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珉迪
摘要:華夏民族對于感恩的詮釋,貫穿著整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不論是成語還是史實,都強調著這一傳統美德。如今,感恩教育已經進入到各階段的學校中,高校也不例外。利用感恩教育已經是對于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從感恩教育的理念出發,闡述了大學生感恩教育的內容,并具體分析了感恩教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感恩教育;作用;分析
當今,由于網絡信息傳播的飛速傳播,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不良的影響。而如今的大學生,是使用網絡信息最為活躍的一類人群,在面對網絡上的一些不良信息,在一定的程度上扭曲了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政治觀。所以,國家進一步的強調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感恩教育是中國各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為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著重要的教育意義。
一、感恩教育的定義
感恩教育的定義,指的是教育工作者用合適的教育方式,并以感恩為核心的教育內容,對學生開展報恩與識恩、知恩與識恩的人文形式教育。如果從整體的角度來看感恩教育,其囊括不同層面的教育,比如學校方面、家庭方面、社會人文方面等,并且其教育的內容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不只是單一的感恩理論教育,更重要的是,根據感恩教育將人們的感恩意識與自身生活相融合,并能夠從實際行動中得以體現。如果從單獨的教育角度來看,是學校的一種心理的教育方式。學校通過設立感恩教育的課程,來進行相關的教學活動以及感恩知識的傳授。
二、大學生感恩教育的內容
感恩教育的內在方面有很多種,如果進行分類的話可以分為四個方面,分別是尊重生命的意義,和諧的生活態度,情感與責任、互相幫助的心理。
(一)尊重生命的意義
要尊重生命,明白其含義。生命不單單是屬于自己的,它首先是由父母給予的,其承載著太多父母的愛與關懷,并且生命還與周圍的一切的人、事、物有著密切的關聯。對于感恩教育來說,讓學生學會尊重生命,主要體現著對于生命的一種責任感,以此來讓學生更加珍視生命。這種珍視,不僅是珍視自己的生命,而且還是珍視其他人的生命。
(二)和諧的生活態度
感恩教育為學生提供一種和諧的生活態度,使其學會去感恩身邊的每一件事物。學生會在面對別人的幫助會心存感恩,并且在別人遇到困難時,又能夠挺身而出。這種和諧的生活態度,也是對于感恩教育的一種具體體現。
(三)情感與責任
在感恩教育的內容中,不乏對于情感與責任的體現。情感與責任能夠引導出學生的感恩之心,使學生與他人之間形成一種和諧的氛圍,讓學生從新認識到感恩的意義所在。同時,學生因其情感與責任的聯動,更能夠樹立一種擔當與回報的意識。
(四)互相幫助
在感恩教育中,貫徹互相幫助的思想,這是體現識恩與報恩或再施恩的過程。這可以說是一種愛心的傳遞。加深互相幫助的意識,是對于培養學生品德、素質一種最為直接的方法,通過幫助與被幫助,感恩的意識在人群中得以傳遞。
三、感恩教育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一)大學生缺乏感恩教育之心的表現及原因分析
大學生作為祖國建設的主要力量,一旦其形成“人人為我”的思維定式,缺乏感恩之心,就會不懂付出、奉獻,傷害自己甚至他人。大學生不具備感恩之心的主要表現如下:
(1)對父母不孝順。大學生缺乏感恩之心主要表現為對待父母的態度方面。漠視父母對自己的養育之恩,不理解父母辛苦的付出,把父母對自己生活上的照顧視為理所應當,一味地享受父母給予自己的關心,卻不懂得反饋給父母關愛。不記得父母的生日,節假日不懂得問候父母。不主動與父母溝通,不考慮父母的需要。據不完全統計,82%的大學生只有在向家里要錢的時候,才打電話給父母,平時幾乎不會想到與父母進行情感溝通。只有不到8%的大學生保留和父母溝通的習慣,每隔一周或是每天與父母保持電話聯系;只有7%的大學生記得父母的生日,并在父母生日當天送給父母生日禮物;有74%的學生曾經向父母撒謊,對父母隱瞞實情。
(2)對工作缺乏責任感。大學生步入社會以后,如果不具備一顆感恩之心,就會缺乏對工作的責任心,無法承擔工作給予的重量。大學生缺乏感恩之心,就會對人情世故淡漠,變得自私、冷漠,不懂回報社會。據相關報道:社會曾經幫助扶持3000多名貧困生和孤兒,供他們學習,照顧他們的生活起居。但是這些大學生成年以后,幾乎沒有人對這個社會上曾經幫助過他們的人,說一聲謝謝。可見,缺乏感恩之心的學生也就缺乏了對社會的責任感,無法擔負社會給予的使命。2007年8月,市女企業家協會多次對某貧困學校的學生進行資助,主辦方受助一年多,但沒有給資助方打過一次感謝的電話,更別提反饋給資助方。這種冷漠讓人心寒??梢?,如果一旦喪失感恩之心,對工作就缺乏足夠的熱情,不懂工作的責任意識,無法承受工作賦予的使命。
