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喜樂+吳領威

摘 要:互聯網電子商務的發展使人們的消費習慣變得更成熟,同時也為傳統零售企業帶來一定沖擊。所以傳統零售企業不得不開始尋求一種新的運營模式,企業也不能僅僅局限于單一的線上銷售或者實體店銷售,開始嘗試線上線下加物流結合的方式。文中分析了傳統的零售和零售物流系統的發展現狀和傳統零售面臨的挑戰,以及新零售和新物流面臨的問題,并提出合理的對策和建議。實現“新零售”物流體系的一體化和智能化現代化的發展,以此降低成本,促進新零售的快速健康發展。
關鍵詞:大型零售企業;物流系統;新零售;新物流
一、國內大型零售業與零售物流
今年2月8日商務部等5部委印發《商貿物流發展“十三五”規劃》,“十三五”期間,基本形成城鄉協調、區域協同、國內外有效銜接的商貿物流網絡;商貿物流標準化、信息化、集約化和國際化水平顯著提高,商貿流通領域托盤標準化水平大幅提升,標準托盤使用率達到30%左右,先進信息技術應用取得明顯成效,商貿物流企業競爭力持續增強;商貿物流成本明顯下降,批發零售企業物流費用率降低到7%左右,服務質量和效率明顯提升。對于零售業而言,物流幾乎貫穿整個運作流程,而物流技術與水平的提高,更與企業的發展與轉型息息相關。
1.國內大型零售業發展現狀
有數據顯示2015年度中國零售銷售規模位于前三名的是天貓114100000(萬元)、京東46270000(萬元)、蘇寧云裳集團股份有限公司34295000(萬元),而大商、華潤、沃爾瑪(中國)等以實體店為主的零售企業銷售額要低于天貓、京東以線上銷售為主的零售企業,且遠低于天貓。有數據表明我國零售業營業額從2000年到2015年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尤其線上銷售額所占比重越來越大,相反實體零售業所占比重越來越小,2015年,我國實體零售業占整個零售業總額的比重已經下降到81.67%。由此看出我國零售業的規模越來越大,但是零售業的實體店卻面臨著艱難的經營,規模正也在不斷萎縮。
商務部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我國大型零售企業有50%以上都設置了網上平臺,通過互聯網覆蓋率廣的特點,宣傳企業文化與品牌,同時也有一些企業開通了網上直接購買產品的渠道。這種變化與發展,使得零售業態由單一型向多元化混合型轉變,這種發展豐富了社會物資的供應,提高了居民的消費能力,同時也由于“互聯網+”背景下技術的發展對我國實體零售業的轉型提供大力支持,大大擴大了企業的服務范圍,也提高了企業的服務能力及管理效率,使得零售業從店面業態像無店面業態發展,消費者的消費行為也在無形中受到影響,網絡消費的發展速度遠遠高于實體店消費的發展速度。
2.傳統大型零售企業物流模式
零售業涉及到的商品具有多品類、多屬性的特點,消費對象有客戶分散且客戶量大、單客戶需求量小、需求多樣的特點,不同的大型零售企業有不同的經營業態,最為傳統的一種是百貨商店,也是最原始的一種,他的物流系統也是最為簡單的供應商運到百貨公司再運輸到旗下的各個商店這種簡單的過程,客戶只有自己到商店購買自己所需的商品;還有一種零售經營模式是大型倉儲式商場,價格低廉,貨物經驗收后直接上架,其本身相當于一個大的倉庫,縮短了商品流通的環節,節省物流成本,也是需要顧客自己到商場購買自己所需的商品,不提供其他服務活動;現在較為常見的是連鎖超市,類似“蘇寧”、“華聯超市”等,都是采用連鎖超市的經營模式,在不同地區有不同的采購中心、配送中心和企業總部以及眾多的銷售實體門店,他們有自己的信息系統,將“商流、物流、信息流”集成一體,有集團總部統一管理與配送,具有統一的經營理念、管理制度,甚至統一的商品品類。其物流系統如下:
連鎖超市物流系統圖
3.傳統的零售業所面臨的挑戰
