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鑫

摘 要:數學是一門理性學科,學生需要具備很強的邏輯思維能力才能學好數學。初中數學相比小學數學,在內容和難度上都提高了很多,對學生思維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針對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提出了幾點數學課堂教學措施,意在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關鍵詞:初中數學;思維能力;綜合品質;培養
在教育的不斷改革下,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品質,需要教師采用新的教學模式,將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中,在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同時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深度。如何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采用正確的教學模式,是數學教師面臨的難題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引導學生產生質疑與討論
愛因斯坦說過:“發現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將學生放在課堂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對數學知識點產生質疑并進行討論,這對初中生思維邏輯能力的培養有很大的好處。學生是課堂活動的中心,初中數學意在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案例進行適當的引導,讓學生能發現問題的本質,進而提出質疑,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有助于他們思維能力的深度提高。
例如,在進行初中數學“全等三角形”教學中,教師利用書中“觀察幾幅圖形有何特點”的例子,讓學生發現每組圖形都是相同的,當學生發現這個特點后,教師應該在PPT上展示幾幅現實生活中兩兩看似能重合在一起的圖形,比如照片、樹葉、三角形積木等,讓學生觀察它們是否能完全重合,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必然會想到如何利用有限的條件作為判斷圖形重合的依據,讓學生對兩個圖形能否重合以及是否僅靠視覺觀察而得出結論提出質疑,教師進而與學生就“兩個圖形應該具有什么樣的條件才能判斷是全等”的問題進行討論,進而引出新課“全等三角形的判斷依據”。讓學生帶著自己的質疑與教師進行討論,深刻思考教師所傳授的新知識,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有助于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提升。
二、提高運算能力,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培養學生對數學概念、原理本質等抽象知識的掌握,還要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而學生的運算能力是反映學生思維靈活性的重要表現形式。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對學生的計算速度提出要求,通過運算能力的提升培養學生的思維靈活性,擴大他們的思維聯想空間,使他們面臨難題的時候能建立自己的思維空間,快速找到適合自己的解題思路并進行解題。例如,在進行“正弦定理”的教學中,教師在要求學生牢記標準的正弦定理■=■=■=2R(R為三角形外接圓的半徑)的基礎上,還要讓學生牢記正弦定理的兩個變形公式a=2RsinA、b=2RsinB、c=2RsinC和sinA∶sinB∶sinC=a∶b∶c,在學生掌握正弦定理及其變形公式之后,教師要給出幾道經典例題,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一來可以檢測學生對正弦定理知識的掌握情況,二來也可以鍛煉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三、培養學生對比分析能力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的對比分析能力,讓學生在不同數學知識的對比中發現相同點和不同點,擴展學生的思維空
間,讓學生在解題過程中不被固定的模式所限制,讓學生尋找更快的解題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不同題型的對比,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探索,形成獨屬于自己的解題思路,不盲目跟從教師的教學模式和解題思路。例如,在進行“解全等三角形問題”教學中,一般多利用輔助線解答問題,教師可以將幾種不同的輔助線作法題型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在不同題型的對比中分析輔助線具體應用的方法,并且通過所學輔助線的作法思考能否用別的方式作輔助線進行問題的解答,并將兩種方法進行對比,發現較優的解題方式。學生在進行三角形輔助線不同題型的對比分析中,可以總結出遇到不同的圖形該用哪種方式更加簡便快捷,比如遇到三角形的中線時可以延長線段與原中線長度相等,構造全等三角形進行解題。培養學生的對比分析能力,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深度,讓學生能靈活運用適宜自己的解題思路
解題。
總之,初中數學著重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時刻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數學是門偏冷的學科,沒有語文富含情趣的語言,沒有英語生動的詞匯,它是由一個個數據構建起來的思維殿堂。因此,教師在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同時,也要注意運用新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充分發揮課堂主導作用,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行思維能力的拓展,讓思維品質推進學生數學學習的進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霍海鷹.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J].學周刊,2014(16):109.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