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紅彥
摘 要:慕課具有高效率學習、評價方式新穎、交互方式多樣化、以學習者為中心和提供學習檔案的特點,在教學內容、評價方式、師生關系、教學方法等方面不同于傳統教學。醫學教師要通過訓練成為一位慕課主講教師,加入慕課制作和教學團隊,利用慕課進行翻轉課堂教學,克服醫學教育運用慕課的劣勢,與其他教學模式和方法相結合,較好地完成醫學課程教學。
關鍵詞:慕課 特點 傳統教學 醫學教育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6(a)-0233-02
慕課是MOOC(Massively Open Online Course)的音譯,英文意譯為“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以規模性、開放性、易得性為特征[1]。2013年上海交通大學宣布加盟Coursera,是全球MOOC三大平臺之一,之后復旦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大陸著名高校相繼投入慕課運動。Coursera開設的課程涉及醫療、健康、統計、教育等多個領域。筆者在闡述慕課的特點和與傳統教學區別的基礎上,闡述慕課在醫學教育中的應用。
1 慕課的特點
1.1 高效率學習
傳統課程教學需要一定數量的課時,而網絡課程持續時間相對更短,可以顯著節約學習時間。慕課將知識點切分成了幾個連接塊,將課程視頻精簡在10 min內。學習者能夠集中精力學習時間不超過半小時,精簡后的學習內容都是“needtoknow”而不是“nicetoknow”[2]。視頻制作精良,具有多樣性,能夠吸引學習者的注意力,使學習者在一個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知識,避免消磨掉耐心,產生厭倦情緒。
1.2 評價方式新穎
每次學完新內容后,學習者必須在要求時間內完成相應的作業,之后交給同伴評價,同伴與老師的評價結果極為相似[3]。因此,這種新方式評價大量網絡課程作業十分高效,可以減輕教師負擔,有更多的時間去備課。現代網絡技術已臻于完美,慕課平臺可以編輯程序來評價學生作業。
1.3 交互方式多樣化
基于操作性反射理論,社會因素被引入行為主義學習理論,進而提出了交互決定論。該理論強調社會化學習過程中人的行為、認知和環境三者之間的交互性。慕課不僅能讓學習者與視頻和老師進行交流,還能使學習者之間進行交流。慕課聚集了來自各地各行各業的學習者,使之能夠在同一個平臺上進行交流。在慕課的整個環境中,人們可以獲取并分享知識。
1.4 以學習者為中心
慕課的精髓在于學習者凌駕于教學內容之上。通過課前、課中、課后的調查問卷,可以幫助老師及時發現學生的成長并及時做出調整;老師可以查看學生在論壇上的回復,以便及時調整課堂內容;短小精悍的視頻可以保證學生集中注意力,以便更好地理解每個知識點。
1.5 提供學習檔案
學習者注冊后登陸平臺學習,慕課平臺會記錄下學習者的學習過程,可以積累大量可供參考的數據[4]。老師可以通過分析數據,發現學習者的學習規律、學習行為及其相互之間的關系。教育不再是建立在教育理念和經驗之上的單純的社會科學,而是有數據支撐的實證性科學。有了數據作為支撐,教師可以監控、追蹤、記載學習者的學習軌跡。即教師可以根據學生花費的時間和不斷瀏覽的網頁,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學習的方式、最佳的學習時段等。這些數據可為老師向學生提出建議提供依據,借此可以實現因材施教。
2 慕課與傳統教育的區別
慕課的出現凸顯了傳統教育的弊端。
2.1 教學內容不同
慕課的教學內容由微視頻、閱讀指定文獻、參與討論和完成相應任務四部分組成。慕課平臺上有著豐富多樣的課程,學習者可以根據個人需求和喜好自主選擇,打破了傳統教育既定的課程規劃。
2.2 評價方式不同
傳統教學主要采用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而慕課采用同伴評價的方式。
2.3 師生關系不同
在傳統教學中,已經提前設定教師和學生的地位和各自的角色特征[5]。教師掌控教學資源,“先教后學”教學習慣使教師決定教什么、如何教;學生處于弱勢地位,聽從老師指揮。慕課中有許多優質教學資源,學生可以通過更多途徑獲取知識,聚集更多人參與互動,互相學習,促進了資源的共享和共同的進步。該校任課教師不再是學生求助的唯一對象。
