生普遍存在著意志力薄弱,行為容易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正向的改變經常出現反復,這就需要教師的責任感、耐心和自信等優秀的人格特質,只有教師不懈的堅持和努力,用于面對工作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和挫折,隨時調整自己的心態,增加效能感,才能更好的引導學生向理想的方向發展。
四、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心理健康教師勝任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包括自我意識、自我體驗和自我調節等方面。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動態的活動,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會遇到來自各個方面的影響和反饋,良好的自我概念特征可以幫助心理健康教師通過不斷自我觀察來對自己的情緒、行為表現做出正確的評估,通過自我體驗來挖掘自己在工作中所獲得的自尊和自我效能感,建立自信,對一些消極和挫敗的感受進行及時、有效的自制和自我調節,用健康、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工作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合理地調整自我、完善自我。
五、職業道德
職業道德是對心理健康教師工作的最基本的約束,職業道德規范不但為教師建立了一個詳盡的道德觀,也為教師勝任力的發展提供了方向。心理健康教師作為教師的一部分,首先要遵從的現代教師的職業道德規范,其包括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終身學習。同時,作為心理健康教師,還要遵守心理工作者的職業道德,包括對來訪者的責任、與來訪者的關系、保密原則等職業道德內容。
職業道德規范對心理健康教師的勝任力發展起著促進、調節和評價等作用。當心理健康教師按著職業道德規范進行自我要求和自我完善時,這些道德要求便會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具體化、人格化,使學生在與教師的互動中感受到榜樣的力量,增強教師的可信度和教學的有效性,推動心理健康教育質量的提高。
在中小學心理教師勝任力模型中,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這兩種外顯行為是基準性勝任力特征,它是對心理健康教師最基本的要求,過硬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是直接影響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方面,它可以通過系統的學習和培訓得以提高。同時,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也是甄別優秀心理健康教師最簡便、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可以說,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是勝任心理健康教師的基本特征。
人格特質和自我概念則是勝任力模型的內隱部分,它們雖然不能清晰的感知,也不易發展和提高,但它們卻是決定成為優秀中小學心理健康教師的決定性因素。與心理教師職業契合的人格特質和自我概念能夠使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更好的發揮,使教師表現的更加卓越。可以說,教師的人格特質和自我概念是優秀心理健康教師的必備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