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繼光++符禮科
什么是教學個性?所謂教學個性,就是教師個人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逐漸形成的具有自己個性特點的教學能力,是教師個人氣質、性格、閱歷、學識、修養、人格魅力等在教學活動中的綜合反映與體現。要想成為一個優秀的語文教師,就必須先做一個有個性的教師。
語文教師教學個性教學案例一、教學案例
鄉鎮學校的小李老師即將參加全市初中語文優質課展評活動,為了取得好成績,她精心準備后在校內上了一堂研究課,學校請來資深教研員、學科教學名師和組內同行精英到場幫助磨課。
評課、議課階段,大家著重圍繞小李老師這堂課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改進的意見和建議。
學區教研員率先發言,他認為閱讀教材的教學要求要明確,語言表達要簡練準確,指導學生小組學習時要小聲地交流,表格中有幾個小問題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最后的作業在課堂上應得出結論;教學中要盡可能讓學生自主學習多一點。
縣教研室語文教研員提出教學案要增加“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各個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要合理,學生活動和成果展示一定要充分。
學科教學名師陳老師則評論道:小李老師這堂課各教學板塊用力平均,顯得有些平淡,應想辦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學生合作學習的積極性調動不夠有力,參與意識還有待加強。
隨后,參與研討的老師們就如何巧妙引入課文,如何有效實施自主、合作、探究,如何合理進行拓展延伸,如何提高課件制作水平與使用效果等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并且提出了見仁見智的意見。討論中,大家讓小李老師明白:雖然說的都是批評意見,但目的都是為了幫助她快速成長,把這堂課上得更好。
小李老師非常謙虛,聽課記錄記滿了好幾頁……
“太累了,真的!”磨課結束好幾天以后,小李老師來到辦公室,仍然有些抱怨地對我們說。“磨課都是這樣,感覺越累越有收獲。”我們勸慰她說。小李老師無奈地笑了笑,說道:“這么多的意見和建議,讓我到底聽誰的?同一個問題,有的甚至持完全相反的觀點,我到底該怎么辦?”
二、案例分析
小李老師的問題問得非常好,也很有代表性,她說出了基層學校教師的一些困惑與心聲。作為語文教學研究的專業人員,我們的回答是“我的課堂我做主”。為什么這么說呢?這里就涉及到教師教學個性的問題。
許多語文教師可能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每個人參加工作后都聽過為數不少的所謂公開課,但是這些課給人的感覺總是有些大同小異,留下深刻印象的課卻是鳳毛麟角,原因何在?筆者以為,主要是我們的語文教師缺乏獨立思考、缺乏鮮明個性所致。因此,要想成為一個優秀的語文教師,就必須先做一個有個性的教師。
三、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如何彰顯自己的教學個性
一是要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和優勢。每位語文教師由于遺傳、外貌、性格、氣質、環境、閱歷、學識、修養、興趣、愛好、特長、能力各不相同,因此,他們在課堂教學中的反映和表現也會不一樣。專家、同行在研課、磨課時不可能完全了解上課教師各方面的情況,這就需要上課教師事前必須摸清自身實際,準確把握自己教學上的長處與不足,便于在教學實踐中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
二是要合理汲取別人的意見和建議。專家、同行的意見、建議雖然蘊含一定道理,但是對每個人未必都適用。因為,他們在發言時,難免摻雜自己的主觀感情、個人喜好,有時候也可能是由于看問題的角度不同,所以相互之間觀點并不一致,有時甚至完全相悖。即使專家、同行的意見、建議完全正確,上課教師也要根據自身情況加以合理選擇,千萬不要被他們的意見、建議完全左右,讓自己變得不知所措;也不能因為顧及情面,一味地迎合每一個人,表面上看似照顧到了方方面面的意見,實際上由于上課教師失去了主見,原來的教學設計被改得面目全非,課堂教學就會變得毫無個性特點可言。正確的做法是汲取專家、同行發言中蘊含的先進的教學理念,認真思考他們提出的意見和建議,認真反思自己的教學得失,提出改進教學的有效辦法。只要長期堅持,相信對每個語文教師未來成長大有裨益。
三是要努力彰顯自己的教學個性。在日常教學實踐中,語文教師一定要像做人一樣,彰顯自己鮮明的個性,發揮自己的教學特長,而不是人云亦云,千人一面。比如,有的語文教師普通話好,聲音甜美,極富感染力,語言表達能力強,講課口如懸河,頭頭是道;有的語文教師觀察細致入微,語言文字水平高,寫作功底扎實,講課條分縷析,邏輯性強;有的語文教師文學底蘊厚,古文積淀深,情感豐富,或多愁善感,或個性豪放。教學時,每個語文教師都要注意發揮各自特長,以期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上面案例中提到的小李老師,在我們的指點下,結合自身實際,保留原有設計的優點,保持固有的教學個性,再博采眾家建議之長,對原來的教學方案加以微調修改,使之更趨于完善,在一個多星期后全市舉行的初中語文青年教師優質課展評中,代表我縣參賽的她贏得了一等獎的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