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莉萍 本刊特約通訊員 徐慧敏
宜賓市:不斷加固社區發展的人才“蓄水池”
秦莉萍 本刊特約通訊員 徐慧敏
百業興盛,人才為本。社區專職工作者的配備與培養是社區建設至關重要的一環。
宜賓市2017年城鎮社區專職工作者選聘的筆試面試工作已于日前圓滿完成,翠屏區等8個區縣120名城鎮社區專職工作者將陸續走上崗位,成為宜賓市城鎮社區工作隊伍的新鮮力量。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社區工作需要工作人員具備更加專業的知識,才能真正服務于居民、讓居民滿意。
然而,目前宜賓市配備有專職工作者的社區中,年齡在40-50歲的社區工作人員占50%以上,大專以上文化水平僅占40%左右,難以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社區專職工作者人員結構需要得到進一步優化。以翠屏區為例,年齡在40歲以上的225人,占全區社區專職工作者的59.5%。近年來,宜賓市不斷加大力度開展社區基層黨組織建設、居委會網格化建設等工作,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社區基層治理服務工作取得了長足發展,但社區專職工作者年齡結構不優、專業化水平不高等,仍然是社區發展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針對這一現狀,宜賓市積極探索社區干部人才選拔的機制創新,著力構建“專業導向鮮明、選拔方式多樣、公開公正透明”的社區干部人才選拔機制,自2012年以來,宜賓市已公開選聘社區專職工作者600余名,充實社區年輕力量,逐步優化社區專職工作者隊伍結構。
為進一步優化“兩委”換屆后社區專職工作者隊伍結構,今年5月,市委組織部啟動的公開選聘城鎮社區專職工作者工作中,就采取面向社會上35周歲以下、大專以上學歷的優秀人員進行公開選聘,并拿出一定的名額面向社會工作專業和持社工師職業資格證的專業人才進行招考。
“實際選聘職位為137個,未達開考比例的17個職位被取消。”據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為達到進一步優化社區專職工作者隊伍結構的目的,近幾年市委組織部牢牢守住準入門檻。
同時,組織部門也在積極探索并建立校地合作培養模式,依托宜賓學院、專業社工組織等機構,對社區專職工作者開展專業能力培訓。
截至目前,宜賓市具有社工職業資格的社區專職工作者已達到69人,具備社會工作等相關專業的社區專職工作者人數上升到41人。
隨著黨建制度改革不斷深入,宜賓市人才發展體制機制不斷創新,社區人才的選聘受到更加廣泛的關注。
據了解,今年的選聘,全市共有2289名考生參加筆試,最高報考比例達75∶1,報名考生80%以上是全日制大專及以上學歷,社區職位競爭相當激烈。
早在2015年3月,宜賓市就印發了《宜賓市村(社區)干部“基薪+績效”考核辦法(試行)》,進一步激發村(社區)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村(社區)干部管理科學化和規范化水平。
2016年6月,市委、市政府又印發《宜賓市社區專職工作者管理辦法》,對社區專職工作者的待遇作了更加細致的闡述。《辦法》明確:社區專職工作者將按國家有關規定參加基本養老、失業、基本醫療、生育、工傷保險,逐步落實住房公積金政策。建立社區專職工作者職業資格認證補貼制度,并逐步推行社區專職工作者帶薪年休假制度。
新的用人機制激發了年輕人參與的熱情,社區專職工作者職位受到更多“90后”的青睞。
據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公開選聘的考生中,翠屏區參考人數為946名,全日制大專以上946人,其中本科286人,1990年后出生的考生達671人。筠連縣參考人數為177名,“90后”考生達149人,其它區縣情況類似。(秦莉萍/宜賓日報社;徐慧敏/宜賓市委組織部)(責編:余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