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互聯網金融應運而生,且發展勢頭迅猛,傳統商業銀行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響,本文開始先概述了互聯網金融的概念及其發展的原因,并介紹了互聯網金融主要涉及的領域:第三方支付和網絡借貸。其次,從文章的總體立意出發,選擇了第三方支付和網絡信貸這兩個方面來分析互聯網金融對傳統商業銀行的影響。最后對傳統商業銀行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 傳統商業銀行 影響 策略分析
一、互聯網金融概述
(一)互聯網金融的定義
互聯網金融是指在通信技術飛速發展的背景下,依托大數據和云計算服務,通過信息通信技術實現融資、支付等功能的一種新型服務模式。現階段,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過程中先后出現了第三方支付、網絡借貸、第三方金融服務平臺等模式。
(二)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原因
根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的《2016年(上)中國互聯網金融市場數據監測報告》顯示:“2016年上半年中國互聯網金融投資市場共發生174起融資案例,168家公司獲得融資,融資金額達610億元人民幣”。其主要發展原因包括以下方面:
1.互聯網技術的進步。互聯網金融是以互聯網技術作為基礎依托的,換個角度說:互聯網金融的實質就是互聯網。隨著移動終端技術和寬帶連接技術的不斷提升,網絡資源共享和信息交換更加方便快捷,這些因素都為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創造了無形的條件。
2.電子商務的發展。由于近年來網絡消費市場發展迅速,越來越多的人養成了網上購物和電子支付的習慣。數據顯示,2016年網上支付業務達461.78億筆,金額高達2084.95萬億元。此外,網絡購物的便捷以及電商的促銷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們,從而又間接的促進了電子商務的發展。以淘寶為例,2016年雙十一期間淘寶總交易額達到1207億元人民幣,較2015年相比,增長了32.35%。
3.傳統金融業的缺陷為互聯網金融發展提供了空間。商業銀行給客戶貸款時尤為謹慎,當借貸申請提交后,銀行通常要先做風險評估,對于風險極高的個人貸款和小微企業貸款,一般都不會輕易放貸。再加上由于傳統商業銀行的市場信息不對稱程度較大,使得信息處理的難度變大,部分貸款往往需要耗時幾個月之久。而互聯網恰恰彌補了這一缺陷,小微企業可通過互聯網金融方便的獲得資金支持。
(三)互聯網金融主要涉及領域及特征
1.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支付是指有一定的實力和信譽的第三方機構通過與各大銀行合作的方式,提供網絡支付交易。與傳統的商業銀行在線支付相比,第三方支付具有以下幾點特征:
(1)操作更加便捷。因為第三方支付平臺與眾多銀行進行了合作,一系列的應用接口程序被整合在了一個界面上,使用戶不用來回切換支付界面。另外用戶不用安裝銀行的支付認證軟件,從而使網上購物更加便利、快捷。
(2)風險更低。第三方支付平臺對交易雙方來說,是中立的一方,提供中介擔保的作用,交易資金可以撤銷,而網銀則是直接交易,因此,對于客戶來說,第三方支付具有一定的公信力,交易過程中的信用風險能得到有效地保障。
2.P2P網絡借貸。P2P網絡借貸顧名思義就是借貸雙方通過網絡借貸平臺直接實現借貸業務的新型借貸模式。與傳統商業銀行貸款相比,網絡借貸具有以下特征:
