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紹智
摘要:發展林下經濟建設,不僅使森林發揮保護生態環境,還能使林農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但是林下經濟在三都的發展較晚,本文就林下經濟發展現狀進行分析,提出加快發展的建議與對策。
關鍵詞:林下經濟;發展;現狀;對策
林下經濟,主要是指以林地資源和森林生態環境為依托,發展起來的林下種植業、養殖業、采集業和森林旅游業,既包括林下產業,也包括林中產業,還包括林上產業。
一、發展林下經濟的具體措施
(一)建立領導體系與制定發展目標
成立縣級以上林下經濟工作領導小組,林業、科技、農業、畜牧、財政、金融等相關部門參加,辦公室設在林業部門。實行一把手負總責,分管領導直接抓,有關部門負責落實。實行任務與職責聯動,納入年度責任目標考核體系。結合扶貧攻堅工作,全縣林下經濟發展面積10萬畝,建立林下經濟示范基地100個,實現產值1億元。
(二)實施政策扶持
林齡在5年生以上,林分已郁閉成林,實際經營利用林地面積100畝以上,林下種草藥、山野菜、食用菌種植、培植等,林下養殖(雞、鴨、鵝、牛、豬和羊等)在5000只或500頭以上,建立林下經濟示范基地,實際經營利用林地面積300畝以上,總投資在50萬元以上,設施條件齊全,以新品種、新技術引進、示范推廣為主要目的,建立和完善政策補助措施。
(三)建設服務網絡
一是要加強技術培訓,提高種植、養殖的科技含量和技術水平;二是做好技術指導工作,及時解決生產中的技術難題;三是做好產前、產中、產后服務,以“公司+基地+農戶”、建立農村專業合作社等形式,切實做好服務工作;四是培植龍頭企業,以龍頭企業帶動林下經濟的大發展。
(四)強化督導檢查
縣有關部門組成聯合督導組,發揮組織、協調、引導、服務職能,及時督察和掌握組織建立情況,領導重視程度,采取的主要措施,群眾滿意程度,工作完成進度等。每年10月份進行一次綜合檢查,保證讓林下經濟發展的成果給農民群眾帶來實惠。
二、取得的成效
我縣自發展林下經濟以來,以從事經果林種植、林下養殖、工業原料林基地建設為主的農民林業專業合作社18個,林下經濟已具有一定規模,指導群眾開展林下種植食用菌、藥材、花卉及開展林下養雞、竹鼠、土豬、黑山羊等。現己形成“林菌”、“林禽”、“林藥”等林下經濟模式。其中,“林菌”模式占地 6500 畝,建有晾棚 10 個,涉及農戶80戶,發展品種有木耳、平菇和香菇等食用菌;“林禽”模式占地12000畝,主要以養雞、豬、牛和羊為主,涉及農戶142戶,共養雞40萬只、豬1萬頭、牛0.5萬頭等。以2013年市場價格測算,“林菌”模式每畝每年收益0.8 萬元左右,全年收入 160萬元;“林禽”模式每畝每年收益 0.96 萬元,全年收入1150 萬元。這種農業經濟發展模式,已經成為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之一。目前,我縣林下經濟面積達1.6萬畝,產值達2600萬元,涉及農戶數0.61萬戶。
三、現階段我縣林下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規模總量不大,缺乏龍頭帶動
近年來,林下經濟雖然取得了初步進展,但由于缺乏龍頭企業帶動,林下經濟發展規模較小,難以形成競爭優勢,不能滿足市場批量需求。
(二)林下經品種相對單一、沒有形成產業化
目前,全縣林下經濟僅有“林菌”和“林禽”兩種模式初見成效,而且發展模式較少,林下種植和養殖品種單一,很難滿足市場多樣化需求。
(三)基礎設施條件差
普遍存在水、電、路等基礎設施配套不完善等問題,制約了林下經濟規?;l展、集約化經營。
(四)群眾認識理解有偏差
一是農戶普遍認為林下種養與普通種養沒什么兩樣,甚至還不如普通種養;二是部分農戶對林下經濟發展模式、扶持方式和優惠政策等內容認識不夠,缺乏參與熱情;三是有的農戶思想不解放,怕吃虧、怕賠本,畏首畏尾,對發展林下經濟持懷疑觀望態度。
(五)產業化經營水平有待提高
一是市場組織化程度低,因缺乏行業協會組織,沒有形成訂單農業,各農戶單兵作戰、自產自銷,市場競爭力不強;二是管理技術水平不高,由于技能培訓與服務指導跟不上,農戶在種養過程中缺乏科學種養技術和管理方法,造成病蟲害發生率較高,致使種養成本過大,經濟效益不高。
四、對策與建議
(一)科學規劃,合理布局
從省級層面考慮區域性發展,對地方林下經濟發展進行合理布局,確定中長期發展目標,科學選擇林間種植、養殖模式,拓寬林間種植、養殖類別,因地制宜,宜養則養、宜種則種,提高林下經濟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
(二)加強領導,落實責任
一要成立林下經濟工作領導小組,落實省、州、縣三級領導包保責任,對包保的地區要進行規劃、管理和指導、協調與服務。二要明確目標考核責任制和激勵機制,將林下經濟發展目標任務分解到對應鄉鎮和村,層層簽訂責任書,明確目標,嚴格考核。
(三)強化服務,合力推動,省委省政府制定工作制度、細則和相關扶持政策
發展林下經濟,需要眾多部門通力合作、協調服務、形成合力。一要搞好技術服務。整合技術服務資源,深入實地開展技術服務。二要搞好資金服務??h農業、林業等相關部門要加大扶持力度,促進林下經濟快速發展。縣金融部門要創新擔保形式,加大對林下經濟發展的信貸支持。三要搞好市場服務。按照群眾自愿、民主管理、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原則,成立林下經濟專業合作組織或協會,發展經紀人隊伍,加強市場研究,建立預警機制,規避市場風險,提高林下經濟產業化組織程度,使林下經濟不斷發展壯大。
(四)培育龍頭,示范帶動
確定省級示范點,通過省級示范培育龍頭企業,將龍頭作為推進林下經濟發展的突破口,大力推廣“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產業化發展模式,走產業化經營的路子,鼓勵種植戶、養殖戶搞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條,盡快形成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產業格局。要充分發揮政策扶持、金融支持等優勢,培育種養大戶,促其上檔次、成規模,催生扶強一批專業化林下經濟發展龍頭,帶動更多的群眾投身林下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