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湧
摘 要:近年來,我國對國內的各項發展提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教育教學方面重視新課程改革,也是課程結構的改革,足以說明在目前教學中調整教學結構,規劃教學重點,劃分教學層次非常重要。而語文課程改革中,重要的一項便是語文作文的改革,要求教師能夠根據學生的特點和能力,在語文教學任務的基礎上,盡量提高學生個性化寫作水平,逐漸縮小學生之間的寫作差距,突出特色。結合教學經驗淺談如何實現初中語文作文分層次教學。
關鍵詞: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分層次
我國在對教學的改革過程中,最重要的一環是對教學主體的突出,即突出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并關注他們的個性化成長,滿足個性化要求,強調因材施教。與此同時,因為“大班額”的問題,因材施教在很多地區落實困難,教師面對的學生群體比較大,導致教學任務較重,每個人分配的教師精力相對較少,自然難以做到個性化教學。在這樣的教學背景下實施分層次教學,從客觀上進行科學劃分,以層次性、小組性的方式實現個性教學,將個人特點變成群體特點,減少工作量,從而提高工作質量。這對提升語文作文的教學效率有很大幫助,自然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有許多技巧和方法。
一、科學分層,確立合理的層次目標
對學生分層,不是確定寫作的分層,而是針對學生目前的寫作能力進行恰當輔導,使教育水平能夠保持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教師在分層之前需要將這一目的告知學生,保證學生的認識正確,同時也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學習自信心等。隨后通過測驗,科學分析學生的寫作能力,并據此進行分層?;痉譃榛A層次、良好層次和優秀層次,然后針對這三個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寫作目標。對于基礎層次的學生來說,要求能夠組織順暢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并且使自己的表達不脫離寫作主體;良好層次的學生則要做到修飾和完善自己的表達,使整篇文章有一定的邏輯性,能表達出自己的思想,展示寫作意義。優秀層次的學生則要求文章有真情實感,可以感動他人,產生代入感。同時,要有意義和寫作價值,并且邏輯性好,文章有遞進性,結構嚴謹,讓人可以產生美感。在這樣的要求下,指導學生完成相應的寫作任務,并據此給予分數,進行針對性的指導。這樣學生都能夠感受到在自己層次上的進步,能夠培養寫作自信,積累寫作熱情,同時也實現能力的逐漸提高,讓學生“跳一跳摘個桃”。
二、共性與個性結合,完成大中小目標
即使進行分層次教學,也要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集體的一分子,要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展現自己的個性,在接受自己的情況下才能有所進步,才能發現自己的優點。實現共性和個性的結合,既要看到學生之間的能力不同,又要明確學生之間的共性。比如,在語文作文課堂導入時,對學生是一視同仁的,個人表達能力不同,但是在情感方面沒有優劣,認識角度不同,不代表有高低之差。要幫助學生樹立這種意識,在自己層次上寫出優秀的文章。確定某次寫作主題時,可以讓學生自行設定目標,經過老師的修改和完善之后,學生要在寫作過程中完成此項目標。或者是給班級確定一個大的寫作目標,每個學生完成部分或是小目標,從而突出每個學生的作用,培養他們的集體榮譽感和主人翁精神。其次,要組織課堂討論,每個學生的側重點不同,基礎層次的學生可以從表面討論,這樣對寫作要求比較低,但也是重要的寫作思路,優秀層次的學生則要深挖作文意義,寫出深度來,一方面增加了困難,另一方面也具有挑戰性。而在這個綜合任務完成的過程中,每個學生的能力都得到了鍛煉,且目標都逐漸完成,尋找到自己在寫作方面的自信,這也是一種進步,是一種教學成果。
三、結合語文課文教學,貫徹分層次理念
分層次的語文作文教學,自然在語文課文教學中也要盡量保持一致,產生相同的教學效果。語文課文學習是對寫作思維的啟發和引導,有利于幫助學生尋找正確的寫作順序和習慣,培養良好的寫作思維。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難以實現每個層次的學生單獨上課,因此結合語文寫作,可以進行靈活的課堂活動安排。對于基礎比較好的學生,可以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文章,然后自主寫作,確保他們思維的獨立性和創造性,減少相互之間的干擾,并提高他們的創造性和寫作的開放性。而對于基礎層次的學生,教師要給予一定引導,使其寫作思路順暢,可以表達出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
總之,初中語文作文教學要把握學生的寫作能力,并據此進行分層次教學,保證每位學生都能在自己基礎上有所進步和提高,培養寫作愛好和文學愛好,愛讀書,愛寫作。
參考文獻:
[1]袁開鞠.如何在初中作文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J].試題與研究(新課程論壇),2012(29).
[2]黃萍.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如何進行分層次教學[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3).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