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1820年,在希臘愛琴海的米羅斯島上發現了一座大理石雕像,它是那樣優美、端莊,簡直美得使人無法想象。考古學家經過研究、爭論,一直認為這座雕像雕刻的是愛和美的女神阿弗洛狄特。因為雕像在發現時折斷了兩個手臂,女神阿弗洛狄特的名字叫做維納斯,于是后來人們就稱它為“斷臂的維納斯”。這座雕像自從發現以后,一百多年以來一直被公認為女性中最美的一尊。斷臂的維納斯是美的,人人都承認,但她為何是美的,許多人未必能說的出,筆者認為她的美主要體現在結構美,人性美,完整美三個方面。
關鍵詞:“斷臂維納斯”;結構美;人性美;完整美
一、斷臂維納斯的結構美
斷臂的維納斯的美是統一而富于變化的美,她的美蘊含在身體的各個部位,包括面部、身體、腿部、衣裙等等,她有豐滿的胸脯,渾圓的雙肩,柔嫩的腰肢,這些都體現出一種成熟美。雕像的軀體采取螺旋狀上升的趨向,略微傾斜,各部分的起伏變化都有音樂的節奏感;下肢用衣裙遮住,從書卷自然的衣著中顯示出人體的動態結構,體現為一種結構美。筆者認為可以把維納斯的結構美大體上分為兩類:線條美和空白美。
1.線條美
英國著名畫家和美學家威廉荷迦斯在《美的分析》中指出:蛇形線比任何線條“都更創造美”,可以稱之為“美的線條”,蛇形線“靈活生動,同時朝著不同的方向旋繞,能使眼睛得到滿足,引導眼睛執著其無限的多樣性”,可以稱之為“富于吸引力的線條”。斷臂維納斯的人體結構造型線條,是S型波狀線,也可以稱為蛇形曲線,蛇形造型線條具有非常平滑的屬性,既回避了單調,又避免了挫折。用蛇形曲線的豐富、柔順、平滑去表現斷臂的維納斯的外貌氣質美,嫵媚多姿的美,能給人們一種美的享受。
2.空白美
斷臂的維納斯雙目無瞳、芳臂殘缺,很多學者、專家和藝術愛好者提出了維納斯斷臂復原的種種設想、方案,但奇怪的是居然沒有一個得到人們的首肯,總覺得不夠自然、貼切、協調,只好讓她依舊斷臂,人們也只有帶著遺憾進行猜測。芳臂的殘缺給人留下了空白,留下了想象的空間、創造的空間,增添了無窮的美。
第一,芳臂的無限的瑕想。欣賞斷臂的維納斯,每個人都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理想地為維納斯接上臂膀,但任何不符合理想的接臂方案,讓欣賞者都很難接受。事實上也是這樣,自從斷臂的維納斯發現,為其接臂膀的方案數以萬計,但沒有一種方案得到人們的廣泛認可。殘缺,可以讓讓欣賞者無限想象,使殘缺的藝術品走向欣賞者想象中的完美;留下藝術上的空白,是使古老的維納斯具有現代藝術上的意義,其藝術形象的構建有創作者與接受者共同完成,同時殘缺迫使接受者對維納斯進行的思維的再次創造,可以使維納斯呈現出的現代美學意義上的風采。
第二,留下斷臂,以“殘缺”顯美。斷臂的維納斯為藝術的處理留下了殘缺,但并不影響人們對于美的感受。傳說中國古代的的四大美人各有各的缺點,但這不影響人們對美人的贊譽,反而讓人們感覺到藝術的真實。《孔雀東南飛》情節以焦劉殉情而終,但卻不影響人們對美的感受。《巴爾扎克》的成功是羅丹砍去手臂后得到的;維納斯的完美,就可能是因為殘缺實現的。正因為殘缺,才使人產生想象;正因為心理有了落差和失衡,才使人去追求。人們欣賞斷臂的維納斯時,也正因為留下了殘缺,卻給欣賞者最理想的想象,使維納斯獲得藝術上的完美。
第三,永葆“空白”的魅力。斷臂的維納斯永遠留下了一個藝術的空白,她的手臂為什么殘缺?她曾經經歷了什么?許多人都對此感到好奇,陷入無限的想象。一件藝術作品不但成為欣賞者欣賞的對象,而且成為人們議論、考證、猜測的對象。斷臂的維納斯之所以永葆“空白”的魅力,是因為空白,促使我們永遠不停地探索;殘缺,促使我們永遠不停地去彌補。從這個意義上說,維納斯無論是形體本身還是它她的象征意義,都獲得了永恒。
二、斷臂的維納斯人性美
人們普遍認為斷臂的維納斯很美,甚至覺得,如果她有一雙手的話反而不美了。可是,在現實生活中,為什么幾乎沒有人會喜歡一個斷臂的姑娘呢?這其實涉及到了美和善的區別問題。人們又常說真善美是統一的,可為什么在談到美的問題上就不統一呢?我們說,真善美是有區別的,而它們的區別是有條件的。下面我就從真、善、美的角度分別闡述斷臂的維納斯所體現的人性美。
1.人性美所體現對“真”的理解