傳統零售企業在電子商務全球化的沖擊下,在世界范圍門內引起了一股倒閉潮和關店潮。全球知名的百貨,梅西百貨自打2015年關閉14家商店之后,2016年又連續關閉了30家門店,希爾斯百貨子1983年成立以來,一直在很好的發展但是2015年關閉了235家門店的舉動,也是使大家“大跌眼鏡”,并且一些家喻戶曉的超市也陷入關店熱潮里無法自拔。沃爾瑪在2016年世界范圍內關閉了269家門店,家樂福在2015年在華關閉的門店超過了15家,樂購于2015年在英國關閉了43家門店,國內的萬達也相繼關閉了諸多的門店。
二、“新物流”配送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電商的消費模式即將過去,新零售時代款款而來。隨著人口紅利的結束和第三次技術革命的滲透,物流行業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個自由、開放、分享、透明、信用的新物流體系,就是物流發展的未來。去年,馬云在云棲大會上提出新零售的概念時,特別強調了物流的重要性,“線上線下和物流結合在一起,才會產生新零售。”這里的物流肯定不是指傳統意義上的物流,而是指適應新零售趨勢的現代物流體系。
所以想要真正的實現零售行業的轉型成功,物流是一個必不可少的重要的環節,但是實行環節的和配送種類的不同和多樣導致物流成了一個紛繁復雜的行業。而隨著新零售的崛起,那么物流也需要相應的變革來適應發展的需求,并且及時了解物流變革過程所產生的問題以及解決物流變革過程中的問題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宜。然而物流變革過程中具體會出現哪些有待解決的問題呢?
1.物流流通成本高
無論是在“新零售”,還是傳統零售的配送中,以及冷鏈物流配送中,物流流通成本高一直是一有待解決的重要問題,2016年11月11日發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實體零售創新轉型的意見》也同時提出,推進商貿物流標準化、信息化,培育多層次物流信息服務平臺,整合社會物流資源,支持連鎖企業自有物流設施、零售網點向社會開放成為配送節點,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2.如何降低庫存,實現“零庫存”
企業的生產經營離不開庫存,特別是零售行業,產品種類繁多,需求量不一,但是傳統零售對庫存的認知還存在一點的局限,沒有足夠的重視,但是“新零售”要求我們必須做到線上線下的相互配合,避免因庫存不足造成產品滯銷,也避免企業大量的流動資金被庫存占用,而且目前我國大部分商家因為地價貴的原因,倉庫位置設置都比較的分散,而零售企業貨架也比較分散,進貨上貨特變麻煩,生鮮水果等時效性的產品儲存起來更難,而且一到節假日或者是大型零售企業的促銷活動日,就會很容易出現產品短缺,各大物流公司出現“爆倉”的現象,以至于產品不可以很好的送到消費者手中,而且新零售提倡“線上下單、線下提貨”的 新型模式,所以這就需要我們更精準的預測產品的銷售數量,能夠更靈活的調動庫存。盡力的做到產品離消費者最近。以更便捷的方式使產品到達顧客手中。
“減少庫存,供給側改革,實現新零售,為商家做背后支撐的平臺。”這是新零售物流的一大重要目標,在全渠道的發展方向下,物流已經不再是單純地將某物從某地運送到某地,而是要為商家賦能,打通線上線下渠道,為商家進行庫存管理,實現“互聯網+物流”。此外要將國內、國外的資源整合,方便商家貨物通關,實現貨物全球通。
3.缺乏系統完整的物流體系
想要真正的使“新零售”在零售領域建立核心的優勢,其物流體系的建立就十分的重要,于國外不同,中國的電商一直受限于物流行業的發展水平,很多跨區域的體系無法實現,由于社會化的物流水平較為落后,中間過程比較繁瑣,所以不少的零售和電商企業都開始自建物流體系,在這一方面京東和唯品會的自建物流體系相對的比較好,但是盡管這樣消費者的體驗服務得到了滿足,但確是會增加企業的成本,為了不增加成本,有些企業就會添加運費,這樣有一部分的消費者就會出現心理偏好,不利于核心的競爭力。
三、解決“新物流”配送過程中的問題
