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堯賢
主題班會是由班委會在班主任的指導下,圍繞一個專題或針對一個問題而組織的教育活動。組織主題班會,對形成團結、緊密的班集體,對學生的健康成長,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一、主題班會的作用
(一)提高學生對某問題的認識能力
從教育意義上講,主題班會主要是使學生明確、統一和強化對某問題的認識。在思想上,增強判斷正確與錯誤的能力;在道德上,提高對善、惡的識別能力;在審美活動上,提高對美丑的認識能力等。
(二)提高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一個完整的主題班會,從設計到實施都要發動學生參與。若班集體比較成熟,則學生可以在主題班會中“唱主角”,這使學生的創造能力、組織能力、活動能力都能得到極大的發揮。學生的自我要求、自我完善、自我進取的精神就會不斷增強。
(三)加強班集體建設
一個良好的班集體的建立要通過多種活動來實現,而主題班會就是一項重要的活動。組織得當的主題班會,能產生凝聚力,起到促進班級學生團結的作用。主題班會也是師生共同活動的過程,它能加深師生彼此了解,成為密切師生關系的一條紐帶。好的主題班會,能觸及學生的靈魂,為他們的成長注入營養,在他們饑渴的時候得到甘露。因而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記憶,終生不忘。
二、主題班會的組織和設計
(一)根據學生的思想動態,有針對性地確立和策劃班會的主題
經過多年來班主任工作的經驗和近來班主任研修,個人認為開一節成功的主題班會,必須把握好以下三個要素:主題、內容和形式。其中,主題是靈魂,內容和形式是展現主題的載體。
主題是統領整個活動的靈魂,好似一條紅線貫穿于活動的始終,影響著活動內容的確定和活動形式的選擇。主題班會的主題必須具有鮮明的目的性,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設計,決不能搞形式,走過場。為此,在日常工作中,班主任要善于觀察、善于思索,掌握各種信息,進行歸納分析,這樣提煉出來的主題才有教育性和針對性。
學生的學習、生活中處處蘊藏著教育的契機,學生的一言一行都是其內心思想的反映,因此班主任應該充分認識到學生的內部需求,從學生實際中選取主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
如發現有些學生讀寫姿勢不正確,影響了視力,就可以設計“正確的讀寫姿勢”的主題班會,及時引導教育學生正確使用眼睛做好預防工作,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主題班會的教育目的大體可以分為如下幾類:①思想觀點、政治立場、首先品質方面的教育,如對學生進行人生理想教育、國情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等;②端正好學習目的、態度的教育,如對學生進行熱愛科學、反對迷信的教育、為振興中華而學習的教育;③創“三好”、比貢獻教育,如對學生進行創“三好”教育、“五講四美”教育,愛集體教育、愛勞動、比貢獻教育等。
主題要有號召力。主題應該是經過高度概括和提煉而產生的“口號或警句”,既能反映活動的實質,又能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如“誠信,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言必信,諾必誠”、“競選班干部我能行”、“挫折,我們勇敢面對”、“給班集體插上騰飛的翅膀”等對于少年兒童來說,這些富有哲理、具有青春氣息的主題,可以令他們激動不已,積極參與,并留下深刻印象。
活動主題確定以后,就要進一步選擇活動內容。在充分考慮學生的思想基礎、活動能力、文化素質和興趣愛好的前提下,緊扣主題,服務主題。
(二)形式
主題班會的形式應該由內容來決定,無論組織什么活動,都應該選擇那些最為理想的活動形式,以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俗話說變則新,不變則腐,活動形式要不斷創新,年年老一套只能使學生厭倦。
主題確立之后,應著手設計方案,主題班會的構思要新穎,有藝術性、創造性,創造的本質就是出新,巧妙的構思才能令活動煥發出新意,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把枯燥無味的說教課變為生動活潑的思想課。不同年齡的學生具有不同的生活興趣和心理特點,其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也不相同,不能“一刀切”,要因人因時而異。例如專題報告會、討論會、辯論會較適合高年級的學生,而社會中教育活動如訪問五保戶、參觀敬老院后召開主題班會則更容易吸引低年級學生。構思巧妙、設計新穎的主題班會使學生們樹立了遠大的理想,提高了對自我的認識,促使他們對人生的思考,并為實現個人理想、班級奮斗目標而努力拼搏,完全達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
同時,為了讓主題班會召開得卓有成效,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班會的形式還應多種多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受到教育,如:設計“我的競爭對手”這一主題,我讓每位同學給自己的競爭對手寫一封信,并在班會課上,當場與競爭對手“簽訂競爭合同”,讓學生意識到社會是一個競爭的社會,增強學生平等競爭的意識,從而提高學生成績。又如設計:“向不文明行為習慣告別”這一主題,可以小品比賽為主要形式,讓學生從幽默、風趣的表演中接受心靈的洗禮、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進行深刻的反思,使班會既有趣而有意義,沒有絲毫的道理說教,可學生卻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了教育。另外,班會還應走出校園、走出課堂,力求創新。如:為了加強老師與學生的聯系,融洽師生關系,我班將班會與研究性學習結合,組織了“我心目中的老師——研究調查”活動,同時,針對我縣城大街小巷上亂寫亂畫、損壞公共設施的這一現象,我班組織同學們進行了實地考察,并組織了一場辯論會。設計“團結就是力量”這一主題,可讓學生走出教室,通過組織拔河比賽,讓學生在分享成功的喜悅、總結失敗的教訓中感悟到:團結就是力量。班會的形式還可以是講演式、討論式、辯論賽、娛樂式、比賽式、座談會、小記者招待會等。構思新穎、形式多樣的班會,不僅能使班會有趣,而且更有效,提高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潤物細無聲”,不是深刻說教,效果卻更勝一籌。
(三)要善于深化主題的鞏固成果
班主任除認真考慮主題班會的選題、組織形式外,還要認真考慮主題如何深化和成果如何鞏固,怎樣讓學生進入并保持最佳狀態。這就需要搞好主題班會的總結,并在總結中善于“借題發揮”,點到實質,“舉一反三”,以教育多數學生。同時還要搞好“追蹤教育”,以深化主題和鞏固成果。
1.班主任要善于總結、集中和提煉
做好總結是班主任的一項重要任務。在主題班會當中,學生的認識有時并不是一致的,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有時還有分歧、急診有些發言往往有片面性和局限性。
“借題發揮”還指在班會總結中,班主任要善于由引及彼、由表及里、由現象到本質,使主題班會發揮出多種教育作用。
2.班主任要做好“追蹤教育”、鞏固班會成果
要使主題班會真正起到教育教學作用,決不能忽略最后一個環節,就是深化主題和鞏固成果。也就是在班會后要進行“追蹤教育”。
主題班會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具有多方面的功能,是道德認識的階梯,是陶冶情感的熔爐,是轉化行為的動力。一次成功的主題班會往往能對學生產生巨大、深刻的影響。怎樣上好班會課,充分發揮其思想教育功能,是每個班主任必須認真考慮的問題。讓我們牢牢把握住“主題、內容、形式”三個要素,精心上好每一節主題班會,使之成為班主任工作中的“法寶”。
注:本文系2016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農村中學主題班會策略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16]GHB0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