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楊
【摘要】隨著網絡技術和流媒體終端設備的發展和普及,以微課這種支持翻轉學習、混合學習、移動學習、碎片化學習等多種新型個性化學習方式和網絡教研方式,成為近期越來越受追捧的教學新利器。這種以短小精悍的微型流媒體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也展現出微課知識碎片化的短板的問題。針對這一問題,來探討微課向微課程的延伸應用研究的幾點可行性。
【關鍵詞】微課 微課程 碎片化學習 體系化學習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9-0241-01
1.微課的本質內涵
很多人認為微課其實就是一個傳統課堂教學的視頻片段。其實微課并非是傳統教學視頻切片的代名詞。微課是“為支持翻轉學習、混合學習、移動學習、碎片化學習等多種新型個性化學習方式和網絡教研方式,以短小精悍的微型流媒體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精心設計開發的一種情景化、趣味性,可視化的數字化學習資源包。”短小精悍的微型流媒體教學視頻的特點,符合網絡學習者的注意力模式和在線教學的技術要求。同時賦予了微課集信息化教學,個性化學習,網絡教研和教師專業發展的多重內涵。所以,微課并不等同于教學實錄視頻,他的創作起點和教學設計遠超于教學實錄的視頻。微課所具有的隱性知識顯性化、抽象知識可視化、操作技能動態化的特點,彌補了課堂教學的一些不足。
2.微課知識碎片化的短板
單獨的一節微課可發揮出的作用很小,只有融入到完整性的微課程中去,將學科體系化,專題化、結構化,才能將微課的本質內涵真正發揮起來。一節不超過5-10分鐘的微課以它短小精悍的特點也決定了它必然會孤立、零碎、信息割裂、不成體系的缺點。那么如何才能實現“統合綜效、知識聯通、融合創新”的教學效果?可按照一定的順序和原則,將某個專題,某門課程的核心知識點依次列出,圍繞這些核心知識點創作一個專題,一門課程的系列微課,孤立的微課實現體系化和關聯性。可以按照:切碎——聯通——整合——聚焦的知識理解接受的順序來組建微課內容,達到約取至博觀的教學時效。
3.微課向微課程的延伸應用研究
3.1整體布局風格統一。將系列專題微課程的頁面統一風格,形成系列的視覺風格。在視覺上進行整體規劃,片頭片尾一致性、連貫性、易識別性。加深了微課程系列化的視覺效果,從視覺上實現微課向系列微課程的延伸。《所向P靡》系列微課程的每一節微課的開頭和片尾都采用了同樣的界面,還運用了生動的動畫形象讓知識點簡明易懂,引人入勝。在聽覺上都配以輕快明朗的音效,從聽覺上定位了系列微課程輕快有趣的學習氣氛。
3.2教學策略設計線索明朗。系列微課程的整體設計策略是在內容上實現一定的關聯性,可以是以時間為線索,也可以是以知識板塊為分類,還可是是圍繞同一個物或概念就當下熱門的主題為板塊來開展和鋪設單個的微課設計。《所向p靡》系列微課就是以同一軟件——Photoshop設計制圖為主題線索,集中、清晰地將軟件操作的情境引入、彼此章節之間的邏輯清晰,知識總結歸納集中。在對課堂的教學評價上都設計了真實作業反饋的場景來體現知識點在實踐時所出現的難點和重點,這一策略優化了教學過程,依靠點評作業中出現的問題來開門見山地引出教學難重點,節省了課程導入時間。而且,這種課堂內的及時評價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既能對教學知識點進行梳理和總結,又能對創作過程與成果進行評價,更能鼓勵學生的創作積極性。
3.3運用知識地圖,創設學習路徑。片段性的微課需要體系化,需要多種類型的資源以一定的結構來進行組合,從而形成有意義的連結。運用知識地圖能直觀地看到專題知識以及學習路徑,給學習者提供很好的學習路徑指導,避免知識的碎片化,孤立性。這種連結不一定是線性的結構,也可以是發散性的網狀結構。這樣可以讓學生在學習微課程的過程中了解所處的課程知識的位置,對前序課程知識點和后續課程內容有直觀的了解和掌握,同時也會加深知識間的相互邏輯關系。最主要的是將單個微課在整個微課程中的體系化加強了。
以此看來,微課程于基于單個知識點的微課相比更有價值和用途,是微課未來的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1]夏穎越,梁林梅. 信息技術與課程融合視角下微信在教學中的應用需求分析[J]. 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5,(10):8-10
[2]梁樂明,曹俏俏,張寶輝. 微課程設計模式研究——基于國內外微課程的對比分析[J]. 開放教育研究,2013,(01):6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