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稅收入顧名思義是稅收以外的收入,具體是由各級政府、國家機關、事業單位、代行政府職能的社會團體及其他組織憑借政府權力、政府信譽、國家資源、國有資產或通過提供特定公共服務、準公共服務獲得的財政性資金,是我國財政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隨著近些年我國減稅改革的進行,非稅收入占比有所上升,特別是在地方財政收入占了相當比重,可以說非稅收入在組織財政收入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作為保證非稅收入上收下用的程序,非稅收入征管是我國財政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且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實現非稅收入征管的信息化是提高征管效率的有效途徑。
一、非稅收入征管現狀
非稅收入的征管隨著經濟發展背景的改變以及財政體制改革進程不斷改進完善。
1996年的“收支兩條線”管理方法確立了非稅收入“征收管理規范化,支出管理預算化,票據管理程序化,監督檢查法制化”的征管模式。收支兩條線的管理方式主要對象是行政事業性收費和罰沒收入,即執收執罰部門按相關規定上繳全額行政事業性收費和罰沒收入至國庫或預算外資金財政專戶,同時當執收執罰部門需要使用資金時,由財政部門根據執收執罰部門的具體資金需要進行核實通過后,從國庫或預算外資金財政專戶撥付。
為了進一步提高非稅收入征管的嚴密性、有效性和精細化,經過對非稅收入征管的深入探索,以實現政府財政性資金“國家所有、政府調控、財政管理”為目標,2004年,財政部確立了“單位開票、銀行代收、財政統管、實時監督”的非稅收入管理體制,推進了財政票據電子化、非稅收入收繳管理的信息化。收繳相分離管理體制的實施,可以看做是非稅收入征管信息化的政策開端。
可以看到該系統大致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財政部門與執收部門之間票據的管理系統,主要是用于管理財政部門對非稅收入票據的發放、執收部門對票據的領用以及執收部門對舊票據的核銷;另一部分是繳款人與代收銀行之間非稅收入繳款的管理系統,主要就是用于繳款人繳納非稅收入。另外代收銀行又與財政部門聯網,繳款人通過代收銀行的繳款記錄會生成電子對賬單自動傳送至財政部門的服務器上。
二、非稅收入征管信息化存在的問題
隨著財政體制改革的深入以及非稅收入征管方式的改進,電子發票逐漸取代手工發票,票款分離基本得到實現,非稅收入征管有了很大的規范,在網絡技術的運用下信息化程度不斷加強。但從信息化的覆蓋范圍以及信息傳遞效率和反饋情況來看,非稅收入征管信息化仍存在著許多問題,還有需要改進和完善之處。
(一)票據使用不規范
目前非稅收入票據包括非稅收入通用票據、非稅收入專用票據和非稅收入一般繳款書。其中,非稅收入通用票據是指執收部門征收非稅收入時為繳款人開具的通用憑證;非稅收入專用票據是特定執收部門征收特定類別的非稅收入時開具的專用憑證,主要包括行政事業性收費票據、政府性基金票據、國有資源(資產)收入票據、罰沒票據等;非稅收入一般繳款書則是指實施非稅收入收繳管理制度改革的執收單位收繳非稅收入時開具的通用憑證。
由于長久以來的傳統思想,一些執收部門重視預算內資金而忽視預算外資金,導致對非稅收入認識不足從而使得非稅收入征管中問題層出不窮,特別是因為執收部門票據使用人員對于非稅收入票據認識不夠造成使用票據時不按規定、不合規矩,像違反規定轉讓、代開票據,未按規定保存票據、遺失票據或是使用票據時未按具體用途選擇合適的票據種類等現象在實際征管過程中比比皆是。
(二)信息化覆蓋范圍不全面
經過一系列的改革,目前我國非稅收入征管已實現電子發票取代手寫發票、以銀行代收制實現票款分離,大大提升了征管效率。但從前一部分的流程圖也可以看出,非稅收入征管的信息化是不完全的,僅在財政部門與執收部門間票據管理路徑、繳款人與代收銀行間繳款路徑是打通的,而票據管理路徑與繳款路徑之間尚未實現信息化,就導致三方面的問題:
1.降低了執收效率。由于從執收單位到代收銀行之間的信息化路徑尚未完全實現,從單位開票到銀行代收之間環節相脫離,因此執收銀行在進行代收款時,需要對執收部門的開票信息進行二次錄入,當非稅收入代收業務數量較多時,容易出現信息錄入錯誤,且由于信息未實現全環節的傳遞,為避免由于信息源不同造成的誤差,代收銀行還要與財政部門以及執收部門進行手工對賬,大大降低了征管效率。
