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蕾
項目實踐教學法源于歐洲的工讀教育和美國的合作教育,發展至今已成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是指教師和學生通過共同完成一個完整的項目而進行的教學活動。項目實踐教學模式的最顯著特征是,以教學知識和技能為主線,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它主要以與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相關的具體項目為導向,以完成項目實踐過程中的任務為驅動,讓學生在實施項目的過程中學會知識,掌握方法和技能,領悟思想。
與傳統的“教師講授,學生接受;教師示范,學生制作”的教學模式不同,項目實踐教學模式采用“完成一項創作”“設計一款產品”的形式展開教學,使學生在完成項目的同時掌握相關的知識和技能,體驗創作的艱辛和樂趣,提高解決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合作和實踐的能力,強化創新和創造的意識,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項目實踐教學將教學過程從“以教師、課本和課堂為中心”轉變成“以學生、項目和項目實施為中心”,這對教師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傳授者和檢測者,而是要按照人才能力培養的教學目標,運用查閱資料、案例分析、團隊實施、小組討論、頭腦風暴、創意設計、模仿制作、產品報告、展示交流等多種教學方式,讓學生了解項目的相關背景和要求,進一步設計、實施和完成項目。
本文以“紙飛機的設計與制作”項目為例,談談教師在項目實踐教學各環節中的作用。
一、項目確定過程中的提出者和論證者
在項目實踐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興趣是一切的根本,沒有興趣就沒有學習。因此,確定合理的項目,是項目實踐教學模式成功實施的關鍵。教師在充分了解項目實踐教學法和課程教學目標的基礎上,提出了“紙飛機的設計與制作”的項目,經過調查、分析確定將該項目運用于項目實踐教學中。因此,教師在項目確定過程中的主要角色是提出者和論證者,并遵循六項原則。
(1)趣味性:貼近學生的學習或生活,符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環境條件,并能引起他們的積極參與和學習興趣。
(2)綜合性:具有一定的難度,能綜合兩門以上學科的知識和技能。
(3)漸進性:能夠設計成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涉及的知識或技術難度逐漸
增加。
(4)科學性:涉及的知識和方法必須以科學理論和事實為依據。
(5)實用性:成果應具有可預見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影響范圍和應用
價值。
(6)可行性:不超過學生的知識水平、實踐能力,有利于他們知識與實踐能力的提高,可操作性強。
二、項目設計過程中的設計者
確定好教學項目后,教師要設計出切實可行的項目實施方案。此時教師的角色轉變為項目實施方案的設計者。在“紙飛機的設計與制作”項目教學中,教師可以在全方位地了解和分析學生情況、時間安排和項目內容后,制訂“紙飛機的設計與制作”項目實施方案。
這里的實施方案是指學生進行項目研究的實施過程,主要包括確定小組成員、收集信息、制訂項目計劃、確定項目計劃、實施項目計劃、展示項目成果、評估項目成果、完成項目總結。
三、項目準備過程中的引導者和合作者
在項目實踐教學中,教師不再是主體,不再單向地傳授知識,而是知識和信息的引導者,引導學生自主獲取并學習與項目相關的知識和技術;學生也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和技術,而是變成學習的主體,主動地收集和學習相關知識,掌握相關技術。
在“紙飛機的設計與制作”項目的實施過程中,學生可結合自身特長,自發地組成3人小組,再以小組為單位收集信息,制訂并確定項目計劃。學生要在最終的項目計劃中明確本組在實施過程中所需的工具和材料,教師可配合學生完成工具和材料的準備工作。在此環節中,教師是學生的合作者。
四、項目實施過程中的指導者和觀察者
教師要對學生項目實施流程中的每個環節提出具體要求,適時地進行指導,具體如下。
(1)收集信息環節:指導學生收集信息的方法和途徑、信息內容的篩選、信息的記錄方法等。
(2)制訂項目計劃環節:給出項目的評價標準,提出項目設計的要求。
(3)確定項目計劃環節:評價和指導學生制訂的項目計劃,學會和運用控制變量法設計實驗。
(4)實施項目計劃環節:指導學生正確使用工具,分析測試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等。
(5)展示項目成果環節:指導學生運用軟件設計海報或PPT,讓學生討論、分析它們的優缺點,從而提高審美和制作水平。指導學生練習,分別用1分鐘、3分鐘、5分鐘、10分鐘介紹本組的項目。
(6)評估項目成果環節:組織學生按照事先制定的評價標準對本組和其他小組的項目進行自評和互評。
(7)完成項目總結環節:組織學生對整個項目研究過程進行總結、分析。
在整個項目實施過程中,教師的另一角色是觀察者,觀察每個學生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所表現的綜合素質,主要包括參與情況、團隊合作能力、協調能力、應變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如果發現學生在操作規范上有誤,應及時指出并糾正;如果觀察到學生在設計或制作過程中不符合項目要求,應及時記錄,但不一定非得糾錯,可以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想法制作、測試,分析出現的問題。這種試錯法,是項目實踐教學中常見的
方法。
五、項目展示過程中的主持者
項目實踐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學生在取得項目成果后,應制作海報或PPT,從項目背景、設計理念和方法、項目成果及優缺點等方面展示自己的項目。教師在此環節中是主持者,組織各組進行展示交流,嚴格控制交流內容、交流時間和進度,鼓勵學生利用圖片或視頻,直觀、生動地介紹項目過程和成果,而不是用大段的文字去描述。
在“紙飛機的設計與制作”的項目展示中,學生會詳細地介紹自己的設計理念,并通過視頻演示飛行,對飛行結果進行評價,提出合理而有效的改進建議。
六、項目評估過程中的評價者
“紙飛機的設計與制作”項目的評估方法,主要包括組內自評、小組互評、教師評價、競賽評價等,其中組內自評、小組互評和競賽評價要在項目展示的過程中完成。在小組完成自評、互評和競賽后,教師要根據學生在整個過程中的表現情況給予綜合評價。這種綜合評價形式很多,可以是文字點評、公開點評、星級評價或給出分數等。
在本項目中,教師分別從課堂表現、參與情況、團隊合作、協調能力、自主學習能力、應變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展示能力、表達能力、競賽成績等方面給予了評價。
七、項目總結中的整理者和分析者
項目總結是教師對項目的整體實施情況進行整理、分析和反思的活動。整個項目實踐活動完成后,教師要對項目實踐的每個環節進行總結,分析其優缺點,為下次項目實踐活動的開展提供寶貴經驗。因此,這一環節中,教師所扮演的角色是資料、數據、圖片的整理者和分析者。
總之,在項目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角色不再是一本“百科全書”或“知識寶庫”,而是一個項目的提出者(提出項目創意)、論證者(論證項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設計者(設計項目實施方案)、引導者(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者(配合學生準備工具、材料)、指導者(指導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觀察者(觀察學生的綜合表現)、主持者(主持學生進行展示交流)、評價者(對學生的綜合表現進行評價)、整理者(整理項目的所有資料、數據、圖片等)、分析者(對項目活動的實施過程和結果進行分析、反思)。
(作者單位:北京中學)
責任編輯:孫建輝
sunjh@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