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堃珩
(廣州體育學院,廣東 廣州 510500)
淺析身體素質訓練對小學生生長發育的影響
魏堃珩
(廣州體育學院,廣東 廣州 510500)
小學生進行身體素質訓練是小學體育教學的一個重要項目之一。身體素質訓練能夠提高學生對體育的認識,是學生學會鍛煉的方法;促進小學生的正常發育,增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增強體質,提高機體機能水平;促進學生的自覺積極性和創新能力的發展,建立正確的體育觀;使學生在沒有老師的指導下也能自主地、科學地進行體育鍛煉,從而養成長期鍛煉的習慣。
1.1 實驗對象
江門市棠下實驗小學五(2)班、五(3)班學生,每班隨機抽取男女共10人作為實驗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文獻資料了解、證明所要研究對象,積累文獻把文獻完整地保存下來有重點地采集文獻中與自己研究課題相關的部分。在所搜集的文獻與資料中,主要來源于廣州體育學院圖書館、中國知網、百度文庫及雜志期刊等。
1.2.2 專家訪談法
走訪具有教學及科研經驗的體育教師、田徑專項教師就本次研究的必要性及可行性進行探討,并對最開始的指標的確定征求意見。
1.2.3 實驗干預法
通過對素質訓練理念、方法和手段的引進和改造,設計出適合小學生的鍛煉方法,進行實驗干預,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
1.3 實驗時間
訓練時間為3個月,每周3次訓練1小時。
1.4 實驗過程
隨機在五年級抽取兩個班,每班抽取男女各15人,對他們進行第一次體質監測,并按統計學的方法分為實驗班和對照班,實驗班按照設計好的身體素質訓練的課程進行每周三次訓練,每次訓練一個小時,共進行3個月的練習,對照班則按照原有的教學大綱進行體育活動,在實驗結束后,對實驗班與對照班進行第二次體質監測,并對實驗班和對照班小學生實驗前與實驗后的數據進行分析比較,從而發現身體素質訓練干預對小學生生長發育的影響。
1.5 實驗班訓練計劃

