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佳希
摘 要: 本文以問卷法從揚州大學在校本科生中隨機抽取300名學生為被試,結果表明對社會的感激可以通過增強大學生的領悟社會支持能力,從而增強大學生的人際信任感。
關鍵詞: 大學生 對感戴傾后 社會支持 人際信任
1.研究現狀
近幾年來關于感戴的研究越來越受到關注,人際信任是目前大學生群體比較關注的熱點,同時社會支持作為一種重要的彈性資源,與個體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有著重要的關系。
感戴又稱感戴傾向,劉健嶺認為感戴是一種積極情緒,是受惠者在認識到并接受施惠者的恩惠之后在內心產生的一種沖動,它促使受惠者為已收到的恩惠做出回報[1]。經查閱文獻,筆者認為,感戴是受惠者在接受并認識到施惠者的恩惠后內心產生的一種感激之情,并產生做出回報的傾向,既包括內在的心理體驗又包括外顯的表達。孫文剛、汪金等人修訂的《大學生感戴問卷》(GRAT)將感戴分為三個維度:剝奪感的缺失維度;對社會的感激維度;對自然事物的感激維度[2]。
領悟社會支持是指個體對社會支持的期望和評價,是對個體可能獲得的社會支持的一種信念。它與實際獲得的社會支持不同,領悟社會支持是個體在社會關系中,感知到已經獲得或可能獲得理解、尊重、關愛、幫助等支持行為的一種情感體驗。已有研究表明,人際交往中的互惠合作及彼此間獲得的社會支持能夠促進相互的信任。國外相關研究證實感戴直接促進感悟社會支持,使人們免受壓力和抑郁的困擾。在感戴中對社會的感激這一維度,同樣也是對社會層面的一種情緒體驗,因此對于領悟社會支持可能存在影響。
人格心理學家將人際信任視為一種穩定的人格傾向。楊中芳、彭泗清認為人際信任是指在人際交往中,雙方對對方能夠履行他所被托付的義務及責任的一種保障感[3]。左恩玲、劉平認為人際信任是人際交往的基礎,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4]。感戴是兩人及其以上的一種人際間的情緒,已有相關研究證明感戴與大五人格特質中宜人性有顯著的正相關[5]。易感戴的個體在宜人性上得分較高,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他們具有更良好的社會關系,出現人際沖突的概率較低,適應環境的能力也更強[6]。王元等人的研究表明感戴可以提升主觀幸福感,增加個體的親社會行為[7]。作為一種親社會性特質,人際信任是大五人格中宜人性的重要組成部分。瑪驪、李喆等人的研究結果表明感戴中的對社會的感激這一維度的回歸系數達到極其顯著水平,表明其與人際信任的線性相關極其顯著,對人際信任有很好的預測[8]。
縱覽前人關于三者的研究發現,將三者結合在一起探討三者之間可能存在的聯系的研究很少,因此本次研究希望通過探討感戴中對社會的感激這一維度與人際信任的關系,以及感悟社會支持這二者間的中介作用。
2.研究對象
隨機選取揚州大學在校大學生,發放問卷300份,收回有效問卷248份,其中男生50名,女生198名,文科生152名,理科96名。
3.研究工具
3.1人際信任量表
采用Rotter編制的人際信任量表ITS。該量表共25道題,采用五級評分法從25分信賴程度最低到125分信賴程度最高,中間值為75分。本表的劈半信度為0.76,間隔3個月的重測信度為0.68[9]。
3.2領悟社會支持量表
選用由姜乾金修訂的感悟社會支持量表,反映個體感受到社會支持總程度該量表含12個自評項目,分為領悟家庭支持、領悟朋友支持、領悟其他支持3個維度。每個項目采用1“極不同意”至7“極同意”,7級計分。領悟社會支持總分由所有項目分累計。該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78[10]。
3.3感戴量表
引用操龍升對Watkins的原始感戴GRAT量表進行修訂后的量表中“對社會的感激”的分量表,它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為0.865;分半信度為0.848,因此量表具有很好的信度[11]。
4.數據整理與分析
用Spss17.0進行數據錄入與統計處理,采用相關分析、一元線性回歸分析及中介效應分析。
5.研究結果與分析
5.1相關分析
由表1,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果:(1)大學生領悟社會支持(68.04±11.283)、與人際信任(70.18±15.224)呈正相關(r=0.577,p<0.01)。表明:領悟社會支持更多的學生,人際信任感也更強;(2)對社會的感激(90.90±13.450)與人際信任(70.18±15.224)呈正相關(r=0.710,p<0.01)。表明:產生對社會感激(感戴)更多的大學生,他們的人際信任感越強;(3)對社會的感激(90.90±13.450)與領悟社會支持(68.04±11.283)呈正相關(r=0.683,p<0.01)。表明:對社會感激(感戴)的高分人群比低分人群領悟到的社會支持更多。
5.2回歸分析
如表2,以對社會的感激和領悟社會支持為預測變量,對大學生人際信任進行回歸分析,結果表明對社會的感激(感戴)對人際信任具有正向預測作用,β=0.069,p<0.001;領悟社會支持對人際信任具有正向預測作用,β=0.082,p<0.01,解釋率為51.6%。
5.3中介效應
表3以社會的感激為自變量,人際信任為因變量,對社會支持的領悟進行檢驗,由表3可知,以上每一步歸因系數,都呈顯著(p<0.001)。由此可知,社會支持的領悟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6.討論