2.4 教學方法不同
慕課強調主動學習,學生可以自主安排自己的學習活動,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求選擇課程。通過重復觀看錄像,有指導性的閱讀,有目的的系統訓練和交流時的獨立思考,學生可以自主完成學習任務,避免填鴨式教學方式的缺陷。經驗和交流兩者均側重學習。經驗是個靜態的學習過程,強調理解內化知識;交流時動態學習過程,強調轉化輸出知識。這種教學方法有別于傳統的教學方法,傳統教學法以教師為中心,而慕課教學法以學生為中心[6]。
3 慕課在醫學教育中的應用
3.1 醫學教師在慕課教學中的作用
要成為一位慕課名師。醫學類慕課數量少且專業方向分散,依賴學校綜合實力、附屬醫院實力、學校的支持力度等外界條件[7],教師要尋找一個在慕課領域無人涉足的切入點。教師要結合自己的教學優勢,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和多種現代化信息手段,精巧設計課程及其資料,帶頭成立一個設計和教學團隊,采用適當運作模式,把握授課節奏,掌握學習進度,保證學習質量,經過數輪教學和不斷的改進,使自己成為慕課名師。
加入慕課制作和教學團隊,不斷提高教學團隊水平。即使不能成為慕課主講教師,教師最好加入慕課團隊。團隊成員要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分工協作,完成設計課件、制作動畫、剪輯音頻、錄影剪輯和后期制作短片等工作。專任教師要掌握豐富的專業知識,參與搜集教學資源和案例,完成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和溝通,評定其知識能力或促進同伴間互評,總結課程運作中的經驗和教訓,不斷完善課程。教師要做好課程前期宣傳和后期意見征集工作。
3.2 利用慕課進行翻轉課堂教學
翻轉課堂的優勢是教學的針對性,將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更多地投入到教學重點和難點[8]。利用慕課可以進行翻轉課堂教學:任課教師,可將慕課教學材料作為翻轉課堂課前學習內容,這可以在教學中面對面地指導和解答學生的疑難點,不斷提高教學效果。
3.3 醫學教育運用慕課的劣勢
慕課缺乏監督機制。慕課注冊、學習、獲取資料的全過程是匿名、自由、免費的,學生可隨時加入或離開課程的學習。有的慕課課程采用不同獎勵機制鼓勵完成整門課程的學習,但仍存在明顯的高流動性、低完成率、低考試通過率的缺陷。
醫學生必須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和良好的職業道德。慕課需要通過網絡來完成教學活動,學生難以接觸到活生生的標本、模型和患者或標準化病人,慕課的教學效果受到限制,應與課堂教學和教學實習、臨床實踐進行有機結合。
基于在線課程的慕課缺乏面對面的溝通,除了視覺、聽覺外,難以調動學習者的觸覺、嗅覺、味覺等感覺器官,難以實行動手實踐。而醫學恰恰是一門注重動手能力培養和實踐的學科,以慕課取代醫學教育并不可行。
參考文獻
[1] 方璇璇,余國江.面對“慕課”:地方應用型高校的困境及應對策略[J].合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24(2):53-57.
[2] 陳冰冰.MOOCs課程模式:貢獻和困境[J].外語電化教學,2014(3):38-43.
[3] 陳肖庚,王頂明.MOOC的發展歷程與主要特征分析[J].現代教育技術,2013,23(11):5-10.
[4] 馬武林,胡加圣.國際MOOCs對我國大學英語課程的沖擊與重構[J].外語電化教學,2014(3):48-54.
[5] 柴改英.MOOC之于外語教育場域的思考——慣習沖擊、協作創新、價值共建[J].外語電化教學,2014(3):32-37.
[6] 莫甲鳳.MOOC時代如何提升大學教師教學能力[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4(3):129-133.
[7] 李良卿.開放教育典型形態對慕課發展的啟示[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4(21):7-8.
[8]] 鄧睿.慕課與大數據時代:基于教師團隊的教學模式再造[J].教學儀器與實驗,2014(5):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