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摘 要:自貿區在金融創新的過程中難免存在一些金融風險,為了保障金融行業能夠穩步發展,需要掌握金融創新原則及風險防范的措施。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自貿區金融創新的基本原則,闡述金融創新中存在的風險,通過加強政策的支持力度、促進業務多元化發展、建立監管機制等方式,防范自貿區金融創新的風險,旨在促進自貿區金融的發展。
關鍵詞:自貿區;金融;創新原則;風險防范
金融創新需要增加新型的金融工具,變革傳統的金融體制。實行金融創新雖然能夠為金融、投資、貿易等行業帶來更高的經濟收益,但卻是一個持續、緩慢的過程,需要央行、證監會、銀監會等機構加強宏觀控制與監督,平衡管控與開放之間的關系,促進自貿區的發展。
一、自貿區金融創新的原則
1.圍繞經濟目標
在金融創新的背景下,其目的無法脫離自貿區的經濟而單獨存在。目前,我國自貿區的經濟發展,需要一系列的融資、投資的過程,但是貿易的需求量隨著經濟的發展而不斷的增加,使得資金成為自貿區經濟發展的支柱,尤其是上海、福建、天津、廣東等經濟發達的沿海地區。在金融創新時,需要圍繞當地的經濟發展進行改革,盡可能將融資、投資條件最大化的融入貿易之中,從而獲得很多的融資與投資的便利,促進自貿區經濟的發展。
2.結合金融政策
雖然自貿區在金融創新方面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但是不能完全的脫離國家的方針政策。目前,自貿區僅僅是國家經濟發展整體的組成成分,因此在創新的過程中,需要結合國家的金融政策、改革方向,保障金融創新的目標、內容、方式等,符合國家金融發展的方向。一旦自貿區金融創新脫離國家的金融政策,那么便會在一定程度上擾亂國家的發展戰略,同時影響自貿區金融創新的效果。因此,在金融創新時需要結合國家的金融政策、改革方向、發展戰略,才能使自貿區的金融行業更加穩定的發展,從而提高自貿區的經濟效益。
3.明確金融主體
目前,金融機構要想更好發展,就需要了解市場的實際需求,同時大量的出現在大城市中,自貿區是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區域,具有豐富多樣的金融機構。自貿區在金融創新方面,需要將金融機構作為發展的主體,而金融機構是否具有規范性,則直接影響著金融創新的效果。在金融創新期間,需要在市場中推行創新的制度、法規等,限制不正當金融交易的行為,形成推動自貿區經濟發展的力量。
4.堅持風險防范
在金融行業中,隱藏的風險有很多的類型,每一種風險都直接或間接影響著金融創新的成果。因此,自貿區在金融中,需要時刻防范金融風險,特別是試點自貿區,在創新中缺乏實戰經驗以及可參照的對象。防范金融風險需要作為金融創新的重要工作內容,進行金融創新之前,需要深入的了解自貿區經濟的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等,加強對金融風險的認識,分析可能存在的風險,做好預防措施以及應急措施。
二、自貿金融創新存在的風險
以上海自貿區為例,分析金融創新存在的風險。我國境內的居民能夠在跨境時自由的使用人民幣,不僅能夠加快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也為國家貿易提供了便利。但只要身居自貿區中,無論參與主體是居民或是非居民,都能夠自由的使用人民幣,增加了人民幣向外轉移的速度,從而使金融創新存在資金外流的風險。
在金融市場中,境內的資金成本要高于境外,同時如果銀行處于自貿區內,其實際的存款、貸款的利率就會明顯的低于其他地區的利率,從而吸引大量的優惠政策。對銀行而言,利率市場化會增加銀行自身的表象業務,雖然拓寬銀行的業務渠道,但是具一定的風險,對監管、內部控制的要求更高。
自貿區進行金融改革時,匯率風險是主要的風險形式之一。據了解,東南亞很多國家嘗試過金融改革,將匯率市場化,但是由于經濟、能力以及經驗等因素的不足,常常出現半途而廢的現象,形成大量的資金泡沫與債務。根據上海自貿區的發展方案,開放人民幣的資本,以此為基礎提高兌換人民幣的自由程度,但是會吸引更多的貨幣涌入上海自貿區,影響人民幣的升值空間,從而形成一定的金融風險。
三、自貿區金融創新的風險防范