“真”是獲得了真理、達到了真理的境界,是主體在思想和行為上充分接近好適合于個體的必然性。其根本目的就是要確定什么是真的?也可以說是確定什么是事實。而事實的根本特點就是:它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科學可以通過實驗、數據等手段來確定的事實,多以規律體現出來,這樣的事實具有較大的客觀性。而日常生活中的事實則不像科學事實那樣容易得到確定。如前面所說的一個斷臂的姑娘是一個現實的人,屬于“真”的范疇。藝術和現實是兩種不同的概念,也是兩種不同本質的東西,表現在生活中:藝術的東西人們眼中也許是一種美的享受,但一旦在現實中具備了鮮活的生命時,它只能表現為“真的現實”,而不再具有“美的藝術”斷臂的維納斯因為是一件雕塑,是一件藝術品,所以它給人們無限空間的想象力。如果她是一個現實中斷臂的姑娘,她就給不了人們美的感覺。這就是說,美的不一定是真的,美的假如變成真的,也不一定是美的。斷臂的維納斯只有作為一件藝術品才是美的,她的美是一種藝術之美,但作為一個真實的斷臂的人不一定是美。藝術中美的東西在現實中不一定是美,藝術作品中的殘缺具有美感,那是因為它與我們的生活距離較遠,不涉及我們的厲害關系,我們是一個旁觀者,欣賞者;而現實生活中的殘缺不具有美感,是因為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與善惡有關,任何人都會把這樣的殘缺看成是美的,都會拒絕它。
2.人性美體現的對“善”的理解
善,是道德的對象。人們的道德行為就是善的行為,倫理研究的就是善。與真相比,善的客觀性就少了,它取決于人們的主觀的判斷。善,其本義就是“好”;但是,一個行為,對我是好的,對別人則不一定是好的。不過,善既涉及到別人,它就不是純粹主觀的,因為善是一種社會存在。單個的人無所謂善惡,只有涉及到他人的時候才存在善惡為題。比如,一個人在無人的深山里可以盡情地打罵自己,無人會干涉,只要你自己樂意;可是,如果是在集市中這樣做就不行了,這種行為雖然是你自己愿意的,但你的行為可能會引起他人的不舒服,因而對別人而言就是惡的行為。斷臂的維納斯,雖然不是真實的,但因為她能表現真實的美的感受,是一件藝術品,能給人善的啟迪。她豐滿的胸脯,渾圓的雙肩、能呈現出一種成熟的女性美。她既有女性豐腴嫵媚和溫柔,又有人類母親的純潔、莊嚴和慈愛,體現人性中的善的美。
三、斷臂的維納斯完整美
斷臂的維納斯,是一種特殊美-殘缺美,但從藝術上卻能體現藝術上的整體美。筆者就這個觀點談談我的理解。殘缺美的前提是斷臂維納斯雕像的殘缺,殘缺的藝術品。那么,為什么一只破萬、一件露頂的茅草房不具有美感呢?細細思考,殘缺美是有前提條件的:①要具有一定的文化內容。一般地,這些藝術品都承載著豐富的歷史內容,使人通過藝術品的外在形態能夠體悟到其蘊含的思想、道德。雕塑的是古希臘羅馬神話中愛與美的女性,維納斯便成了愛與美的代名詞,成為不同時代、不同國家文化內涵體現著藝術的內在美,是藝術美的本質所在。斷臂的維納斯雕像產生古希臘時期,古希臘人以崇尚強健的身體和體格健壯為美。由此,我們局不難理解維納斯詩美的;②具有一種共同認知的美感。一件藝術品能夠得到人的認可,一定要有個性。確實,沒有個性的美,她是不會特別突出,更不可能成為一件藝術品。所以可以這樣說,維納斯必須失去雙臂,斷臂的維納斯因為不完整,但因為不完整而與眾不同,卻獲得藝術上的完整。
四、結語
維納斯在造型上的斷臂的損失卻可以得到美學意義上的認可,她舍去部分卻獲取完整,這是偶然的追求,其實所有偶然的背后都包含著必然的因素。維納斯的斷臂無論是巧合還是機遇,其實敘述的主體是她自己,她的本體在遺忘,在隱藏,而不是外在的力量。當我們看到維納斯的殘缺,那我們就可透過作者對維納斯的斷臂美的贊美和欣賞,看到其背后作者一直在訴說她對人自身的認識,殘缺美這個假象理解下其實也在言說著藝術存在的饑寒交迫。缺憾的存在是我們無法拒絕的,而我們維納斯完美的主觀感受也正是缺憾的悲劇力量在沖擊著我們本也不完整的存在,一雙不復存在的雙臂撥動著我們內心那根與之共鳴的缺憾和琴弦。
參考文獻:
[1][英]威廉.荷迦斯.美的分析[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2002.
[4]李喜辰.斷臂維納斯美學賞析[J].鄭州輕工學院學報,2000.
[3]李秀林,王于,李淮春主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原理[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作者簡介:
胡學華(1981—),男,江西科技師范大學碩士,主要從事藝術文化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