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妞
摘 要:該文旨在分析民族地區高校圖書館建設特色文獻資源庫的建設現狀,具體闡述了民族地區高校圖書館建設特色文獻信息資源的意義、民族特色圖書館的數字化進程的現狀。同時強調在開發與利用特色文獻資源的同時,要加快特色文獻資源庫的數字化進程,完善不同高校民族特色文獻資源庫的共享機制,建立具有民族地區特色的地方數字化文獻館藏體系。以此帶動當今各民族地區高校圖書館特色文獻資源的建設發展,推動全國各民族地區高校圖書館特色文獻資源庫建設工作的全面實施。
關鍵詞:民族地區 高校圖書館 特色文獻 數字化 資源庫
中圖分類號:G250.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6(b)-0249-02
隨著當今社會多元化文化交流趨勢的迅速發展,具有民族歷史淵源與民族傳統的非物質地方文化遺產受到社會上越來越多專家學者的重視。而民族地區高校圖書館特色文獻資源庫蘊含著豐富的特色民族文獻資源,因此就順勢成為傳承和發展特色民族文化的重要基地,也直接影響到當地高校特色學科專業的正常發展和完善。所以加強民族高校圖書館特色文獻資源庫建設就成為高校圖書館未來發展方向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地區民族高校強化和弘揚地方特色學科專業的重要途徑之一。
1 建設民族地區高校圖書館特色資源文獻建設的意義
民族特色文獻資源庫并不等同于一般的文獻圖書館,它是一種具有館藏優勢的某種方向特征的文獻集合,而這類文獻往往是有其獨特的性質,能反映地方特色、時代發展和資源文化進步,并經過長期積累從而形成的具有較深研究價值的一類圖書,是形成民族地區圖書館特色館藏的關鍵。它具有鮮明的地域特定性、涉及面廣闊、載體形式多樣性、布局分散性等特點,因此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研究價值。加強民族地方文獻建設并保護地方民族文化遺產是當地民族義不容辭的責任。
民族地方特色文獻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對保存并弘揚當地特色文化具有重要意義,能夠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特色文獻資源能夠以文字的方式展現少數民族的產生和發展軌跡,保存了少數民族的文明,同時也是學者研究民族地方文化的依據。有助于加深全國各民族之間的了解,實現友好往來,能夠提升國家的團結力和向心力,實現當地民族群眾文化生活的發展,是我們地區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研究基地,肩負著為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社會發展提供歷史理論基礎的重任。另外少數民族文獻我國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文獻資源體系中的重要構成部分。如果失去這部分,將無從研究考證少數民族的經濟發展以及社會的發展。同時民族地方文獻資源庫也是一種特色,它能夠形成當地圖書館館藏的特色,尤其是在某些民族地區的高校圖書館中,受到其地理環境、財力狀況、人力短缺的影響,其館藏無法與發達地區的高校圖書館相比較。因此必須要充分融合當地的民族地域特色,將劣勢轉化為優勢。
由于長期以來各民族分布地理位置的不同,以及我國民族院校自身的辦學宗旨、重點學科特色的差別,不同地方性民族院校的特色資源文獻庫偏向收集文獻的內容及方向將有所差異。如內蒙古師范大學就立志于我國北方少數民族相關特色文獻的收藏。蒙古在地理上具有天然的戰略地位、在歷史上有極高的研究價值,后分為蒙古與內蒙古。該地區自古是中原通往西域的交通要塞,也是多個少數民族繁衍生息和發展文明的舞臺,該類地區的特色文獻能極好地反映地區文化背景,對北方民族的研究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
2 民族地區高校圖書館特色文獻數字化資源庫的現狀
全國各地高校為探索建設民族地區圖書館特色文獻資源庫做出了不懈努力,也相繼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成績,但在建設過程中仍然存在些許問題,其中最重要的即是數字化進程過慢。該節將對其進行具體闡述。
