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鐘漢
摘要 為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本文在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的基礎上,以“五環式”教學法——創設情境,獨立學習,合作交流,反饋展示,拓展訓練為例,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進行了應用研究。
關鍵詞 “五環式”教學法 閱讀教學 初中語文 應用研究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06.061
閱讀教學不僅是學好語文的基礎,它對于其他學科的學習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試問學生若是連題目也讀不懂,又何談解題呢?閱讀是人類獲取信息的重要手段,是學生學習知識所必不可少的能力。但是作為初中語文教學的一部分,閱讀教學卻并不受重視。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學校和教師更多的是注重試卷的分數、升學率等硬性指標,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往往要給應試教育讓步。這種教學氛圍下培養出的學生往往都是一群考試機器,并不符合新課改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要求。因此,為改革傳統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筆者以“五環式”教學法為例,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進行了應用改革。
1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為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進行全方面的了解,筆者以調查問卷的形式對筆者所在學校的初中生進行了相應的調查。根據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在以下幾個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問題。
(1)應試教育的誤區。目前,教育部門和各所院校都一直號召著新課程改革、教學改革,然而不管怎么改革,萬變不離其宗的就是這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中考而服務。在這樣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簡直就是“刀槍不入”,“亙古不變”,中考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特別是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這一塊,由于中考閱讀占比接近58.3%,為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中考語文取得好成績,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素質拓展、綜合實踐能力訓練等環節都被束之高閣。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也是基于中考語文閱讀需求而對閱讀作品進行選擇性的教學,作者介紹、作品延伸閱讀、作者相關作品集等不在考試范圍內的知識點往往也被選擇性忽略。這種應試教育往往導致學生在面對一篇文章時,他們第一想法并不是體會作品中的美和作者的精神世界,而是這篇閱讀采取的是表達方式是什么?說明、記敘、描寫還是議論?這一段落運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表達效果等等。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陷入應試化、功利化的境地,忽視了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2)傳統教學模式深入人心。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大部分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仍沿用著傳統的教學模式,一節課45分鐘教師唾沫橫飛地講解35分鐘,然后留給學生10分鐘將這35分鐘之內傳授的知識點進行完全消化。這種“灌輸式”的教學模式過分強調了教師的作用,忽略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得語文閱讀教學過程成為教師單向的知識傳遞過程。教學的主體是學生而不是教師,教師只是知識的傳授者而不是主宰者,主體地位的模糊往往導致教師已經聲嘶力竭,學生卻依然一臉茫然的情境,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本末倒置,值得中學以及教師的深思。
(3)教師綜合素質有待加強。“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固有其道理,然而由于初中生生活閱歷不足、思維不夠寬廣、語言積累不夠深厚,漫無目的、無邊無際地去“悟”,去“品”,難以把握閱讀作品的精髓,需要教師在旁進行適當的點撥和引導。而若想能夠很好地對學生進行引導,教師需對閱讀作品的寫作背景、所傳承的思想境界等有著很深的領悟,這就對教師的綜合素質有著極高的要求。但是就目前來看,許多初中語文教師也是照本宣科,與學生相比,他們多的也不過是那一本教案,脫離教案的知識他們往往也是一知半解,又何談正確地引導。
2“五環式”教學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影響
2.1“五環式”教學相關概念
