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成其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意義重大。本文就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的主要途徑進行了詳細介紹,旨在通過于此,全面提升小學語文探究性學習活動的整體水平和成效。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學活動 探究性學習 途徑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9-0058-01
近年來,素質教育和新課改在我國教育界如火如荼的開展著,這對小學教育體系的沖擊和影響是十分巨大的。在小學語文傳統教學體系中,教師教學的模式十分單一呆板,教學中沒有絲毫的創新性,就更別提在教學中開展探究性的學習了。在新形勢下,小學語文教學開展探究性學習變得意義重大,通過探究式教學活動的開展,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得到顯著提升,這對于小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
一、在教學中融入生活情境元素和情感元素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探究性學習活動的開展需要不少的內外在因素加以輔助方能最終達到好的效果。其中,在教學中適當的融入與之相對應的生活情境元素和情感元素顯得十分必要。在新課標中明確提出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正確的人文情懷和價值導向。而這些目標的實現都可以借助探究式教學活動的開展而逐步達成。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在教學中融入與教學內容相符合的生活元素,在這些生活元素的“穿針引線”下幫助學生完成探究式學習的各項任務和目的。同時,有了生活情境元素和情感元素的雙重刺激,小學語文課堂一下子變得生動活潑起來。而在這個既具有開放性又具有趣味性的課堂中,小學生的探究欲望被調至最高點,各項探究式教學活動的完成易如反掌。
二、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會獨立思考問題
與其他傳統的教學方法相比,探究式教學活動最大的特點主要體現在能夠給學生提供更多自主學習的機會,并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不斷進行知識的更新換代。為了更好的達到探究式教學活動的目的,教師的參與和引導十分重要。特別是對于自主學習能力尚且較弱的小學生而言,如果沒有教師的從旁引導,探究式教學活動不過就是一場美麗的“海市蜃樓”而已。在教學中,教師除了完成各項規定的傳統教學任務之外,還可以有意識的引導學生進行自由探討。通過有深度、有品質的自由討論,小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會變得更加透徹,對于問題的挖掘也會變得十分深入。很顯然,這對于提升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探究能力十分有效。特別是在現如今互聯網盛行的今天,學生完全可以借助各種網絡設施設備完成探究性學習過程中的種種學習內容。借助教師和各種便捷學習資源的幫助,學生逐步完成對于知識的識別、加工、分析和使用。這個一氣呵成的學習過程就是對于探究式學習活動的最好詮釋。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探究能力得到顯著提升,經過一段時間訓練之后甚至會發生質的飛躍。
三、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
探究式學習重點體現在一個“探”字身上。所謂“探”無非就是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一個全過程。在探究式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的位置關系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教師不再是原先高高在上的權威者,取而代之的是教師變成了整個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參與者。而學生也不再僅僅只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逐步變成了知識的探尋者和發現者。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摒棄原先簡單粗暴的教學方式,而是在教學中循循善誘,引導學生自己進行知識的探尋,不疾不徐,穩步前進。在這種“溫暖”的教學方式下,學生不在只是教學活動中中規中矩的“收音機”,而是教學活動中主動學習的參與者。長此以往,小學生對于探究性學習有了全新的認識,教師探究性教學活動的開展逐漸變得得心應手。
四、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勇于挑戰權威
在我國,不少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一個最大問題即為盲目迷信權威,不敢將自己的所感所想勇于表達出來。在探究式學習過程中,這種學習中存在的“詬病”應該得到逐步的扭轉。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大膽的進行質疑,打破所謂的權威界限,只要你的觀點有待商榷,不管你是教師或者是學生,都可以被大家所質疑。這些可貴的質疑精神在探究式教學活動中顯得彌足珍貴,有了這種勇往無前的精神,學生的學習活動才會變得更加的圓滿,探究式教學活動的開展也才會變得更加的井然有序。
結束語:
通過上文的分析可知,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探究性教學活動任重而道遠。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深諳教學法則,在教學中有章有據,循序漸進的讓學生實現相應的教學目標,最終全面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張學儒.小學語文教學開展探究性學習的探討[J].西部素質教育,2016,(21):266.
[2]趙菊英.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J].學周刊,2013,(01):84-85.
[3]姜柳華.小學語文教學開展探究性學習的探討[J].時代文學(下半月),2012,(0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