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婧
目的:提高眼科手術患者的治療效果,促進患者的早日康復。方法:隨機收集2014年2月~10月入院擬行白內障手術患者92例,雙盲法分為兩組,實驗組實行入院開始,經歷術前、術中、術后至出院的全程健康教育。對照組不進行健康教育,治療及術后處理相同。結果:健康教育患者實驗組BCVA水平提高,術后眼部不適干眼、結膜炎發生率明顯減低,主觀感覺舒適度明顯增高(p<0.05)。結論:健康教育對眼科患者的治療和康復起著重要的生理和心理安撫作用。
健康教育眼科手術患者一、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取2014年2月~2014年10月入我院行白內障手術患者92例,納入標準:年齡在65歲至85歲之間,性別不限,患者BCVA<20/50,20/400。患者身體素質能耐受手術,具備正常的認知能力。排除標準:排除合并青光眼、黃斑病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老年認知障礙、抑郁及睡眠功能紊亂者。
2.研究方法
按照隨機數字表收集2014年2月~10月收治入院的擬行白內障手術患者實驗組92例,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6例。其中實驗組男26例,46只眼;女20例,38只眼。對照組男27例45只眼;女19例36只眼。從入院患者實施術前、術中、術后至出院的全程健康教育。對照組手術患者不實施健康教育。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納入標準、排除標準、患眼視力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施健康教育的項目內容包括如下:
(1)入院時詳細周到的講解
患者由于身體的病痛和原有生活規律的打破,初到一個陌生的醫療環境,極易形成緊張不安煩躁等不良情緒。因此,入院時的熱情周到的健康教育顯得極為重要。醫護人員親切的態度和通俗易懂的語言介紹醫院的環境設施、科室構成,對化解患者內心的焦慮,盡快熟悉適應新的環境,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打下好的基礎。
(2)術前的病情教育和心理輔導
一部分患者術前基礎條件較好,對手術后的視力恢復抱有較高的期望值;另外一類患者,由于全身疾病導致的雙眼視力突然下降,與原有視力造成較大的反差,易產生抑郁、悲觀的情緒;還有一部分患者由于缺乏眼科知識,不懂得臨床及時隨訪就醫,迫切希望通過手術來徹底解決積壓已久的頑疾,這顯然脫離實際,如果不及時溝通,進行健康教育,則極易引起醫患矛盾甚至醫療糾紛。
(3)術中的健康教育
在患者推入手術室,準備完畢開始消毒前,可與患者輕聲聊天,提醒患者主治醫師在身邊,可有效取得患者的良好配合。應特別需要囑咐患者的是:當術中如出現突然的疼痛或者需要打噴嚏、咳嗽等動作,千萬不可突然坐起,或在手術臺上亂動或大叫,可提前向手術醫師報告,以便醫師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避免突然眼壓升高導致眼內容物溢出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4)術后的健康教育
患者順利完成手術,是入院治療過程成功的一大半,但后續的護理也不容小覷。眼科重要的一點是術后避免碰撞和按壓眼球,注意少用對側眼長時間注視和閱讀,保持患側眼的徹底休息。術后觀察期2~3天尤為重要,如出現傷口劇痛,眼內脹痛伴惡心嘔吐等,可能出現了相關并發癥,應立即處理,爭取治療機會。
(5)出院前的健康教育
經過了從入院到手術的精心治療和護理,這時也要保持必要的警惕。保持樂觀的情緒,謹遵醫囑按時點眼藥和復查。眼科有些疾病,如青光眼術后、視網膜脫離復位術后需要定期的隨訪,及時調整用藥,以鞏固手術效果。
3.觀察指標
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從入院至術后出院隨訪6個月,比較6個月后兩組患者的BCVA水平,干眼癥程度、結膜炎、眼表主觀感覺舒適度等不良癥狀進行觀察。干眼癥檢查采用淚液分泌shirmer試驗結果,眼表舒適度采用問卷量化指標,非常舒適為++++,比較舒適為+++,一般感覺++,非常不適—。
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多個計量資料的比較用方差分析,等級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
二、研究結果
實驗組患者經過入院、術前、術中、術后至出院前全程健康指導后,術后6個月回訪結果中,與對照組術后BCVA水平明顯提高(p<0.05),眼表干眼癥程度、結膜炎發生率明顯減低(p<0.05)、眼表主觀感覺舒適度明顯增高(p<0.05),均具有統計學差異。
參考文獻:
[1]Zolnierek K,Dimatteo MR.Physician communication and patient adherence to treatment:a meta-analysis.Medical Care,2009,(04):826-834.
[2]何曉俐,陳可欣,解蓉.綜合醫院門診開展多形式健康教育的效果。華西醫學,2013,(02):295-297.
本文系北京市首都特色臨床課題(Z161100000516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