想要真正的在“新零售”領域里建立核心優勢,系統完整的物流體系是十分重要的,他是解決未來零售發展勝負的關鍵所在。
1.發展全程完整的物流體系
要提高顧客對“新零售”認可,降低物流成本,進而提高零售行業的競爭力,物流體系的完整化發展是關鍵的一環,要保證電商產品的皮松質量,首先應從供貨商,運輸,配送的每一個物流環節都要建立物流完整的信息服務平臺,借助“物聯網+”和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化新技術的應用,從產品從產地到末端配送,到倉庫監管,運輸跟蹤,定位管理等對物流系統的每一個環節都進行信息的收集和跟蹤,同時也可以根據訂單信息的分析預測市場走勢,這樣的設計不僅可以提高物流系統運作的時效性,“物流云”可以堪稱物流領域的巨大的突破,而發展“新物流”的智能化話精細化正好可以在“物流云”的基礎上進行進一步的改善。盡可能實現物流和供應鏈等資源的共享,使物流作為核心要素不僅可以降低成本,也是物流作為核心要素助力“新零售”的發展。在這一方面可以借鑒蘇寧,蘇寧不僅在2017年的年初收購了天天快遞,而且蘇寧有較為完善的物流體系,也有線上線下合作融洽的物流云平臺,通過全網物流數據對消費需求、前端采購、供應鏈等環節進行優化,高效的物流體系是實現線上線下深入融合的核心,也是蘇寧布局新零售行業的核心競爭力。
2.發展物流體系的智能化和精細化
想要真正的降低物流成本,還有一重大的措施就是實現“零庫存”,商家要實現合理的庫存管理就必須發展物流系統的智能化和精細化。實現“互聯網+物流”,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物流機器人,和大批量的自動化設備等智能化的幫手將會把物流的倉庫儲存,產品揀選,高效的進庫出庫上貨推向一個高峰,可以有效的防止“爆倉”和“牛鞭效應”的出現。比如例如阿里菜鳥開發的小G和英國的STARSHIP,還有蘇寧的無人機無人車,和目前蘇寧正在開發的無人倉。這些智能化設備的應用極大的提高揀選的效率。而物流系統的智能化和精細化的升級將會是“新零售”發展的關鍵。
另外也要發展供應鏈物流聯盟的平臺模式,如從阿里與百聯“聯姻”看“新零售”。即阿里與百聯“聯姻”,將在六個領域基于全業態、全渠道開展全方位合作。一是全業態融合創新,二是新零售技術研發,三是高效供應鏈整合,四是會員體系互通,五是支付金融互聯,六是物流體系協同;同時零售企業也要注重物流配送系統的多樣化,即自營物流,第三方物流,和消費者自費自取,但是實際上應該根據企業的發展的不同階段和需求采用不同的物流模式或者多種物流模式的組合,積極控制成本,提高零售物流效率。
四、總結
整合和提升“新零售”的物流系統的配送模式是降低成本提高利潤的主要措施,物流系統的服務優劣程度,直接影響了消費者是否消費的決定因素,積極構建完整的物流體系,整合社會化的物流資源,建立對于零售業自身情況的不同的最優的配送模式組合,積極實現物流系統的信息化,智能化,形成高效,低成本的零售業配送體系,促進“新零售”穩定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郭燕,陳國華,陳之昶.“互聯網+”背景下傳統零售業轉型的思考[J].經濟問題,2016,(11):71-74.
[2]鄭貴華,李呵莉.實體零售業轉型“新零售”過程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經濟論壇,2017,(05):72-75.
[3]牛祿青.新零售時代的物流變革[J].新經濟導刊,2017,(04):17-21.
[4]黃斐,黃艷.傳統零售企業的電子商務維新[J].企業管理,2014,(01):109-110.
[5]丁莉.關于B2C電子商務企業物流配送模式分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7,(02):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