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林+張秀花
摘要:數學源于現實,寓于現實,用于現實。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挖掘生活中的數學,從生活實際中引出數學問題,讓學生獲得自主探索、合作學習,在實踐體驗、實際生活中嘗試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價值,體驗到數學的魅力。
關鍵詞:生活化;豐富教學內容;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新課標》中明確闡述: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在教學要求中使學生感受數學教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不僅要求選材必須密切聯系學生生活實際,而且要求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
很多學生害怕數學,不喜歡數學,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們覺得數學枯燥無味,很抽象,與生活沒有多大的聯系,不知道如何把它們應用于實踐中去。因此如何加強教材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密切聯系是我們每一位數學教師面臨的一個很重要課題。如何讓生活走進數學課堂,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操作:
一、聯系生活中的數學,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習興趣。
生活是知識的源泉。“數學來源于現實,也必須植根于現實”。教師在教學時應根據數學的這一特點,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從生活出發,來學習和掌握數學,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生活中處處要用數學。在教學《面積和面積單位》一課時,每建立一面積單位的表象,我都積極鼓勵學生舉日常生活中的恰當例子。如:一平方厘米,學生會說“大姆指甲蓋”、“紐扣”等,有個學生說“門牙”,這時我拿起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紙片比了比,并說:“長這么大的兩顆門牙,漂亮嗎?”引起學生哄堂大笑。從笑中,學生感受到了學習的愉快,也體會到了“數學就在身邊”。在教學《小數的性質》時,我出了一道有趣的數學題,在黑板上寫“8、80、800”,問學生:“誰能加上適當的單位并用‘等號把這三個數連起來?”這個問題學生感到新奇,思維十分活躍。有的說加上元、角、分,有的說加上分米、厘米、毫米,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此時,數學學習已變成學生的一種自我需要,學習興趣大大增加。
二、提煉生活、注重實踐,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數學是對現實世界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概括和反映。教材所呈現的知識是對生活的概括性反映,是前人經驗的結晶,而不是生活的簡單再現。數學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因而,在教學中,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獲得過程,學會選擇信息、分析、概括、提煉,使知識內化。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生活和生產實踐是的數學問題,認識現實中的問題和數學問題之間的聯系和區別。例如:在教學《分類》這一課時,可以利用活動課的時間帶學生到超市去參觀,并以自己是超市小主人的游戲來進行物品的分類練習,學生在活動中就會提出不同的問題為什么食品和生活用品分開來擺放?這樣做有什么好處呢?然后就讓他們帶著問題回到課堂中來,由于是他們自己發現的問題,自己來解決問題,所以在課堂上表現得思維都特別活躍,獲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這樣學生就培養成留心周圍事物,有意識地用數學的觀點去認識周圍事物的習慣,并自覺把所學習的知識與現實中的事物建立聯系。讓學生自己發現的問題富有魅力,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和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都十分的重要。
三、聯系生活中的數學,突破重、難點。
數學知識具有高度抽象性,這與小學生思維的具體形象性產生矛盾。于是在抽象的教學面前許多學生感到無能為力,從而產生恐懼感。為了消除學生學習數學的畏懼心理,教師在教學時要善于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努力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表演、思考、交流,從而切實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數學知識。例如:教學兩步計算的應用題,找中間問題較難。我就聯系購物付款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進行教學。我說:這里有14支鋼筆和25元錢,上來兩個同學表演,一個當售貨員,一個當顧客。顧客要算出4支鋼筆的錢,每支鋼筆5,然后交給售貨員25元。售貨員負責找回多少錢。兩人都要禮貌用語。看誰表演得最好,我和全班同學當評委,結果兩人都完成了自己的任務。表演的同學非常認真,下面的同學也都聚精會神。通過聯系生活中的數學,把找中間這個間接條件的難點化難為易了,順利完成了教學任務。
四、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體驗學習的快樂。
學習的目的在于運用。學生在運用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可以體驗到數學的價值,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從而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因此當學生學習了數學知識后,教師應及時帶領學生走進生活,走進社會,嘗試用所學的知識分析、解釋日常生活中的數學現象、解決日常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例如:學習“利息”后,讓學生到銀行調查現在存款的利息。再讓學生算一算:你如果有500元,打算存入銀行兩年。可以有兩種儲蓄辦法:一種是存兩年期的,年利率是2.25%,另一種是一年一年的存,年利率是1.98%。想想看,選擇哪種辦法得到的稅后利息多一些?請你分別計算出兩種儲蓄方式的結果,以便比較選擇儲蓄方式,這樣聯系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用數學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從中體驗到了學習的快樂及用處。
數學源于現實,寓于現實,用于現實。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挖掘生活中的數學,從生活實際中引出數學問題,讓學生獲得自主探索、合作學習,在實踐體驗、實際生活中嘗試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價值,體驗到數學的魅力,更重要的是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中的聯系,即數學來自生活實際,數學又應用于生活,服務于生活。讓學生自覺地把數學知識運用到各種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把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有意識地貫穿于教學的始終,才能使學生的數學素養得到真正的提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