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幾年來,我國商業銀行流動性過剩問題愈演愈烈,具體表現為商業銀行的存貸差加大、超額準備金攀升、金融市場利率走低等。本文通過對流動性過剩的現狀描述,作出對流動性過剩的成因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應對對策。
【關鍵詞】商業銀行 流動性過剩 解決對策
一、我國商業銀行流動性過剩的現狀分析
商業銀行的流動性,指商業銀行手中所擁有的隨時可以用于對外投資的資產。流動性過剩,通常指商業銀行存放于中央銀行的超額存款準備金和庫存現金。近幾年來,我國商業銀行流動性過剩的問題越來越嚴重,這樣不僅影響到商業銀行自身的經營水平和盈利能力,還會對整個金融體系的協調穩定發展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
二、我國商業銀行流動性過剩現狀
隨著我國經濟的速猛發展,銀行體系的全面發展和機制逐漸完善,商業銀行流動性過剩問題已經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注意,具體表現如下:
(一)存貸差持續增大
存貸差是指商業銀行吸收存款額與發放貸款額之差。從央行公布的近幾年的數據顯示,2015年7月金融機構存款額為1379172.56億元,貸款額為960035.02億元,其存貸差為419137.54億元。2015年1月金融機構存款額為1264302.85億元,貸款額為892929.62億元,其存貸差為371373.23億元。2014年7月金融機構存款額為1153784.07億元,貸款額為832601.84億元,其存貸差為321182.23億元。而2014年1月存貸差為282758.54億元,2013年7月和1月存貸差分別為298166.1億元和269634.41億元。這些數據顯示,我國存貸差在持續增大。由此,可看出我國商業銀行流動性過剩的問題愈加嚴重。
(二)超額準備金過高
超額準備金過高對銀行中介的流動性大小產生了直接的影響,它也是商業銀行流動性過剩的一種表現。在2012年年底,金融機構的超額準備金率比上年末高出了1.0個百分點,上升到了3.3%,并且伴隨著商業銀行超額準備金總量持續增長的現象。2012年人民銀行連續兩次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其動機是為了穩定經濟,但是也導致了我國商業銀行超額準備金率的上升。超額準備金過高,加大了央行的支付成本,同時也降低了其制定的貨幣政策傳導效果。
(三)貨幣市場利率走低
目前我國處于一個不成熟的資本市場,而商業銀行也只能將大量得過剩的資金投入到貨幣市場中,從而導致了我國貨幣市場的收益率水平有所降低。從近幾年7天同業拆借利率來看,2013年6月7天同業拆借利率為6.98%,2014年1月為4.48%,2014年12月為4.46%,2015年1月為4.11%,而2015年5月7天同業拆借利率為2.35%。由上述這些數據顯示,我國7天同業拆借利率呈一定下降的趨勢。由此可看出我國7天同業拆借利率近來小幅下降。又從7天質押式回購債券的加權利率來看,2013年11月7天質押式回購債券的加權利率為4.52%,2014年11月為3.24%,而到2015年5月直接下降到2.52%,總體呈下降趨勢。
三、流動性過剩的原因分析
從各方面來看,導致我國商業銀行流動性過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一)外匯占款的增長迅猛
從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來看,2011年外匯占資產項目比重比為82.70%,2012年為80.35%,2013年和2014年分別為83.29%和80.02%。由上述數據可以看出,2011年到2013年我國外匯占比上升,雖然到2014年有所下降,但是其比重也是相當大。資本項目和經常項目收支是影響我國外匯占款的主要因素。資本項目和經常項目的雙順差導致了我國外匯儲備的快速增長,在我國現存的匯率制度下,基礎貨幣數量的被動增加,從而使商業銀行流動性增加。由于外匯占款的增加,作為商行主要存款來源的基礎貨幣量也被動大幅增加,從而導致了商業銀行出現流動性過剩的問題。
(二)我國居民的儲蓄存款過高
在2011年12月,我國居民儲蓄存款為347400.78億元,占各項存款總數的42.02%,占2011年GDP的73.43%。2012年12月,我國居民儲蓄存款為403704.44億元,占各項存款總數的48.83%,占2012年GDP的48.83%。而2013年12月,我國居民儲蓄存款為451826.58億元,占各項存款總數的42.40%,占2013年GPD卻高達79.43%。我國長期保持高儲蓄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方面,一方面,我國人口總數中青年和中年人口占比較大,且他們的高消費的同時,也存在大量高儲蓄的現象,絕大多數人選擇了延期消費的方式;另一方面,我國的消費金融不發達。發達的消費金融可以有效降低一國的儲蓄率。總而言之,以上兩方面作為我國居民儲蓄存款偏高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我國商業銀行的流動性過剩問題。
四、流動性過剩的解決對策
我國銀行體系自身的矛盾是造成流動性過剩的根本原因,想要以最有效的辦法解決該問題,必須首先從銀行自身出發,提高金融產品的創新和風險管理能力。
(一)減少外匯儲備過高壓力
一方面,央行應該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央行降低超額準備金率,這樣銀行就會將大量的資金轉向貨幣市場,將資金投入到貨幣市場中,從而降低了貨幣市場利潤,同時也減少了國際投機者資金的進入。另一方面,調整我國進出口結構。通過調整進出口結構來緩解貿易順差所帶來外匯儲備過高的壓力,同時加大高新技術產品的進口,并加快人民幣匯率制度的改革。
(二)轉變居民的消費觀,降低儲蓄率
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但經濟增長中投資和出口所占的比重卻遠遠超過了消費,因此,形成了一個高投資、高出口和高儲蓄的局面。再加上我國金融市場的落后,從而導致我國商業銀行擁有大量的資金。由此可以得出,轉變居民的消費觀,降低儲蓄率,可以從根源上有效解決流動性的過剩問題。
(三)商業銀行應增強自身專業實力,提高服務素質,強化發展意識
商業銀行如果還只是開展傳統的業務,這樣已經不能滿足客戶的要求,必定會被市場淘汰。既然我國商業銀行存在這么多過剩的流動資金,可以利用這些資金,創新金融理財產品,推出一些理財產品,這樣不僅可以提高自身利潤,又可以吸引客戶,從而增強自身的市場競爭力,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流動性過剩的問題。
(四)加速金融產品創新
加快消費信貸產品的創新,大力發展中間業務,加大負債產品的創新。同時,利用過剩的存款,大力發展以個人理財業務等產品,以替代傳統的負債業務。
參考文獻
[1]陳鋒.我國商業銀行流動性過剩問題探究[J].金融研究,2008(10):202.
[2]高廣志.從存款準備金角度分析金融機構流動性過剩問題[J].財會月刊,2012(29).
[3]陳艷萍.對我國商業銀行業流動性過剩問題的探討[J].北方經濟,2012(10).
[4]祝捷.流動性過剩的影響及中央銀行的措施[J].現代經濟信息,2012(07).
作者簡介:楊靜(1993-),女,漢,重慶人,研究生在讀,重慶工商大學,投融資理論與實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