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會保障制度是現代社會的“穩定器”,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逐步建立了城鄉不同的醫療保險制度,這種制度存在著公平、重復參保、浪費管理資源和基金風險問題。需要進一步健全我國醫療保險制度,要完善醫療保險法,引入市場來多元化管理基金,最終建成全國城鄉統籌的醫療保險制度。
關鍵詞:新農合;城鎮醫療保險;統籌城鄉醫療保險
社會保障制度是現代社會的“穩定器”,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醫療保險一直都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也是社會保險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保障國民健康,完善社會保險,維護社會穩定過程中都發揮著巨大的作用。醫療保險是社會保障中間層次社會保險的一個重要環節,為人們因疾病陷入困難時提供基本醫療服務和生活保障。
一、我國現行醫療保險制度體系
(一)城鎮職工醫療保險
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是針對城鎮所有用人單位和職工,以強制參保為原則的一項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城鎮職工保險覆蓋城鎮所有用人單位,所有用人單位及其職工都要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參加所在統籌地區的基本醫療保險,執行統一政策,實行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的統一籌集、使用和管理。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由統籌基金和個人帳戶構成。職工個人繳納的基本醫巧保險費,全部計入個人帳戶。用人單位繳納的基本醫療保險費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用于建立統籌基金,一部分劃入個人帳戶。劃入個人帳戶的比例由統籌地區根據個人帳戶的支付范圍和職工年齡等因素確定。統籌基金主要支付住院或大額醫療費用,個人賬戶主要支付本人口診或小額醫療費用。
(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
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的主要參保對象是沒有參加城鎮職工醫療保險的城鎮未成年人和沒有工作的居民,是為了進一步解決廣大人民群眾醫療保障問題,不斷完善醫療保障制度的舉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主要用乎支付參俱居民的住院和口診大病、門診搶救醫療費,支付范圍和標準按照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診療項目和醫療服務設施范圍和標淮執行。
(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是為了保障農民獲得基本衛生服務、緩解農民因病致貧和因病返貧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按照《社會保險法》的規定,新農合制度具體的管理辦法還需等待國務院的法規出臺,在國務院法規出臺之前,新農合制度的立法現狀無法得到根本改善。新農合在實施過程中所依據的法律法規大部分都是政策性文件,各類政策性文件對新農合制度的目標及原則、組織管理模式、資金籌集方法、統籌模式、基金使用規定、補償范圍等關系到農民如何參與新農合、如何獲得保障等相關問題進行了詳細的規定,但在法律層面并沒有關于新農合制度的規定。在新農合制度實施過程中,所以靠的規定主要是地方政府出臺的地方政府規章。
二、我國現行醫療保險制度實施中的問題
建立城鄉統一醫療保險制度,是完善我國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目標,也是達成“人人公平地享有醫療傑障”這一目標的必經之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城鎮化建設的推進,人口流動性也不斷增強,以職業和戶籍制度為區別的醫療保險制度已經不符合現今的國情,迫切需要建立一種合并覆蓋全體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
(一)現行的分立醫保制度導致重復參保
隨著城鎮化建設步伐的加快,農民的身份與角色也不再是一成不變的了。越多越多的農民走進城鎮,事實上已經成為了“城鎮居民”,但戶籍所在地的基層組織按家庭人口數仍然征繳了新農合的參合費用,這一現象在縣城表現得尤為明顯。許多正在工作或者曾經工作的農民在參加了新農合的基礎上又由單位參保或自行繳費參加了城鎮職工基本挖療保險,部分農村戶籍的學生群體也在學校統一參加了城鎮居民基本醫巧保險,這就造成了重復參保嚴重的現象。由于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國家都給與了資金上的大力支持,補貼比例較高,重復參保導致的財政重復補貼也造成了財政資金的流失。重復參保問題也暴露出醫療保險制度分立的重大漏洞,即信息無法共享,這導致了原本法律和政策禁止的重復參保間題處于監管不能的狀態
(二)現行分立的醫保制度造成基金安全風險
按照相關的法律和政策規定,新農合的資金統籌標準為縣統籌,城鎮職工醫保和城鎮居民醫保的資金統籌標準為市統籌,我國城鎮化的建設還處于初級階段,城鄉分化的現象仍產比較嚴重,縣以下的居民中以農村居民居多,市級的居民以城鎮職工和居民居多。根據調查,縣級以下的統計數據中參加新農合的人數往往是參加城鎮居民醫保和城鎮職工醫保人數的數倍甚至數十倍之多,而市區的數據則是參加城鎮居民醫保和城鎮職工醫保的占大多數,而參保人數的增多可保證基金運行的穩定性,分立的醫保制度導致了三種醫療保險需要各自承擔基金運行的風險,在城鄉分化嚴重的地區極易造成基金安全的隱患,對公民獲得社會保障權利的實施產生影響和風險。
(三)現行分立的醫保制度容易引發公平問題
通過比較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三種保險制度,三者之間在保障范圍和保障待遇水平都有較大差別,容易引發不公平感。比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與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來看,新農合待遇明顯偏低。從報銷比例來看,新農合的醫療待遇水平相較城鎮居民醫保來說是偏低的。從藥品目錄來看,新農合可報銷的藥品種類少于城鎮居民醫保可報銷的種類,這也是新農合待遇偏低的表現之一。最后從轉診制度來看,新農合的參合人員如果想接受上級醫院的治療,必須經過繁瑣的轉診手續,這限制了農村居民選擇醫療服務的自由,也造成了社會的不公平現象。
三、健全我國醫療保險制度的對策建議
(一)完善醫療保險法
我國現行的醫療保險立法層次較低,穩定性差的缺點亟待改善,因此,發展全民基本醫療保險體系,整合分立的醫保制度及未來醫療保險的發展都迫切需要立法予以保障。建立城鄉統一的醫保制度只是構建了理論上的全民醫保架構,要真正實現全社會的基本醫療保險,還需要各級管理部門的大力推進和有效實施該項制度。在管理部門實施該制度的層面,還應當由國家立法來保障全民基本醫療保險的落實,避免在實施過程中違法行為的發生,真正將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惠及毎一個公民,保障公民平等享有社會醫療保障的權利。
(二)建立城鄉統籌的醫療保險制度
城鄉二元分立的居民醫療保險體系存在諸多問題嚴重影響了我國醫療保障體系的建設和發展,與我國醫療保障所要達成的目標“人人公平享有基本社會醫療保障”這一目標也是背道而馳,從世界范圍來看,社會保障體系完善的國家都不會采用城鄉二元分立的制度,因此,合并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剌度是更為科學的管理辦法,是建設和完善我國全民醫保制度的重要步驟,也是我國城鄉居民平等享有醫療保險待遇的保障。
參考文獻
[1]劉繼同、陳育德.“一個制度、多種標準”與全民性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框架[J],人文雜志,2006年第3期
[2]顧聽.全良醫保的制度選擇至關重要中國社會保障[J],2007年第1期。
[3]孫淑云.中國基本醫療保險立法研充[J],法律出版社,2014年2月出版。
作者簡介: 劉波( 1991 —),男,漢族,貴州安順人,就讀于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碩士研究生學歷,主要從事勞動經濟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