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慧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化,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作為了教學中心任務。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呢?需要我們創設開放的學習環境發展學生的探究能力,需要借助于有效的師生對話來有效發展學生的化學觀念,借助于微課可以實現課堂的翻轉,切實提升學生處理信息和提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化學;化學觀念;探究
文章編號:1008-0546(2017)08-0012-02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08.004
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是新課程改革進一步深化的產物,那么對于高中化學學科而言如何有效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呢?本文就該話題談幾點筆者的思考。
一、開放性學習,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現代教育理論也倡導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因此我們在高中化學教學中要積極引導學生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來進行學習,即讓學生通過自主體驗和思考來獲取知識,在面臨學習困難時更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并和同學以合作探究的方式來化解困難、突破障礙。
此外,在引導學生以主動學習的方式來建構化學知識的同時,我們還要引導學生積累學習經驗、提升探究能力,更要培養他們積極探索未知的科學態度,這才是真正的“授之以漁”。具體來講,高中化學中開放性的學習方式一般有三種: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這三種方式通常是交融在一起的,在實際教學時教師要積極做好引導,讓學生能在自主思考和探究的基礎上再來進行合作研究,以此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再者,開放性的學習方式還應該包括隨時隨地進行探究和認知的學習習慣,這是一種認知能力,更是一種學習態度。便利的網絡條件給予了學生大量的學習資源,對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有意識地在其中搜集化學學習的素材,從而引導學生以化學研究的視角來研究世界、品味生活。筆者就曾經以一則網絡新聞——“俄羅斯55人喝沐浴露致死”為話題,安排學生自己搜集資料,分析里面的化學知識。學生自主搜集材料,對甲醇和乙醇的化學性質有了深刻的認識。這樣的學習方式有效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了他們學習的內驅力,也逐漸形成在生活中研究化學的意識。
二、師生對話,發展學生的化學觀念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是探究的主體,但是學生的學習效果很大程度上與外界的影響有關,其中老師的引導是最大的刺激因素,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借助于師生對話來促進學生化學觀念的形成與發展。
例如,“乙醇的催化氧化”這個知識點教學,筆者在教學中進行了如下的設計與組織,滲透了化學觀念,學生通過學習后還能帶來風險認知的提升。
[教師]酒喝多了有哪些具體的表現?
[學生1]上頭傷身,喝醉以后很難受。
[學生2]動作遲緩,反應遲鈍,酒后駕駛容易引發交通事故。
[教師]酒精進入身體,由肝臟生成的乙醇脫氫酶將乙醇轉化為乙醛,乙醛又被乙醛脫氫酶轉化為乙酸,乙酸進入人的循環和排泄系統轉化為二氧化碳和水代謝掉[7]。
[教師] 一個人酒量的大小取決于體內脫氫酶的含量多少,若脫氫酶含量多,可以將乙醇及時代謝掉,酒量就大。
[教師]乙醇脫氫酶和乙醛脫氫酶,先后產生催化作用,將乙醇氧化成乙醛和乙酸,承擔了大部分酒精代謝任務,是人體內最重要的酒精代謝[8]。酒精進入身體,由肝臟生成的乙醇脫氫酶將乙醇轉化為乙醛,乙醛又被乙醛脫氫酶轉化為乙酸,乙酸進入人的循環和排泄系統轉化為二氧化碳和水代謝掉。
[教師] 通過化學實驗來模擬乙醇在體內的第一步變化過程。
[學生3]取一根繞成螺旋狀的銅絲在酒精燈的外焰上灼燒,待灼熱的銅絲變黑后趁熱插入無水乙醇中,銅絲恢復原來的紫紅色,重復上述操作步驟,然后聞液體的氣味。
[教師] 這種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液體就是乙醛(CH3CHO),嘗試寫出其中反應方程式。
[教師]從乙醇的角度看,乙醇去氫得到乙醛,發生了氧化反應,銅絲在反應前后沒發生變化,所以是乙醇氧化的催化劑。
[過渡]乙醇氧化為乙醛,乙醛對身體到底有何危害呢?
[教師]結合開始播放的視頻,從化學原理的角度介紹居民服用頭孢類藥物同時飲酒引發不良反應。
[教師]醫學表明,頭孢類藥物與乙醇聯用,在人體內可抑制乙醛脫氫酶,使乙醇氧化產生的乙醛不能及時氧化為乙酸,導致乙醛在體內蓄積,乙醛是毒性物質,可與人體內一些有機物結合,破壞有機物的活性,導致機體不適。
[問題解決3]農村釀酒的討論
[教師] 這里是居民在自己家中釀制葡萄酒的系列圖片,釀制過程中只添加了酵母,沒有添加其它物質,葡萄在玻璃瓶中發酵,形成葡萄酒,最后盛裝在塑料瓶中。
[教師]這樣的葡萄酒能不能飲用?是否存在某些風險?