(1)門檻低、業務流程更簡便。網絡借貸準入的條件較寬松,能夠覆蓋中小微企業,使信用交易可以很便捷的進行,中小微企業也都能輕松的參與進來。
網絡借貸全程通過互聯網操作,進而減少了貸款過程中的業務流程,辦理手續簡單,貸款效率被大大提高。
(2)交易直接透明,風險更低。在P2P網絡借貸平臺中,交易雙方可以一對一地了解對方的各項信息,使交易更加透明,此外,P2P借貸平臺可通過網絡數據對用戶進行信用甄別,使信用度較低的用戶無法通過借貸平臺進行借貸,從而使交易風險得到有效控制。
二、互聯網金融對傳統商業銀行的影響
雖然目前傳統商業銀行已逐步實現銀行電子化的進程,但各大互聯網金融企業的業務已經通過大量數據信息將業務拓展至金融領域,傳統金融體系受到沖擊,尤其對傳統商業銀行影響巨大。雖然商業銀行具有復制能力強、本身資源優勢強等優點,能在一定程度上減緩沖擊,但由于其繁瑣的程續、門檻高、信息不對稱等缺陷仍不可避免的受到互聯網金融的影響。本文以下將重點分析第三方支付和p2p網絡信貸對傳統商業銀行的影響。
(一)第三方支付對傳統商業銀行的影響
1.對銀行存款業務的沖擊。由于第三方支付的運營模式以及“余額寶”等賬戶余額增值服務的出現,第三方支付平臺在資金來源上已經具備脫離銀行體系的能力,這也意味著第三方支付平臺具備了吸收存款的能力。換一個角度可以理解為:一部分本來可能投資給銀行的資金,全部被第三方支付平臺吸收。商業銀行的資金儲備因此毫無疑問的會受到沖擊,并且會影響銀行的放貸資金,從而使銀行的主要盈利來源縮減。
2.對銀行支付結算業務的沖擊。支付結算業務作為銀行的中間業務,每年都會帶給銀行可觀的收入。然而第三方支付平臺以更低的價格提供與銀行相同的服務,對銀行的支付結算業務形成強烈的擠占效應。除了費用低外,第三方支付憑借其便捷的服務、能夠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等優勢吸引了大量的客戶。由此可見,第三方支付已經對銀行的支付結算業務產生了強烈沖擊,并在逐步減少銀行支付結算業務的市場份額。
3.對銀行基金銷售業務的沖擊。2011年6月底,《證券投資基金銷售管理辦法》的發布,基金第三方銷售渠道被放開,第三方支付平臺抓住機會,紛紛涌入基金銷售領域,如支付寶、財付通、快錢等第三方支付平臺都取得了基金第三方銷售牌照。
一個最成功的例子就是天弘基金與支付寶的合作,2013年6月,由支付寶推出的賬戶余額增值服務“余額寶”正式上市,只要實名驗證的支付寶用戶將支付寶中的資金轉入余額寶,就相當于自動購買了一種貨幣基金,而其利率確比銀行定期存款的利率高很多。余額寶上市后,僅用了5個多月的時間,資金總額就突破了1000億元人民幣,8個月后其總額達到4000億人民幣。根據央行相關存款數據顯示:2014年1月,人民幣存款額減少了將近9402億元,而余額寶中的資金總額卻增長了近1500億元。對于銀行而言,這意味著客戶的分流,面對第三方支付豐富的基金產品、快捷的網上支付流程、低廉的費率等極具競爭力的優勢,銀行的基金銷售業務受到沖擊。
(二)網絡信貸對傳統商業銀行的影響
隨著互聯網金融模式的興起,中小微企業開始通過網絡信貸的方式獲得資金融通的支持,其中以P2P網貸為代表。由于網絡信貸融資方式打破了傳統金融地域和時間的限制,有效的降低了壞賬率,使傳統商業銀行的信貸融資這一核心業務面臨威脅。
1.銀行在小微企業的信貸領域的市場份額緊縮。小微企業融資難是一直存在的問題,由于其體系不完整以及資金規模不大的特點,出于風險考慮銀行愿意貸給小微企業的資金少之又少,加上銀行零售貸款審批手續復雜、耗時費力,難以滿足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在多種因素下,小微企業由于融資問題發展緩慢。而網絡借貸平臺利用積累下來的大量數據對小微企業的信用等級做了評定,降低壞賬率的同時又給小微企業提供了資金支持。根據網貸之家和盈燦咨詢共同發布的《2016中國網絡借貸行業年報》顯示:“2016年,我國網貸行業成交量達到了20638.72億元,較2015年相比增長了110%,P2P網貸行業歷史累計成交量突破了3萬億元,單月成交量更是突破了2000億元。”越開越多的中小微企業選擇網貸平臺進行融資。由此,銀行在小微企業的信貸領域的市場份額緊縮,銀行的活期存款數額下降,銀行的核心業務將受到挑戰。