1.增加政策的支持力度
自從公布自貿區金融創新的政策之后,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金融行業的發展。因此,為了能夠提高金融政策的可操作性,相關的金融部門需要對已經頒布的政策進行細化,使金融政策可以符合自貿區金融創新的需求,保障金融機構的權益。在國家政策方面,央行制定了關于自貿區金融審慎管理以及分賬核算等相關細則,并建立了核算銀行賬戶的系統,增強政府宏觀調控的力度。另外,銀監會發布了三項自貿區金融創新監管制度:銀行檢測報表制度、業務風險評估意見、高管和機構準入制度,賦予四家中型銀行辦理離岸業務的權利。證監會關于支持自貿區金融創新的政策已初見雛形,對于促進自貿區的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就上海自貿區而言,保監會已經同意開設航運保險的業務,取消再保險公司、保險中心設立分機構的審批程序,給予自貿區內金融行業自由的發展空間。
通過金融政府建立針對性較強的政策,能夠有效的促進自貿區金融創新的發展,防范金融風險。但是,在實施政策的過程中,需要金融機構的全力配合,結合金融創新的原則,一旦再金融創新中發現金融風險,便可以根據上述的政策,指定合理的解決措施,降低風險造成的損失,促進金融創新改革。
2.促進多元化業務發展
就自貿區金融創新而言,建立風險管體體系是重要的工作內容之一。在央行頒布審慎管理細則與賬戶核算細則以后,部分金融機構根據當然的整個,選擇符合條件的個人、機構,為其設立自由的交易賬戶,再以此為基礎,增設融資業務與資金劃撥業務。同樣以上海自貿區為例,使用備案制代替原有的企業對外投資的審批制,利用該項政策自身的優勢,在管委會的幫助與監督下,使得上海汽車集團所有的子公司、子機構,在短短一周之內將對外投資得備案收入囊中。由此可以說明,增設金融機構的業務,使之呈現多元化趨勢,促進能夠提高業務的辦理效率,節約企業的資金成本,還能夠推動自貿區內金融行業得創新,加快經濟發展的步伐。
3.加強資金監管檢測
自貿區的貨物交易一直遵循“一線開放,二線管住”準則,但是資金卻無法采用同樣的方式,一線無法完全對資金放開,二線也無法百分之百的管住。由于資金在進、出的過程中,收益會產生一定的變化,形成套利資金,從而形成了對金融開戶對象的控制,增加違約的成本,提高企業的金融信用。另外,要嚴格管理自貿區中的境外資金,加強對賬戶的監管,監測其資金的用途,一旦發現資金的運轉是為了獲得更多的套利,應結合相關的政策進行干預,保障金融創新的穩定性。目前,在自貿區中將境外貸款歸為“特別賬戶”,同時對資金的用途進行了嚴格的規定,建立資金信息監管平臺,將征信、海關、稅務、工商等部門的信息進行公開、共享,同時監督企業資金的流動方向,為自貿區金融創新建立穩定的環境。
4.加強機構內部管理
就上海自貿區而言,在自由匯兌人民幣、利率市場化的環境中,為了更好的防范金融創新的風險,需要建立完全披露信息的制度,實行巴塞爾協議。一段時間以后,央行已經能夠掌握、了解資金的流動現狀,便可以調整披露信息的頻次與內容,但是需要建立披露信息的指標。例如:金融機構或者銀行,單日操作的跨境資金大于單日標準差的三倍或以上,那么機構或者銀行便需要應央行的要求進行信息披露,保障金融創新的安全性與穩定性。
四、結語
綜上所述,自貿區內金融的創新主要為了適應經濟的發展。開展金融創新工作時,需要圍繞經濟目標、明確金融主體等原則,深入分析金融創新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風險,加強內部的管理與監督,促進金融業務多元化發展,一旦再創新中發展風險,需要以積極的態度面對,并及時采取防范措施,從而促進自貿區金融創新,推動經濟穩定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孫秦.上海自貿區視角下資本項目可兌換法律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5.
[2]林楠.福建自貿試驗區資本賬戶開放、金融創新與風險防范研究[J].理論觀察,2015,12:75-76.
[3]焦春龍,李鳳艷.金融創新中風險防范彈性問題的思考[J].黑龍江金融,2016,08: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