身體素質訓練計劃

續表:
1.6 實驗數據
1.6.1 實驗前

表1 實驗班五(2)班訓練前的指標

表2 對照班五(3)班的指標
1.6.2 實驗后

表3 實驗班五(2)班訓練后的指標

表4 對照班五(3)班三個月后的指標
1.7 實驗結果與分析
從身體形態的指標來看,實驗班小學生的身高、體重等生理指標的增長水平與對照班沒有明顯差異,這說明身體素質訓練干預對小學生身高、體重、增長影響不明顯。
從身體素質的指標來看,實驗后實驗班和對照班小學生在50米×8折返跑、跳繩、坐立體前屈的指標增長水平都具有顯著性差異,實驗班的增長水平優于對照班,特別是坐位體前屈和跳繩方面,說明實驗干預對小學生身體素質有促進作用。
2.1 提高小學生的智力發育
人體智力的發展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然而,體育鍛煉也是決定智商的一個重要方面。經常進行體育訓練,有利于激發大腦的活性,維持大腦正常機能,促進腦部血液循環,增加大腦供氧量;變化較多的體育活動能促使大腦迅速做出準確的反應,并及時發出指令,從而鍛煉和提高大腦的反應和判斷能力,有利于大腦工作效率的提高;體育鍛煉活動能夠給予右腦適當的刺激,對右腦潛在功能的開發具有促作用,為左右腦平衡發展提供動力;科學研究發現,運動對于大腦來說是讓大腦主動休息的最好方式,所以說,運動有利于緩解大腦疲勞,。
2.2 促進小學生身體的生長發育
小學生身體的生長發育離不開體育訓練的影響,體育訓練本身所具有運動性及伸展性在一定方面對人體生長發育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例如,兒童青少年的身高在受遺傳,外在環境等因素影響的同時,體育鍛煉也是影響身高的一個主要因素。在進行體育運動過程中,由于血液循環加快有利于骨組織血液供應的改善,促使骨塑建過程的加快,從而有利于發育期兒童青少年的長高。另外,在進行體育鍛煉時,特別是兒童青少年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合理適當的體育鍛煉才能有利于生長發育的正常進行,如在體育鍛煉訓練過程中,以追求量為目的,身體素質的鍛煉則會造成適得其反的后果。身體素質訓練注質多過量才能使身體發育朝一個良好的健康的方向發展。
2.3 提高小學生機體的功能
小學是機體發育的重要時期,小學生機體功能的提高有賴于體育訓練的發展。體育訓練可以有效促進兒童青少年神經系統的發育,改善神經肌肉的協調性;處于生長發育過程中的兒童青少年進行體育鍛煉時,有利于心臟器官的發育,從而改善全身血液循環系統;通過體育鍛煉可以促使兒童青少年呼吸系統的發育,對呼吸肌及呼吸深度等的提高都有直接影響。
2.4 調節小學生心理,發展個性
體育訓練本身具有的娛樂性和自由性,有利于提升小學生的情緒,使心情保持在一個良好的狀態,減少不良情緒的發生概率,進而激發小學生參加體育訓練的積極性,在進行體育鍛煉的同時,培養小學生克服困難、勤奮好學、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和獨立戰勝困難、戰勝自我的能力;體育運動所具有的團隊精神使小學生在相互幫助、相互鼓勵、團結協作的環境中,逐步培養他們的團隊意識及合作精神;有助于培養他們活潑、開朗、勇敢、頑強、獨立、有同情心、善于交際的良好性格與和諧的人際關系,樹立小學生的自信心,為以后的成長和盡快步入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2.5 提高小學生的身體適應能力
體育運動本身所具備的艱苦性及嚴峻性,在促使小學生外在身體得到鍛煉的同時,更加有利于小學生提高對外界惡劣環境的抵抗能力,更加有助于在各種外界環境條件下的適應能力,還能提高少兒適應現代生活的能力。同時,體育運動往往是在各種外界環境條件下進行的斗嚴寒、戰酷暑,因而使機體得到鍛煉,適應能力不斷提高。隨著訓練時間的增長,小學生的適應能力提高的幅度會明顯增加。
3.1 身體素質訓練中應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
小學生在身體素質訓練中,要激發學生練習的參與熱情,因而培養學生的興趣與愛好十分重要。要能夠做到堅持身體素質訓練,就必須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與自覺性。因此體育教師應當善于發現學生的興趣愛好,注意采用各種措施,以多種方式培養、保護和調動廣大學生參加身體素質訓練的積極性。在體育教學中處理好完成教學任務與激發學生興趣愛好之間的矛盾,使學生在教學與鍛煉中得到充分的情感體驗,感受到生理和心理上的滿足,體會到身體素質的樂趣。
3.2 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小學作為進行義務教育的第一個階段,就小學體育教師在教學中占據著至關重要的地位,老師應在如何指導學生學習上下工夫,以主體性教育理論為依據,構建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尊重學生的人格,遵循學生的個體差異原則,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身體素質訓練的內容本身具有一定的枯燥性,老師應從各方面進行思考,發展多種身體素質訓練方法,把教師的主導作用與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結合起來,因材施教,分類指導,從學生的不同體育基礎上出發,更加有利于學生主動、活潑、生動、健康地發展,使每一個學生在學習和鍛煉中都具有可操作性,從而學有所得。
人體的生長發育受制于多種因素,就體育運動而言,體育既能促進體格生長和發育,也能提高和改善學生的心肺功能,為學生從事有氧活動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礎。另外,運動對改善學生的神經系統結構、呼吸及血液循環功能也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它有利于學生的身體得到全面的協調。小學階段,是人體生長發育速度最快的階段,也是及人生最為重要的一個發展時期,這一時期的身體發育水平及健康水平直接關系和影響到學生成年后的運動能力和身體健康問題。因此,對于小學生來說,每天至少鍛煉1小時,適當地參加體育活動,有利于生長的良性發育。
[1] 賈曉東,郎寧,金煥玲.體育鍛煉對小學生青少年生長發育的影響[J].中國學校衛生,1990,06∶13-15.
[2] 趙仁清.運動對青少年骨骼生長發育的影響及機制[J].體育與科學,2009∶30-176.
[3] 王國懿.體育鍛煉對小學生身心健康的影響[J].體育教學與研究,2011∶37-42.
[4] 湯敏霞.論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加強學生主體身體素質訓練的必要性[J].體育教學與研究,2012∶6-12.
[5] 賈玉琳,劉新卯.論體育與人生健康[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04(02).
[6] 蔣建軍.淺析兒童少年的解剖生理特點與體育鍛煉問題[J].體育健康知識畫刊,2006(03).
[7] 李慶榮.兒童少年運動員的年齡、骨齡與身高發育、運動成績研究[J].浙江體育科學,1998(04).
[8] 羅躍進,王珊.學生身體素質連續下降的對策研究[J].內江科技,2007(12).
[9] 趙榮信,陳玉慶.淺談小學體育的身體素質練習[J].體育師友,1984(4).
Analyses of the Influence of Body Quality Training on the Growth of Schoolchild WEI Kun-heng
(Guangzhou Sport University,Guangzhou 510500,China)
通過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實驗干預法進行分析。在江門市棠下實驗小學隨機在五年級抽取兩個班,對他們進行第一次體質監測,并按統計學的方法分為實驗班和對照班,在實驗結束后,對實驗班與對照班進行第二次體質監測,并對實驗班和對照班小學生實驗前與實驗后的數據進行分析比較,從而了解身體素質訓練干預對小學生生長發育的影響進行分析。
身體素質訓練;生長發育;小學生
魏堃珩(1992-),山東淄博人,研究生,研究方向:排球教學理論與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