對于許多民族地區高校圖書館特色文化資源庫而言,能夠把收集民族地方文獻工作始終放在重要位置上,并且持久而深入地開展工作的并不多,這是缺乏目標規劃和規范、科學的管理。某些民族高校圖書館在建立特色文獻資源庫時,由于對其自身學科發展所需要的文獻資料定義不明確,將所有凡是涉及到地方民族文化特色的相關文獻資料籠統地收藏,使得圖書館館藏迅速增加。但由于過多的圖書種類沒有足夠的人力,不能及時分類管理,淡化了民族特色文化資源庫的優勢。同時許多圖書館普遍重視收藏而忽視了外向的信息傳送交流,即重視圖書館文獻收藏數量,而忽視其社會使用價值,這致使特色文獻的利用率不高。再是在收集文獻中,許多圖書館缺乏由專人負責民族地方文獻的采編工作,同時對收集來的文獻未進行過全面、深入、細致地調查和研究,未能夠編制比較完整的民族地方文獻專題書目。而這些問題都可以利用數字化的特色文化資源庫來解決。
通常情況下,圖書館整理民族地方文獻的時候多采用傳統的收集方式,在服務讀者的時候也是采取傳統的等候讀者主動閱讀的方式,因此使得閱讀需求與社會文化發展之間存在斷層情況。因此,當地特色文獻資源庫的數據化就成為重要的發展方向。但很多地方的圖書館卻沒能及時應用相關信息技術進行開發,沒能及時實現按照各種專題內容建設地方民族文獻的數字化子庫,沒能實現橫向關聯的跨庫、跨地域無縫連接各高校文獻資源。此外,文獻資源數字化的標準也沒能統一。數字化進程中能否實現標準化關系到能否實現多種類型的檢索、并會影響各種信息發布上傳的功能。
3 加強民族地區高校圖書館特色文獻資源庫數字化建設
對于高校特色文獻資源庫數字化建設工作的相關領導,需要制定長遠的規劃,從多方面進行考慮,如人力、物力等方面全面支持圖書館特色文獻資源庫進行數字化建設,力求文獻資源庫數字化的建設能夠穩步的發展。對于傳統的書刊、報紙等實體知識資源存儲方式來說,虛擬知識資源優勢很大,包括占地小、容量大、保存性能高、具有交互性強等。而且虛擬知識資源的涵蓋范圍非常廣泛,例如我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電子書、CD、電子雜志等,同時也包括一些比較珍貴的視頻影像資源,因此相關圖書館建設領導需要重視對于虛擬資源的融合。
同時,考慮到某些少數民族地方的文獻很可能成為孤本和絕本,因此要充分考慮對其保護功能,結合現代信息技術,把它們轉變為數字化形式進行保存,實現全網共享,充分發揮其價值。在此過程中,必須要實現對信息資源的數字化存儲,并通過全國通信網絡提供鏈接下載服務,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工程。所以如何有效的開發并保護地方民族特色文獻,實現其數字化的轉變,是當前民族地區圖書館工作人員尤為重要的工作。在建設過程中,需要建立涵蓋面更廣、效率更高的搜索引擎,同時對其性能進行優化和改進。另外館內還應當配備足夠數量的查詢設備,方便讀者能夠快速的了解藏書位置和儲備的情況。因此要加大投入電子資源需要的年度更新費用、所需的硬件維護費用和軟件更新及維護費用等。并且充分的考慮電子資源經費使用情況,適當設計圖書館館藏文獻與文獻購買的比例,以實現覆蓋整個地域的特色文獻資源庫的建設。
4 結語
總之,民族地區高校特色文獻資源庫的建設是圖書館順應時代要求發展的必然趨勢,而其網絡化、信息化和數字化將是必然趨勢,也是各民族性圖書館集合當地民族文化特色,發展自身目標和前進的必然途徑。民族高校圖書館要結合本地區特色、本校學科專業特色、本館相關館藏進行有效地開發和利用,不斷更新辦館的理念、合理調整特色文獻資源庫的管理機制,使得館藏的文獻資源數據庫能在其研究價值上發揮最大的作用,為當地少數民族文化事業的發展又好又快地服務,也便于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前往當地進行學術考察調研。
參考文獻
[1] 金紅花.民族高校圖書館特色文獻資源庫建設現狀探析[J].科技視界,2015(2):227.
[2] 張新月,陸鳳紅.網絡環境下西北地區圖書館資源共建共享模式及策略選擇[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8(3):83-84.
[3] 張若蓉.民族高校圖書館特色文獻資源庫數據庫建設研究[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7(4):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