“五環式”教學法是在新課改環境下,以認知學習理論和建構主義學習為理論基礎,基于自主、探究以及合作等學習方式不斷進行探索而形成的一種教學模式。“五環式”教學法,顧名思義,它結合教學現狀和學生學習特點將整個教學過程劃分為五個階段:創設情境一獨立學習一合作交流一反饋展示一拓展訓練。“創設情境”是在教學課堂中,教師通過結合教學內容在課堂伊始階段以新穎的教學手段結合提問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領學生快速融入課堂教學中:“獨立學習”是在教師提出問題創設情境之后,為學生留一定的時間進行自主獨立的思考,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求;“合作交流”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取向將其分為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反饋展示”是在小組合作交流之后,由小組成員進行成果展示;“拓展訓練”是在課堂教學完成之后,由教師布置相應的教學任務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的深化、鞏固訓練,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2.2“五環式”教學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影響
(1)創新傳統教學模式。“五環式”教學法改革了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最大化地削弱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教師更多的扮演的是一個引導性的角色,引領學生進行語文閱讀教學,突出了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另外,初中生雖較小學生成熟,但就其心智而言,仍是一群好奇心重、喜愛熱鬧的孩子,若要求他們一節課45分鐘正襟危坐認真聽講也不現實,“五環式”教學法綜合了自主、探究以及合作的教學模式,以少教多學、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能夠很好地吸引學生的興趣,真正實現學生化“被動”為“主動”的學習。
(2)有助于教師綜合能力的培養。“五環式”教學法不僅要求教師能夠熟練掌握與語文閱讀作品相關的知識、收集相關的教學資料、編制導學案,還要求教師有足夠的能力去掌控課堂教學節奏,這些都對教師的綜合能力有著很高的要求,教師不能再渾水摸魚,得過且過。因此,為更好地掌握“五環式”教學法,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效率,優化學生的閱讀水平和閱讀能力,教師只有不斷進行深造,多看多讀。長此以往,教師綜合能力一定會有質的飛躍。
(3)提高學生綜合閱讀能力。“五環式”教學法為學生創設了良好的學習氛圍,由于學生天生對教師有一種畏懼心理,若是以提問的形式,學生難免會因為畏懼等原因不能完整表達自己的想法,長此以往,對學生的自信心也是嚴重的打擊,而且小組合作交流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公平交流的平臺,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學生們可以自由提出自己的對于語文閱讀作品的見解,通過多元化思想的碰撞,提高學生的自信心,開拓學生的創新思維。另外,“五環式”教學法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的時間,有助于學生獨立閱讀能力的培養,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切實提高學生綜合閱讀能力。
3“五環式”教學法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筆者以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中的《變色龍》為例進行了語文閱讀教學的應用。在課堂教學前,筆者將《變色龍》中的教學知識點和相關資料制成微視頻上傳至班級QQ群中,以供學生在課前進行自主的預習。
(1)創設情境。在學生進行課前的預習之后,學生對《變色龍》一文中的生字生詞、寫作背景、人物、環境以及情節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筆者在課堂教學伊始,通過多媒體展示變色龍的照片,對提出與變色龍相關的問題:變色龍為什么變色?變色龍變色的目的是什么?本文寫了一件怎樣的事?文中誰是“變色龍”?通過這幾個問題來導入閱讀主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進行獨立的思考。
(2)獨立學習。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決定了不同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方法不同,閱讀教學是文章、學生、教師三者之間的對話,閱讀教學的開展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為學生留取時間與文章之間進行獨立對話。因此,在圍繞《變色龍》提出問題之后,筆者留了一定的時間給學生對課文再次默讀,思考筆者提出的問題。同時在這個過程中,筆者會在班級巡視,對學生的自學狀況有一個很好的了解,同時對部分學生進行適當的點撥,引領學生自主獨立地進行思考和感受。
(3)合作交流。在獨立學習之后,筆者讓學生回答筆者之前提出的問題,并與學生一同去學習《變色龍》一文,了解警官奧楚蔑洛夫處理“狗咬人手指”這一案件的經過。在學生對全文有基礎的了解后,再次提出問題:六次判案奧楚蔑洛夫的態度變化了五次,那么其中有沒有始終不變的地方?本篇文章為什么要以《變色龍》為題?《變色龍》一文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這次提問之后,筆者將學生分為幾組,進行小組教學活動,使學生在小組合作交流中進行思想的碰撞,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真正實現學生教學生,學生練學生。
(4)反饋展示。小組合作交流之后,筆者組織學生進行成果反饋展示。由于課堂時間有限,每組派一名小組成員代表上臺來對筆者所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此時其他同學也可針對小組成員的回答提出相應的疑惑,由小組其他成員進行解疑。在學生進行反饋展示的過程中,教師也應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記錄,在反饋展示完成之后,針對學生在展示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遺漏之處做出相應的點評,同時總結《變色龍》一文所表達的主題——通過對媚上欺下、見風使舵的警官奧楚蔑洛夫這個沙皇專制統治的忠實走狗的形象的刻畫,巧妙揭露了沙皇俄國警察制度的反動和虛偽,也暗示了沙皇統治的黑暗。
(5)拓展訓練。《變色龍》一文結尾處奧楚蔑洛夫在人們的一片笑聲中“裹緊大衣,接著穿過市場的廣場徑自走了”。那么設想一下奧楚蔑洛夫去哪了呢?通過拓展訓練幫助學生對“變色龍”——奧楚蔑洛夫有進一步的認識,同時加深學生對于《變色龍》一文主題的掌握,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