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正
【摘 要】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欣賞教學對于學生的審美能力、藝術感知能力等都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過對初中美術欣賞教學目標的設定和教學策略的設定進行簡要的探討,旨在為今后欣賞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強有力的理論支撐,從而有助于初中生欣賞能力的有效提升。
【關鍵詞】初中 美術教學 欣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7-0210-01
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推進,不同國家和地域的文化開始相互交融,眾多的藝術現象、藝術形式及藝術行為紛紛登場,多元并存與個性發展是現階段人們不斷追求的發展局面。在這種情況下,藝術的多元化和開放性特征也變得越來越明顯,這便對藝術欣賞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欣賞能力如何提高已然成為當前人們共同關注的話題。
一、初中美術欣賞教學目標的設定
對于初中生來說,美術教學是一個相對抽象的內容,教學目標是否合理直接影響著學生對美術知識的理解情況。因此,在欣賞教學中應該針對初中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科學的目標設定,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提升審美能力。在目標設定的過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幾點原則:
1、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原則
在中學教育體制中,教育的目標是促進學生均衡發展。美術欣賞教學的目標設定也要以此為基礎,在美術教學過程中,通過帶領學生欣賞優秀的美術作品,而使學生的審美感知、審美理解、審美想象及審美評價能力均有所提升,并在此過程中幫助學生將這些能力很好地運用到學習和生活中去,從而在整個社會中形成具有審美文化的氛圍。
2、體現時代性的原則
美術作為一門藝術性學科,在發展的浪潮中緊跟時代的步伐,因此在美術的欣賞教育中也要體現時代性。首先,在指導理念上需要與時俱進,在教學目標的設定上要考慮到當前社會各方面的現狀及發展趨勢,不斷融入現代意識。其次,在教學內容上,要對傳統的文化和經典的藝術進行再認識,并通過更加現代、更加客觀的眼光對傳統文化的精華進行提取和再創造,使之發揮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3、循序漸進的原則
由于初中生的年齡特征與心理特征具有一定的特定性,在認知能力及接受能力上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教學目標的設定過程中需要遵循初中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循序漸進的教學活動。教學難度要適中,一方面要保證教學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也要控制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目標過高容易導致學生失去學習興趣與積極性,而過低會導致學生喪失對學習的探索欲望。
4、感性體驗與理性分析并重原則
美術欣賞本身帶有一定的感性特征,但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又不能單單地停留在感性體驗階段,而應該在感性體驗的基礎上,對美術作品進行理性的分析和判斷,只有這樣才能使美術教學中的欣賞教學更加飽滿、更加客觀、更有價值。
二、初中美術欣賞教學策略的設定
1、內容設置的策略
想要在有限的課時內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就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科學的設置,從而在眾多的美術類別和美術形式中精選出最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內容。在內容的設置上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要選擇有代表意義的作品。通常情況下的經典藝術可以作為有代表意義的作品,是因為其在藝術發展的長河中已經經歷了洗練,因此具有很好的欣賞價值。第二,選擇具有中國本土文化特色的作品。具有中國特色的作品可以很好地反映出傳統文化內涵,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到傳統的藝術文化知識。第三,選擇與當前文化發展緊密結合的作品。藝術本身便具有一定的時代性,引導學生對當前藝術的發展形態與發展趨勢進行關注,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藝術探索能力。第四,選擇與日常審美相關的藝術作品。在視覺文化的背景下,我們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意識或無意識地進行著審美活動,選擇與日常活動相關的藝術作品,可以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發現生活中的美。
2、切入角度的策略
美術欣賞教學應該根據美術作品的內容與形式進行不同角度的切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從藝術家的角度切入。在欣賞教學中,可以通過講述藝術家的生平事跡及創作經歷等,引起學生的興趣,在學生對其有一定的了解移植后,更容易對藝術家的作品產生情感上的共鳴。第二,從美術作品切入。在從美術作品切入的過程中可以有多種方式:從作品的社會背景和文化背景切入、從作品的形式切入、從作品的流派切入、從作品的內容切入等都是有利于學生接受并能夠引發學生興趣的切入角度。
3、組織形式的策略
美術教學的組織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這些不同的組織形式可以喚起學生參與欣賞活動的積極性。常見的教學組織形式有:(1)課前的簡單問卷。這種方式有助于增加師生間的交流互動。(2)分組合作學習。通過課上分組合作的方式可以促進學生們之間相互交流與相互學習。(3)通過表演來詮釋美術作品。這是一種對美術作品再創造的有效形式,有助于學生對美術作品的理解。(4)通過創作來理解美術作品。幫助學生在欣賞美術作品的過程中,對作品進行解構或重構,可以使學生更好地了解藝術創作的過程。
4、教學方式的策略
在美術欣賞教學過程中,需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而不是被動地接受。首先,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積極主動地搜索和收集學習資料,以便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展學生的思路,使學生更好提升審美能力。其次,要關注生活中的美術。藝術源于生活,在當前的視覺文化背景下,僅在課堂上的學習和欣賞是不夠的,而是需要在生活中不斷發現美術現象與美術形式。最后,需要重視美術基礎知識的學習。美術基礎知識雖然相對枯燥,但是對基礎知識的學習是提升審美能力的基礎,是體會作品深層次情感價值的關鍵所在。
在美術的欣賞教學中,創造性對每位教師和學生來說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到美術發展的現代性,無論是在教學目標的設定上,還是在教學策略的設定上,都應該注重一定的時效性,以提升教學效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為最終目標,不斷完善教學手段與方法,從而促進美術教學中欣賞教學活動的有效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