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小芳
[摘 要]生本教育理念是指將學生當作教學的主人,以學生為本進行教育,主張一切為了學生,以學生的學習需要為基本出發點,尊重學生,理解學生,更尊重學生的個性特征,因材施教,小學語文教學中積極深入的貫徹和執行生本理念對于小學生語文知識的學習、語言應用能力的提高都有著重大的意義,這不僅符合小學語文教學的理念,對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來說,也是極其必要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生本理念;途徑
一、生本理念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應用的必要性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能以“生本”理念進行教學,能使小學在參與中喜歡上語文學習,并可提升教學效果。
1.貫徹生本理念是新時期對小學語文教育的必然要求
小學語文教學承擔著培養小學生基礎語文素養、語言溝通與理解能力、基本道德認知能力的重要任務,是兒童語文綜合能力培養的基礎階段。新時期,國家對教育領域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傳統小學語文課程教育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對小學生語文綜合能力培養的要求,教學理念的改革與教學質量的提升刻不容緩。生本理念不僅能夠充分調動小學生在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也能夠引導和幫助小學生樹立起課堂主人翁的意識,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意識與能力,并為其未來自主學習活動打下堅實的基礎。
2.貫徹生本理念是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
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容易使學生失去興趣,尤其是對于小學生而言,因其年齡特征,具有著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特點,如教師在課程設計中沒有充分考慮到小學生的心理特征,不能營造出良好的課堂氛圍,就有可能導致小學語文課堂出現學生溜號、不注意聽講、課堂秩序混亂,或者學生對語文知識缺乏興趣,知識掌握不扎實,教學效果不理想的問題。生本理念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可以充分從學生角度出發,進行課程設計,開展教學活動,通過良好的課堂氛圍的營造,以及有趣的教學內容設置,充分吸引學生的興趣,激發他們主動參與學習的熱情,使語文課堂充滿趣味,課堂秩序也能夠得到有效保障,進而提升教學效果。
二、貫徹生本理念的有效途徑
1.師生關系是貫徹生本理念的前提
很多學生會懼怕教師,有時在學習時不主動參與,不是不會不是不想,大多是不敢,這種情況限制生本理念的貫徹。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將這這種情況解決,其實學生參與熱情較低簡單來說是因為與教師沒有形成良好的關系,因此才造成了這種情況。所以教師要做的是要和學生之間形成良好的關系。平等的的環境師生良好關心形成的先決條件。教師需要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沒有那么高高在上,和他們是平等的。例如在請學生回答問題時,大多會害怕教師叫到自己,怕因為自己回答錯誤而受到批評,那么教師在提問時可以用探討兩個字來表達,學生在聽到探討兩個字后,在心中會有一種特別的思想,他們會感受到老師是想聽聽我們的意見,既然是意見錯了也不會被批評,那么學生就愿意參與了,生本理念就能貫徹下去了。
2.合理設計教學過程
教師在教學前都會將自己想要開展的課程進行合理的設計,但大多教師在設計時將自己要講解的內容設計的過多,那么生本理念就無法貫徹。教師了解自己學生的能力,在進行設計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能力進行教學過程的設計,在設計時,盡量減少自己的參與率,將學生能參與的內容設計的多一些,讓學生的主體性得以體現。字詞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一項,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的設計時可以這樣做,既然想讓學生多參與,那么就可以采取學生的意見,教師可以列出幾種教學方法,讓學生去選擇自己喜歡的,或者讓學生自己提出方法,教師選擇合適的進行采納。在采取了學生的意見后進行設計。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意見設計成幾個環節,例如區分字音,教師只需引導學生進入到這個環節,讓學生自己選擇方法去區分字音,最后教師來進行整體的檢驗就可以了,這樣的教學過程是學生選擇的,那么在學習時,學生會愿意參與,學生自然就成為了課堂的主體。這樣就能有效將生本理念貫徹到教學中。
3.具有針對性的教學
重視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性,選擇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式,這樣更有利于學生多樣性的發展。每個學生都擁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比如有些學生語言發展較強,所以擁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而有些學生因為讀過的書較多,在情感方面比較細膩,所以擁有較強的寫作能力。若教師對于學生家庭環境和認知方式還有興趣以及個性等較為忽視,采取相同的教學方式,那么將會抹殺學生們的個性差異。使那些剛步入學校時本來有著千差萬別的學生,畢業之后成了統一的產品。所以說基于新課程教學課堂必須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性,讓每一個學生們都能夠將其個性充分展示出來,進而對學生多樣性發展起到促進的作用。
在之前課程教學活動,教師不管是哪門學科都采用統一的標準去要求學生,對于學生個體之間存在的差異較為忽視,使那些學習游刃有余的學生沒有辦法在課堂學習中得到滿足,那些學習較為吃力的學生因為無法達到教師設定的學習目標感到十分痛苦,從而失去學習的信心,嚴重的甚至會導致人格上的扭曲。所以說成人學生在程度方面存在差距,就能夠采取同樣的形態去對待不同的學生,給予其同樣的贊揚與鼓勵,這樣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感受到學習愉悅,進而感受到成功的體驗。
4.組織評價,促使學生積極參與
評價是課堂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大部分的小學生在學習中很難長期地堅持,這就需要教師不斷的肯定與鼓勵。在每一節課的教學結束后,教師都可以組織學生對所學的內容進行總結與反思,以便于學生清楚自己的學習情況,課下也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查漏補缺。然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互評,通過同學之間的評價幫助學生更為客觀全面地看待自己的學習狀況,也促使其他的學生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最后教師可以進行評價,針對課堂上的學生的學習情況、課堂采用的教學方法等與學生進行探討,以便更好地設計接下來的教學。
教師在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時,要注重多采用激勵性、肯定性的語言,讓學生也認識到自己的進步,感受到教師的關注,促使其內心對語文學習產生強烈的欲望與濃厚的興趣。進而使其在今后的學習中能夠積極地與教師交流,主動地參與課堂,真正地體現出語文課堂生本教育的理念,以適應新課程改革的潮流。
三、結語
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生本課堂的構建具有重要意義,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立足于學生,為學生搭建一個張揚個性、釋放自我的舞臺,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實現生與生之間、生與師之間有效的、優質的互動,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課堂貫徹“生本”理念的途徑[J].寧翠娥.大慶社會科學.2012(06).
[2]淺談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J].梁敏.經貿實踐.2017(06).
[3] 何術麗. 淺談生本理念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5,(18):40.
[4] 楊麗萍.“生本教育理念”在高職教學中的運用——以小學語文教學法為例[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4,(04):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