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思洋
[摘 要]在語文教學中分析中學語文教材中的各類文體的各篇文章,概括總結出每篇文章的結構形式,從而達到讓學生掌握這些文體的多種形式的文章結構形式。其次是學生按照掌握了的這些文體的各種文章的結構形式,寫出自己在現實自然社會生活中具有時代氣息、時代特征的新內容的新文章,來表達時代新的情感、意志、思想觀點。這種借用歷史上已經形成的固定的文體文章的結構形式,來承載現實自然社會生活中新的人文內涵的寫作方法就叫做“用舊瓶裝新酒”。
[關鍵詞]作文教學;“舊瓶”;“新酒”;研究
一、“舊瓶”的內涵
舊瓶就是在歷史上已經形成的固定的文體文章的結構形式。什么是文章的結構形式呢?文章的結構形式就是構成文章內容的材料的組織和安排形式。常見文體有如下一些結構形式。
1.記敘文常見的文體結構形式。記敘文主要是以寫人、記事為主的文章。寫人必然要寫他們所做的有價值的事,記事必然要寫與事相關的典型的人,寫人與記事密不可分,只是各自的側重點不同。寫人、記事、寫景、狀物的文章都屬于記敘文。前人總結出記敘文的最基本的文體結有,按時間先后順序,地點轉換順序戓事情發展變化的過程安排文章材料的結構叫做時空變換式結構,又叫縱向式結構;按事情或事物不同方面來組織安排文章材料的結構叫橫式結構;戓縱向式結構與橫式結構交替安排材料的綜合結構。
2.說明文的結構。說明文就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來解說事物、闡明事理而給人以知識的文章。說明事物的說明文多釆用“總分式”,其中“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事物說明文的結構主要有:(1)總分式,包括總—分、分—總、總—分—總、等。(2)遞進式:事理性說明文多用遞進式結構,一層一層地剖析事理。
3.議論文的結構。議論文又叫說理文,它是一種剖析事物、論述事理、發表意見、提出主張的文體。作者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辯是非等方法,來確定其觀點正確或錯誤,樹立或否定某種主張。議論文應該觀點明確、論據充分、語言精煉、論證合理、有嚴密的邏輯性。所以議論文的結構應該由三部分構成:一、提出論點。二、用典型而又充分的論據來證明論點。三、在論證論點的過程中,揭示出論據與論點之間的必然聯,使論點得以充分的證明。按此思維流程,議論文可以分為五種結構:(1)橫向式、(2)縱向式、(3)辯證思維--對照式、(4)發散思維--網狀式、(5)點面思維--子母式。
4.讀后感的結構。讀后感就是讀了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話、或幾句名言后,把具體的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就是讀后感。讀后感的結構分三個部分。一、介紹所讀原作的內容和特點(引)。二、根據自己對所讀原作的理解和認識,對原作的內容和特點進行分析和評價,寫出自己的感想。(議)三、把自已的感想與自己的實際生活相聯系(聯),使感想在現實生活中得到運用與升華(結)。即、把感想結合自己的歷史經驗、當前的形勢和自己的實際展開聯想,從書中的人和事聯系到自己所見的人和事,那些與書中相近、相似,那些與書中相反相對,自己贊成書中的什么,反對什么,從而把自己的感想激發出來,并把它條理化、系統化、理論化,使感想得到提升。有老師按讀后感的文體結構特點總結出:“(讀后感)二(讀的內容)十(感的內客)”。即、慨括為“引、議、聯、結”四個字。
二、“新酒”的內涵
新酒是指學生在作文時按照所掌握的在歷史上形成的固定文體文章的結構形式寫出自己現實自然社會生活中具有美的生活與藝術真實的內容的文章,即選擇現實自然社會生活中典型的人物、事件、物象、環景等內容來描繪出具有今天時代特色的社會風貌、表達出新的情感、意志、思想觀點的新文章。這種文章中的新內容表現出的新的人文內涵就叫做“新酒”。
1.怎樣才能讓學生掌握用“舊瓶來裝新酒 ”的寫作方法。第一方面,要掌握不同文體的各種文章的結構形式,理解各種文體結構之間的各種關系。如、并列關系、遞進關系、因果關系、形式邏輯關系、辦證邏輯關系、等等。第二方面,培養學生觀察發現自然社會中存在的真善美、假惡丑,儲備豐富的自然社會生活中的人文內涵素材。然后確定寫作目的,把自己儲備的最能表達出寫作目的典型的美的人文內涵的材料,按照所選用文體文章的結構形式的結構關系有機地組裝成文章。這就達到了“用舊瓶裝新酒”的寫作目的。這兩個方面中,最難的是引導學生發現個人在自然、社會生活中所成在的真善美與假惡丑。
2.怎樣引導學生發現真善美。要讓學生發現真善美,首先要讓學生理解什么是真善美。“真”就是準確反映出自然、社會 、生活的運動規律。所以“真”是自然、社會、生活本質的真實,而不是自然、社會、生活中個別現象的真實。“善”就是遵循自然、社會、生活的運動規律所表現出的美好的品質屬性。“美”就是充分體現出對象的本質特征及其屬性的全部內容與形式相結合的和諧統一的完整形式。也就是說“美”是客觀對象真與善的內涵與外在最佳形式的最完美結合的對象。反之違背自然、社會、生活的運動規律的就是“假”,違背規律運動及其所表現的品質屬性及行為就是“惡”。“丑”可分為“絕對的丑”“與相對的丑”。絕對的丑就是錯誤地反映出該對象內在本質特征及其品質屬性的內容,以及組織該內容的形式也不和諧完美的對象,這就是絕對的丑。相對的丑是指該對象所具有的本質特征及其品質屬性與其相對的對象在本質特征及其品質屬性、外在表現形式等都處于完全矛盾對立、水火不容的狀態中,都以否定對方為宗旨,這樣的一組對象就被互稱為相對的丑。
語文老師平常在語文教學中,從分析文章中滲透的真善美與假惡丑開始,讓學生由樸素的認識文學作品中的真善美與假惡丑到認識自然、社會、生活中的真善美與假惡丑,從而深刻認識真善美的本質特征。學生一但掌握了真善美的本質,他們就能以真善美的本質特征作為準則正確分析文章中的真善美、假惡丑,以及分析自然、社會、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惡丑。這樣經過老師的指導與點畫,學生在大量的閱讀中、在自然社會生活的實踐活動中就會集累出大量的有關真善美、假惡丑的大量寫作素材。教師經過這樣的循序漸進的訓練,也就逐步提高了學生的認識水平與認識能力,提高了學生的道德水平與道德審美能力,提高了學生全方位的審美品質與審美能力。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了,在作文時,運用所掌握的文體結構模式,確立文章的中心主題,選擇最能突出中心主題的典型材料,構建出反映時代特色的好文章。達到寫作訓練中用“舊瓶裝新酒”的目的。在此基礎上,對學生進行長期的訓練,學生作文水平達到一定的高度后,他們就會根據所寫的文章的內容與主題,來安排文章的結構,寫出結構新、內容新的優秀文章。這是我們語文老師對學生的最高要求。
因此,我們語文老師對學生通過以上這樣的由“舊瓶裝新酒”的長期訓練,來提高學生的能力與寫作水平就能使學生順利通過中考與高考,適應他們未來社會交際的需要。
參考文獻 :
[1]劉磊.淺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現狀及對策[J].教育教學論壇,2014(33):205-206.
[2]央金.淺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J].成功(教育版),2013(8):54.
[3]宋立春.如何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12):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