首先,本次研究結果表明在性別和文理科上大學生群體的領悟社會支持、人際信任及對社會的感激沒有顯著性差異,這與之前朱蕾、卓美紅等人的研究結論不盡相同,她們的研究表明女生在領悟社會支持上比男生的得分要高[12],研究結果不同可能是因為她們研究的被試取自藝術院校,而本次研究的對象為綜合性大學的本科生,另外被試數量及性別比例也有所不同,對研究結果均存在影響。
其次,本次研究結果表明對社會的感激與領悟社會支持呈顯著正相關,此結論與前人的研究結論一致,另外相關分析得出領悟社會支持與人際信任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但是以往既有研究表明社會支持與人際信任之間呈顯著負相關[13],也有研究表明社會支持各維度與人際信任之間呈顯著正相關[14],并且這一分歧并沒有一個很好的解釋,因此對于領悟社會支持與人際信任之間的相關關系是否會有不同的研究結果,需要以后做進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最后,本次研究通過回歸分析,得出對社會的感激及領悟社會支持對人際信任均有較好的預測作用,即對社會的感激越多,人際信任程度越高,也就是說通過感恩教育讓學生對社會充滿感激,對于增強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感有一定的幫助。另外,一個人對于自己感知到已經獲得或可能獲得的理解、尊重、關愛、幫助等支持行為越多,他對于人際間的信任度就越高,通過進一步的中介效應檢驗,我們得出在對社會的感激與人際信任間,領悟社會支持起部分中介的作用。因此,要提高大學生群體的人際信任度,高校工作者可以進行感恩教育,通過道德教育引導大學生對社會提供的幫助多感恩,對我們當今的社會各界有正確的感知及多些信任,從而增強他們獲得社會支持與保護的信念感,進而強化人際信任。
7.結語
7.1大學生領悟社會支持水平比較高,擁有的積極情感、幸福感、和生活滿意度都比較高,能敏感地體會到周圍人的保護和支持,產生積極情感體驗;大學生對社會的感激處于中等水平;人際信任處于中等水平,生活比較幸福,易為他人尊重。
7.2對社會的感激、領悟社會支持與人際信任呈正相關,即個體對社會的感激越高,領悟到的社會支持更多,人際信任感更強。進一步的回歸分析表明對社會的感激和領悟社會支持對人際信任具有預測作用。因此通過對學生的道德教育引導大學生對社會各界的支持進行正確的感知,從社會角度改善人際信任,提高感戴水平,以提高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7.3對社會的感激對人際信任有正向影響,領悟社會支持在對社會的感激與人際信任中起著部分中介作用。因此提高人際信任,不僅僅通過提高對社會的感激及提高領悟社會支持水平來實現,還受其他因素影響,如交際者因素(性格、文化修養等)、環境因素(社會文化、時空因素等)。
因此,學校教育可以從學生的道德教育方面入手引導大學生對社會各界的支持進行正確的感知,從社會角度改善人際信任,提高感戴水平,以提高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
[1]劉建嶺.感戴,心理學研究的一個新領域[D].開封:河南大學,2005.
[2]孫文剛,汪金,韓仁生.大學生感戴量表(GRAT)的修訂[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0,18(1):28-30.
[3]楊中芳,彭泗清.中國人人際信任的概念化:一個人際關系的觀點[J].社會學研究,1999(2):1-21.
[4]左恩玲,劉平.人際信任及其研究方法概述[J].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2009(8):134.
[5]馬云獻,扈巖.大學生感戴量表的初步編制[J].中國臨川心理學雜志,2004,12(5):387-389.
[6]史文.大學生感戴現狀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D].西安:西北大學,2008.
[7]王元元,余嘉元,潘月強.大學生感戴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2,20(2).
[8]馬驪,李喆.大學生感戴狀況及其與人際信任的關系研究[J].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8(3).
[9]汪向東,王希林,馬弘.心理評定手冊(增訂版)[M].北京: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社,1999.
[10]姜乾金.領悟社會支持量表[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1,10(特刊):41-42.
[11]操龍升.大學生感戴狀況分析[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2,20(7).
[12]朱蕾,卓美紅.積極歸因與大學生感戴:領悟社會支持的中介作用[J].中國特殊教育,2015,11.
[13]宮龍江,劉俏,李琪,大學生社會支持與人際信任的相關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4,5(33).
[14]陶婉,大學生人際信任與社會支持的相關研究[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