[學生5]這不是挺好的嗎?自己釀造,沒有任何添加劑,應該是綠色環保的食物。
[教師]葡萄酒能否盛裝在塑料瓶中?
[學生]七嘴八舌的說不能,乙醇是有機物,塑料瓶也是有機物,乙醇可能會溶解塑料。
[教師]乙醇是一種重要的有機溶劑,能夠溶解多種有機物,若用塑料瓶盛裝酒類,塑料中的增塑劑就會溶解進入酒中,對人體造成危害,飲用這樣存放的酒存在風險。打開酒鬼酒中增塑劑超標的新聞的超級鏈接。
[教師] 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產生乙醇和二氧化碳,看似綠色環保,食用自己釀造的葡萄酒卻經常出現問題,自己家中釀制,缺乏殺菌消毒,容易滋生細菌和微生物,喝了容易拉肚子;同時發酵過程中會產生甲醇和其它雜醇,對身體有危害,所以最好不要喝自己釀造的葡萄酒,工廠規模生產可以去除甲醇和其它雜醇,減少對人體的危害。
[教師]如何解決細菌和微生物的問題?
[學生6]殺菌消毒。
[教師] 這是著名的高檔葡萄酒——拉菲葡萄酒的商標,大家關注一下商標中的成分,其中含有SO2。
[學生]議論紛紛。SO2是臭名昭著的空氣污染物之一,是形成酸雨的元兇,對人體有害,怎么能作為食品添加劑呢?
[教師] 微量的SO2作為葡萄酒中的細菌抑制劑殺死葡萄皮表面的雜菌,作為一種抗氧化劑,防止葡萄酒變味。只要使用恰當化學物質都可以為人類造福。
教學反思:學生都不是空著腦袋來學習化學知識的,在知識學習前他們有生活經驗和原有知識基礎,借助于對話的形式可以將學生原有的正確觀念和錯誤觀念全部暴露出來,作為最直接的學習資源來探究和討論,有效提升了學生運用化學知識解釋生活現象的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化學觀念和意識。
三、借助于微課,發展學生處理信息和提出問題的能力
當下是“共享時代”、“微時代”,微課視頻在教學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多。筆者認為,我們教師要勤于制作微課,在完成錄制后,教師根據教學的需要適時地將其共享給學生。如何共享?有賴于當前高度發達的信息技術,現在教師將微課視頻共享給學生的方式很多,教師可以將其上傳到優酷、愛奇藝等視頻網站,由學生點擊后直接在線觀看,也可以將其上傳到百度云盤等網絡存儲終端,并將其共享給學生,還可以將視頻發布在班級的QQ群或教師個人的微信朋友圈,讓學生下載觀看。我們現在的教學以最后一種形式為主,因為現在手機比較普及,學生也更習慣在手機上操作QQ和微信等軟件,觀看相關的視頻資料,此外這些聊天軟件也可以讓學生更加方便地進行提問和交流。
例如,當微課視頻“氨氣的制備實驗”制作完成之后,筆者在對應的教學節點共享到本班的QQ群里,由學生進行自主點擊下載、觀看。微課最大優勢就是增加了學生學習的選擇性,他們觀看視頻的次數、進度都可以結合自己的理解能力和學習情況進行自我掌控,比如某些學生化學學習能力較強,對有關概念的理解和認識非常迅速,他只需要看一遍視頻就可以完成學習,甚至在某些基礎性內容講解的時候,他可以選擇快放或是直接跳過的方式來節約學習的時間;對那些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他可以放慢視頻觀看的節奏,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難以理解的模塊,他們還可以采用暫停的方式,停下來細細琢磨,或是翻看對應的教材和導學資料,當然也可以通過聊天軟件向同學和老師尋求幫助,從而順利掌握相關的知識。無論學習能力的強弱,學生都可以通過隨堂檢測題來完成對自己學習情況的檢測。
參考文獻
[1] 陸軍.化學教學中學生科學風險認知及其能力的培養[J].課程·教材·教法,2016,36(1):104-109
[2] 徐光靜.對中學化學教育中科學風險認知教育的審視[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5(10):14-15
[3] 吳志勇.挖掘教學素材探索智慧教學[J].化學教與學,2015(6):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