(3)對母校毫無感情。大學生在畢業以后,一旦缺乏感恩之心,就會不記得母校給予自己的栽培。在某種程度上,他們表現為不尊重教師,不尊重教師的勞動成果,不尊重教師的工作。他們把教師教學工作視為理所應當,是老師應盡的義務。目前,具有這種思想的學生不在少數,不懂感恩。缺乏感恩之心的大學生,多為自命不凡,即使與老師擦肩而過,也不主動打聲招呼。在課堂上,缺乏感恩之心的學生會不尊重教師的勞動成果,擾亂課堂秩序,課間不擦黑板,不遵守課堂紀律。有的學生把所取得的成績完全視為個人因素,忽視教師對自己的輔導,對所取得的成績無法做出客觀的評價。此外,更有甚者,缺乏感恩之心的學生惡意拖欠學費,視學校培養自己為理所應當的付出,是學校份內的工作。可見,不具備感恩之心的學生根本無法實現回報母校,以及為母校爭光。
大學生缺乏感恩之心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家庭教育為主要影響因素。學生的原生家庭對學生的性格形成產生影響。俗話說,“三歲看老”,說的就是從一個人小時候的表現,就能看到他老年的樣子。如果一個人在孩提時代就缺乏感恩之心,那么長大后多缺乏感恩之心。這與他的原聲家庭教育是息息相關的。父母的影響及環境的制約,都容易造成學生缺乏感恩之心。此外,學校和社會因素也促使學生缺乏感恩之心。如果學生到社會處處碰壁,或者學校教師對學生的學業重視程度不夠,那么學生就會對社會和學校產生一種抵觸情緒,受到社會黑暗面影響,學生原本的一顆感恩之心會受到傷害,對社會和工作冷漠。endprint
(二)感恩教育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
(1)感恩教育能夠通過樸實的道理引導學生。感恩教育能夠通過樸實的道理,讓學生思想意識得以進步。相較于書本上的那些枯燥的知識的灌輸,同時通過樸實的道理,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通過淺顯的道理,能夠讓學生樹立其對身邊人的感恩之心,對學校的感恩之心,對社會的感恩之心。這為學校的政治教育開展,提供了思想基礎。
(2)感恩教育能夠通過道德感召學生。感恩教育以特有的道德形式,能夠培養學生的良好意識形態的建立。在思想政治的教育中,提倡講誠信、重恩惠、說實話、做實事等內容,通過感恩教育的道德感召,能夠讓學生在心理上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并能夠謹記于心,在此之上又能加深建設中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決心,自覺的成長為有理想、有抱負、有道德、守紀律的共產主義接班人。
(三)開展感恩教育能夠彌補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
(1)彌補教育理念上的不足。通過一系列實驗表明,在教育中如果無法體現學生為主體,那么就無法從根源上處理學生對于思想政治的認知與認同上的問題。感恩教育是一種以人為基本的教育理念,能夠符合學生平時的所聞所見。并且,其能夠將人的自我價值與教育目標聯合在一起,使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得以提高。所以,感恩教育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教育理念的不足。
(2)彌補教育方法的不足。在大學平時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其要求通過教師對大學生的感情領域進行感染,讓學生能夠產生新的意識情感,進而形成新的思想品質。感恩教育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感情領域的感染問題,并且由于其對主體的重視,老師能夠進行與學生之間情感的平等交流,同時情感的交流也有利于學生感恩意識的增強,讓學生能夠明白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通過感恩教育,能夠彌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不足。
(3)彌補教育載體的不足。在大學思想政治教育中,開展感恩教育能夠把思想政治方面的問題和學生自己的學習生活、思想活動等問題結合,從最根本的地方解決學生思想上的困惑,是學生的思想政治認識得以提高。感恩教育突出的是以學生為中心進行相關知識的引導,激發學生情感的誕生與延續。更為重要的是,政治教育通過感恩教育能夠讓學生從平時生活中,體驗感恩,實踐感恩,促使學生品德與習慣的進步。
結語
總的來說,感恩教育對于學校開0展思想政治教育有著重要的作用,高校要嚴格遵守有關的教育政策,培養學生的感恩之心。只有具備一顆感恩之心,才能為國家培養出色的思想政治性突出的人才。
參考文獻:
[1]胡虹霞.關于大學生感恩意識培養的幾點思考[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3):112-200.
[2]謝敬東.大學生感恩意識的缺失及培養[J].思想教育研究,2006,(8):25-30.
[3]駱銳,陳興建.當代大學生的感恩意識現狀及感恩教育有效措施的探討[J].中華文化論壇,2008(8):320-35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