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裕華
【摘 要】學習計劃取決于專門的學習方針,具備相當準確的方向性,對達到目標和提升教學質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為了高效地實行學習計劃,一定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教學,根據目標對策略進行整改,不僅要注意教師的教學方式,更要關心學生的學習情況,缺一不可。此文針對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進行論述和研究。
【關鍵詞】高中地理 教學 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7-0056-01
在新課標的要求下,如何有效地提高學生對教學知識的把握能力、提高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是當下任一教師的重要研究性課題,地理學科也不例外。地理作為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境以及研究其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的學科,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尤其是對高中階段的地理知識而言,因此僅僅依靠理論性的知識很難促使學生達到良好的理解狀態,因此需要教師反思其教學方法,學會充分利用豐富的生活資源,將教學難度有效降低,進而促進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完整把握,并提高其運用能力。
一、 高中地理教學中的不足
新課標改革以后,為了教育出綜合能力強的學生,教師更加注重學生對每個科目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尤其是與生活緊密相連的科目——地理。在此發現了許多教學中的不足:
1.教學方式傳統
高中生早已對枯燥的地理知識產生厭倦情緒,特別是在教師反復強調地理的重要性時,再加上教師講課刻板枯燥,采用過去陳舊的教學模式,教師在上面照本宣科,學生在下面記筆記。這樣的教授過程,沒有了學生的參與,缺少了新鮮感,學生不感興趣,上課走神,真正動腦筋思考的人越來越少,有的學生也只是動腦思考,并沒有任何行動,這對學習地理沒什么用,因為人的記憶是有限的,不經思考的那些知識點很快就會被學生忘記,到最后浪費時間做了無用功。
2.教學氣氛壓抑
呆板的教學內容必然是枯燥無味的,并不利于激發學生們學習地理學科的潛在能力,在課堂上教師們忽略了與學生進行互動的時間,大部分時間用來管課堂紀律,影響了學生們的學習主動性。所以教師們上課時應該幽默些,把課堂氛圍調動起來,不要讓學生覺得學習是痛苦的,要讓學生感到不是為了考試而學習,而是為了自己成才而學習。
3.知識基礎薄弱
高中生的生活節奏很快,學習任務很重,所學知識點較多而且教難。在初中階段,學生本身對地理知識的了解就不夠深入,再加上對高中地理的不重視,學習態度消極,提不起興趣;所學的知識往往是學過就忘記,課后不復習,課前不預習,造成地理知識基礎薄弱,結構框架不清楚的問題。
二、創設生活化情景教學,提高學生的綜合感知能力
地理作為一門較為抽象,同時綜合性又較強的學科,給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造成一定的難度,而僅僅通過教科書進行教學很難促使學生對其傳授的知識有一個完整、全面的了解、把握,更別說可以促使學生將其知識良好的運用到現實的生活中,因此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實現理想的地理教學目標,達到理想的地理教學效率,教師應該反思其教學運用的方法、手段。生活化情景教學是一種將地理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然后采用啟發式的教學原理設置相應的教學情景,通過設定的教學情景來激發學生對地理知識綜合感知能力提高的一種教學方法,可以促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識,提高知識運用的能力。
以《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一課為例,教師在展開教學活動前,可以先讓學生之間分享各自不同地方的地理環境,例如地貌、氣溫、降水情況、空氣質量等,待學生經過一番討論后,教師可以提出問題,例如:為什么會存在地域之間的地理差異?試想其中的原由;通過疑問來激發學生的思考,然后再將其探究的范圍擴大化,討論更大地域之間存在的地理性差異,最后將學生的探究精神牽著教學活動中,推進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同時提高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綜合感知能力。
三、教材與生活相結合,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
教材來源于生活,又被運用到實際的生活中,隨著環境的影響,人們看待生活的視角也隨之發生變化,而對地理知識的理解也隨之發生變化。據了解,傳統的地理教學質量呈現不佳狀態的原由,最主要與教師沒有將教材與生活相結合有關,脫離實際生活的教材就像是被架起的框架,沒有實質性的探究意義,進而導致課堂教學呈現枯燥、沉悶的氛圍,極其不利于學生對地理知識產生興趣,因此教師應該完全摒棄傳統教學的模式,充分將教材與生活相結合,通過利用生活實踐來解釋教材內容,通過生活實踐來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以《河流地貌的發育》一課為例,教師在課前可以通過網上收集資料等方式找尋有關我國不同地域的河流地貌狀態,例如找到相關的圖片、視頻,然后在課上予以學生進行觀看,通過直觀的感受來把握不同地域的河流地貌,充分激發學生的知識求知欲,接著再指導學生從教材中找尋與之相關的理論依據,最后可以將學生按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討論其中可能存在的問題以及自我對提出問題的看法、方案,將教材與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互相影響,不僅提高學生的理論性知識,而且提高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
四、建立和諧平等師生關系
高中生思考問題的方式多種多樣,解決問題的方式也各有不同,尤其是和教師的思想相比。要改善這一問題,教師就要改變原來的思想,站在學生的角度想問題,讓學生對教師不再有畏而遠之的感覺。尤其是在和教師的觀點不一的時候,教師更是應該積極的讓學生說出自身觀點,不以自己為中心想問題,使教師和學生的關系對等。而針對適當的教學觀點,教師應該仔細思考后再說出用或不用,對說出合理意見的學生提出表揚,對提出不合理意見的學生說明原因,用這種方式建立一個平等的交流平臺。
總之,從人類社會的生產、發展起,人們的生活就決定了教學活動的展開意義,同時又由教學的成果來影響實際生活發展狀態。地理知識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因此只有完整、全面的地了解地理知識,才能更好地促使人們對生活的創新,進而提高生活水平。
參考文獻:
[1]王鄭潔.結合鄉土地理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實踐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
[2]李秉軍.高中地理教學中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