2.財政部門對執收部門的監督無力。由于從財政部門到繳款人之間的信息化路徑尚未完全實現,從財政部門票據發放到執收部門票據填開之間環節相脫離,造成財政部門不能實時監控執收部門的非稅收入票據使用情況,無法及時掌握執收部門非稅收入票據的開票項目、標準或是其空白票據使用情況。
3.執收部門對繳款人的監督無力。由于從執收單位到代收銀行之間的信息化路徑尚未完全實現,從單位開票到銀行代收之間環節相脫離,執收部門無法及時了解繳款人的繳款情況。其唯一途徑是像財政部門索取生成的電子對賬單進行核實,同樣降低了征管效率。
(三)繳費缺乏多元化渠道
目前,絕大部分的非稅收入繳費只能通過代收銀行柜臺辦理,暫時未開通其他繳費方式(例如自助繳費終端、網銀繳費等),就出現了“點難找、隊難排、費難繳”的問題,不僅給繳款人帶來了不便,降低了征管效率,而且柜臺辦理也造成大量人力物力的浪費。
三、“互聯網+”背景下非稅收入征管信息化的推進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以及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實現非稅收入征管的完全信息化是提高征管效率的必經之路。特別是2015年國家提出“互聯網+”的概念,更是掀起了各行各業實現行業信息化、數據化的熱潮,在此背景下加快非稅收入征管的信息化建設、實現信息化全環節覆蓋順應了時代發展的要求。
(一)樹立正確的非稅收入征管理念
我們可以看到在非稅收入票據使用中出現的各種不規范現象,絕大部分可以歸因于執收部門不重視、不了解非稅收入征管的相關政策規定,因此要杜絕非稅收入票據使用的不規范行為,就要從源頭上使各執收單位樹立起正確的非稅收入征管理念,使他們認識到非稅收入也是我國財政收入重要來源之一。
在為各執收單位樹立正確非稅收入征管理念的同時,財政部門也要加大對各執收單位非稅收入征管相關規定的普及教育,實時傳播新政策、新改革,督促各執收單位、各非稅收入票據使用人員掌握票據使用的規定和注意事項,從而減少票據的不規范使用。
(二)實現全環節信息化
目前非稅收入征管流程在財政部門與執收部門間票據管理之間環節、繳款人與代收銀行間繳款之間環節已經實現了信息化,但這兩部分之間尚未實現信息化,因此要克服信息不完全化帶來的諸多弊端,就要打通這兩部分之間的信息化渠道。
由于我們繳款主要依據票據,因此可以構建一個以票據流通為指標的非稅收入征管體系,即這個系統中可以進行票據的發放、領用、填開、核銷、回執等操作。首先,由財政部門在系統中進行票據的發放;然后需要領用票據的執收部門在系統中提出申請并領用,領用成功后即生成一個領用單號,財政部門在系統中輸入該單號后可以查詢該單號下領用票據的具體使用情況;其次,執收部門在跟繳款人開具該單號下票據時,需填明具體的繳款單位和數額才能開具成功,生成子單號,執收部門能根據該子單號查詢繳款人的繳款狀況;最后一步是繳款人的繳款,可以在系統中開發網上支付功能,繳款人在收到執收部門開具的票據后在系統中進行確認即生成相應的付款單號,根據該付款單號,繳款人可選擇付款方式,即網上支付或是現場支付,這樣繳款人就可以根據自身狀況來選擇合適簡便的繳款方法,大大提高了征管效率。
以此建立起來的票據管理系統實現了財政部門、執收部門、繳款人以及代收銀行之間信息的聯通:財政部門能憑借執收部門的領用單號實時查看執收部門領用票據的使用情況;執收部門能憑借為繳款人開具票據的子單號實時查看繳款人的繳款情況;終端繳款方式的網絡化既緩解了繳款人繳款不便的難題,也減輕了代收銀行的負擔,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實現了非稅收入征管的完全信息化。
參考文獻
[1]陳仁義.基于網絡支持的政府非稅收入管理信息系統建設路徑探究[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4(4):109-110.
[2]龔峻峰.新形勢下的財政非稅收入征管審計[J].審計&理財,2014(5):12-13.
[3]山東財政廳.非稅征管新幫手——山東淄博“互聯網+”非稅模式探索[J].新理財,2015(8):56-57.
作者簡介:王雪梅(1979-),女,漢族,安徽阜陽人,供職于阜陽市潁州區非稅收入征收管理局,研究方向:非稅收入征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