2.銀行傳統融資業務的經營模式受到沖擊。一直以來,商業銀行的融資業務模式都是一手攬儲,一手放貸,一些中小客戶群被銀行所忽略。而網絡借貸憑借其方便快捷、準入門檻低等特點,恰恰吸引著這些客戶群。資金供求雙方可通過網絡借貸平臺實現直接接觸,信息不對稱的弊端被解決,融資效率得到有效提高。這種新興互聯網經營模式的出現,沖擊著銀行傳統融資業務的經營模式。
三、商業銀行的對策分析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互聯網金融已經對傳統商業銀行造成沖擊,面對互聯網金融的強勢競爭,商業銀行必須做出本質的改變去提升自己的競爭力,
以下從經營理念、加強合作和重視創新等方面提出建議。
(一)提升服務質量,重視客戶體驗
由于銀行服務質量參差不齊,程序復雜,人們需要來回往返于各個商業銀行辦理業務,需要復雜的程序,加上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一項簡單的交易也會耗時許久。所以商業銀行要始終貫徹“客戶是第一位”的理念,精簡業務流程,提高服務質量,滿足客戶個性化的需求,以優質服務贏得市場,贏得客戶。
(二)主動擁抱互聯網,構建電子商務平臺
首先,商業銀行需要把握好大的趨勢,積極與互聯網機構合作,利用大數據技術,掌握信息流,把握信息來源,組建并創新電子商務平臺。傳統商業銀行介入電子商務平臺,有著許多的優勢,例如銀行擁有足夠的資金,不會出現資金短缺的問題。同時,商業銀行的運營模式決定了它能夠有較好的客戶資源,在傳統商業銀行的融資者中必定有著制造業企業,又有著大量的個人客戶,這代表著它具有了好的貨源以及不少的買家,這使其在電子商務平臺的發展中能夠獲得諸多便利。
(三)加快金融產品創新
商業銀行經過長期以來的發展,擁有信息優勢、風險控制能力優勢、信用優勢。商業必須繼續鞏固這些優勢,利用這些優勢去加大產品創新力度,建立起高效的信息平臺,挖掘市場潛在的金融需求,借助大數據技術強大的分析能力,積極推出新的金融產品,為客戶提供針對性的金融服務。
(四)注重人才培養
未來商業銀行與互聯網企業間的競爭將會愈演愈烈,而人才是銀行的核心資源,因此商業銀行必須重視人才的培養。在招聘時多錄用一些復合型人才,并定期對員工開展技能培訓,使各類員工的資本價值得以提升。只有這樣才能在競爭中保有優勢。
四、結束語
目前,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尚不完善,還存在這諸多的問題,但已經對商業銀行產生了較大的沖擊。因此,商業銀行必須看清當下形勢,緊跟時代步伐,積極開放的去面對互聯網金融的挑戰,加強與互聯網機構的合作,加快轉型步伐,繼續鞏固自身的優勢,同時利用互聯網彌補劣勢,才能在殘酷的競爭中保持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輝.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對貨幣政策有效性的影響.北方經貿.2016(3).
[2]陳宜賢,洪璐,汪柳蘇.互聯網思維對銀行業經營模式的影響與轉型研究.經營與管理.2014(12).
[3]汪春紅.第三方支付模式初探.企業研究,2013(7).
[4]汪敏成.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的影響分析.中國商貿.2014(9).
作者簡介:張生(1995-),男,漢族,安徽財經大學在讀本科生,研究方向:金融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