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寒
摘 要:隨著新課改在現代教育中的不斷推行,當前的初中課程教學在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教學活動的設計上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新課改所倡導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觀成為當前初中英語教學重要的方向指導。初中英語是一門語言類基礎課程,主要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基本的英語實際運用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在初中英語的教學過程中不斷滲透相關的文化氛圍,落實初中英語教學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初中英語;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現階段初中英語仍然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基礎通識類課程,但不同于語文和數學,英語作為一門語言類課程,具有其特殊的文化背景,如果在教學中單純依據教學大綱對教材中的重要知識點、重點詞匯、句型等進行講解,以簡單的中文翻譯作為課程的主要內容,大部分學生是無法直接完全掌握相關英語知識的。因此,如何轉變教學方式,通過教師引導讓學生在初中英語學習過程中對英語產生濃厚的興趣,有自己真實的情感體驗,成為當前初中英語教學中的主要問題,本文從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態度情感與價值觀出發,提出幾點建議。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作用
在初中各類課程設置中,英語是唯一一門區別于語文課程的語言類課程。對于大部分初中學生來說,小學階段對于英語只是簡單接觸,小學階段的英語學習只停留在簡單的英語單詞、日常的英語詞組和一些英文童謠的練習上;而初中階段的英語教材增加了許多英語對話、課文,重點的學習項目增加了語法等相對枯燥的理論知識。學生在這個年齡階段身心各方面都不太穩定,很容易因為課程內容枯燥而對英語缺乏興趣。因此,教師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重滲透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新課程改革的進程不斷加快,英語教材也隨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改變了原有的以單詞、詞匯、句型為主的生硬的內容,新入編的英語課文選材相對廣泛,涉及英語國家的相關人文背景、風俗習慣,教材的編排在一定程度上注意到了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及時和教材進行對接整合,通過在課堂上介紹一些相關文化背景、生活習慣、風土人情等,讓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有一定的情感基礎,在文化背景的基礎上開始一門新的語言學習,對初中學生學習英語課程具有重要意義。
二、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目標培養
1.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為學生設立交流的平臺
傳統的英語課堂教學一般以“講授式”為主,通常的教學環節都是教師放錄音或者為學生示范朗讀,學生對英語單詞、英語課文進行跟讀,然后教師再對課文進行簡單的翻譯,勾畫出重點句型、重點短語等主要的教學內容,讓學生作為課后鞏固練習。學生對英語的學習停留在基礎的讀、寫、背環節,而這些相對呆板的教學方式忽略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學生無法主動參加到英語教學環節中,缺乏自主的學習體驗。針對當前的現象,教師應該真正認識到英語教學的目標即培養學生的英語實際交流能力,在課文的對話過程中,讓學生分小組、分角色進行朗讀或者對對話的情境進行模擬,用自己熟練的英語方式表達出來,這樣引導學生加入到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加深了學生自己的英語學習體驗,為學生提供了英語學習的平臺,提高了學生的英語實際交流能力。
2.設計豐富的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情感體驗
現階段的初中英語教材中選取了許多文化差異類的內容,比如一些中西方節日的介紹、中西方生活習慣的不同、中西方學生不同的校園生活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僅將課文內容進行復述,還要多關注一些課外的與教材內容有聯系的相關知識鏈接,為學生提供一些豐富的課外資源,讓學生對所學的外國文化有更多、更廣泛的了解。同時,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自己的情感態度,例如,在教課過程中關注學生的個人觀點,對一些西方節日的印象、對一些西方習慣的認識等,通過學生各抒己見來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豐富學生的語言學習背景,為學生的語言學習提供良好的情感基礎。
英語是一門語言類學科,其科目所帶有的特殊性質決定了其課程設置的主要目標,即學生的英語實際運用能力、英語的正常交流和表達能力。對于大部分初中生來說,英語學習不同于母語學習,在學習過程中缺乏語言環境的訓練,在學習方法上缺乏直觀的體驗,因此,教師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要以不同的文化背景、文化內涵為基礎,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教師應該主動引導學生進入英語學習的文化情境中,發掘教材中對于異域風俗、異域習慣、異域文化等方面的情感,通過學生體會到的真實情感來溝通母語與英語之間的差異,從而使學生在課堂的自身體驗中學習語
言,真正提高英語的實際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韓鋒,鄧鳳華.情感教學:英語教學的法寶[J].內江科技,2011(2).
[2]李黎明.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情感教學[J].中學英語園地(教研版),2011(4).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