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邦雄
摘 要:林業不僅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而且還具有生態效益,當前我國林業發展的目標就是實現林業的持續發展,建立現代林業產業體系。廣東省一直是林業大省,為了使林業得到更好的發展,本文首先分析了廣東省林業發展的現狀,接著指出林業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最后針對這些問題提出可行性對策,以便優化林業體系,更好地服務于經濟。
關鍵詞:廣東林業;發展現狀;林業體系;優化對策
林業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始終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它不僅能夠改善地方生態,還具有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因此它也是我國一項基礎產業。廣東省地處南方,林業是其優勢產業,隨著經濟格局不斷優化,林業在經濟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不斷上升,同時林業規模和林業結構也發生了很多變化,為了更好地引導廣東林業的發展,積極找出其中存在的問題,建立現代林業體系,本文對此展開了研究。
一、廣東省林業發展的基本情況
廣東省具有豐富的林業資源,一直是我國南方的林業大省,從改革開放以來,廣東省就開始重點關注林業的發展和規劃,全省林業用地達1083.3萬hm2。近二十年來,廣東省不斷強化生態建設,于1991年榮獲了“全國荒山造林綠化第一省”的稱號;1985-2003年全省林業用地達932.7萬hm2,林木儲蓄量為3.509億m2,大大提高當地的植被綠化率和覆蓋率;到2005年,廣東省僅林地面積就有910.0萬hm2,林木儲蓄量共計3.61億m2,森林覆蓋率也增加到57.5%,與前幾年相比,各個元素都得到了發展。隨著森林資源總量不斷增加,林業產業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根據資料顯示,廣東省家具企業已經有七千多家,05年產業產值為1020億元,出口額57億美元,廣東已經成為我國林業家具的核心工廠;人造板企業有三百多家,年生產能力占據全國第五;紙漿及紙制品工業的產量、產值均排名第一。另外,“十五”是廣東林業發展的重要階段,“十五”期間,林業總產值年均遞增12.9%,利用外資達上億美元,為全省經濟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二、廣東省林業發展中出現的問題
1.森林質量總體不高。廣東省雖然是南方重要的林業發展地區,其資源總量和產業產值在全國范圍內屈指可數,但是從宏觀層面來看,該省森林質量總體不高,與南方其他省份相比,覆蓋率及單位面積蓄積量都不樂觀。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森林資源空間分布不均勻以及森林資源結構缺乏科學性。就前者而言,廣東省森林資源主要集中在北部山區,中西部和南部的林木總量不及北部的一半,這樣的不均勻性無疑會影響全省經濟的協調發展;就后者而言,廣東省森林資源結構缺乏科學性主要是指中幼林多成熟林少,純林多混交林少,針葉林多闊葉林少,林業結構亟需調整,否則林業的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都無法得到徹底的發揮。
2.林業產業結構不合理。根據資料顯示,2005年廣東省林業一、二、三產業結構比為74:21:5,2010年產業結構比為56:20:24。可見,廣東省林業產業還是以第一產業為主,二三產業所占的比重較少,雖然與前期相比,二三產業得到了一定的發展,產業結構有所調整,但是與理想的產業比之間還具有較大的差距。廣東省除了第一產業過多之外,第二產業加工技術也比較落后,導致林木價值難以發揮,發展受限,且大規模優秀加工企業數量較少,行業水平參差不齊,魚龍混雜,內部需要進一步的整治;第三產業主要是打造旅游業,除旅游業外,其他服務業缺乏長遠規劃和詳細發展計劃。
3.林業發展資金過度依賴政府。當前,廣東省在扶持林業發展的過程中,其發展資金主要來源于政府,如果僅僅依靠政府財政支持,那么這并不是一個長久之計。雖然有關資料顯示,政府資金來源比重已經大大縮小,廣東省也已經建立了新的融資渠道,例如信貸融資和國內外投資等,但是這些新型方式依舊不是主力,背后真正的資金來源還是政府財政。除此之外,新發展的融資方式容易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到目前為止,還不穩定,這也是其難以成為主要融資渠道的原因之一。另外,近幾年來,隨著“十五”規劃和全體人民的重視,廣東省林業發展遇到一個新的機遇和平臺,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因此該省應當認識到資金融資問題,創新新的融資方式。
三、廣東省林業發展的優化對策
1.合理規劃林業布局。在發展林業時,廣東省應當科學結合當地地形特點和資源優勢來做好未來的規劃。根據現有的林業區域特征、水文地質狀況以及土壤資源情況,該省應當統籌考慮,確立“北用為主,兼顧中西”的布局方針。廣東省北部擁有大多數的森林資源,林木總量明顯多于其他各區,由于資源優勢,加工企業、旅游業也都集中在北部,因此我們要把重點放在北部森林,但不能忽略其他地區的林業發展,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結合各地特征,提出適宜的發展策略。同時,珠三角地區要注重林業生態建設,堅持陸海統籌、河海相連、山水結合,構建“兩屏、三網、九核、多點”的總體發展布局,并在該布局的指導下,積極打造綠色城市,建立科學生態安全體系,為現代林業體系的建設奠定良好的基礎。
2.優化林業產業結構。當前,廣東省林業產業結構還不合理,亟需當地相關部門做出相關戰略規劃。為此,從第一產業來看,廣東省應該加強第一產業的發展,做好森林培育工作,并建立培育基地,同時要保證基地建設的針對性,為林業加工企業提供豐富的原材料和基地設備,促進經濟發展。從第二產業來看,廣東省應當結合資源優勢,大力扶持和發展紙漿產業、人造板產業和松香產業,不斷培養當地特色林業產業,并培育一批知名企業,最好實現品牌化經營與管理,延伸產業鏈,創造新的價值,確立林業產業在南方各省的有利地位,進一步獲取市場競爭優勢。從第三產業來看,廣東省應當重點發展森林旅游業,建設富有特色的國家森林地質公園和林業生態保護區,同時還要兼顧其他服務業的開發,深入挖掘林業服務業,圍繞藥材與養生,拓展新的項目和產品,提高第三產業的比重,不斷優化產業結構。
3.創新林業融資方式。為了給林業發展提供可靠的資金保障,也為了實現投資人的利益,廣東省應該本著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改變傳統的融資方式,建立新型的融資模式。首先,政府投入是必須的,但是我們要改變政府資金是主要來源的這一現狀,保證政府在林業基礎設施方面的投入,做好公共工作,另外政府還要根據具體情況分配一定的補助資金,實現政府管理和服務的職能。其次,認識到傳統信貸模式的不足之處,構建新型信貸方式。信貸方式主要包括政策性貸款和商業性貸款,在以往的實踐中,廣東省比較重視前者,商業性貸款長期受限,為此該省應當給予商業銀行一定的優惠,鼓勵發展商業性貸款,同時也可以借鑒貴州省做法,通過發放林權抵押貸款,提高人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最后,廣東省可以申請林業國際基金,從國際基金處獲得資金幫助,這在一定程度上不僅可以解決林業資金缺口問題,而且還有利于林業發展的長期規劃,積累先進的管理方法和經驗。
四、結語
林業大力推動了廣東省的經濟發展,在全體人民的關注下,林業發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為了實現林業長遠發展,我們要了解當前林業發展的現狀,明確其中存在的森林質量總體不高、林業產業結構不合理以及林業發展資金過度依賴政府的問題,為此廣東省要合理規劃林業布局,不斷優化林業產業結構,改變原有的融資狀況,創新林業融資方式,從而充分發揮林業資源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以及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陳雄輝. 廣東林業產業發展現狀、趨勢和政策取向[J]. 北京農業, 20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