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敏妤
摘 要:我國湖南通道侗族自治縣風景秀麗,是全國綠化模范縣、全國生態示范區,同時,通道極具藝術特色,是我國著名的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在其諸多文化特色之中,侗錦無疑是其中的一塊瑰寶,侗錦是侗族高超織錦藝術的成果,也是歷史文化傳承的結晶,探究侗族侗錦的現狀與歷史傳承、分析其未來的發展,有助于使侗族侗錦文化進一步適應現代社會發展。
關鍵詞:侗族侗錦;現狀;傳承;發展
侗族侗錦與中原、西南、江南各地的織錦藝術有明顯的區別,其色彩、層次感均具有強烈的文化特色,這是侗錦藝術傳承的結果,也是侗族民族文化的具體體現,作為侗族文化的優秀代表,侗錦千百年來豐富了侗族人民的生活,在當前社會,侗錦也依然有極大的文化價值和商業潛力。
1 侗族侗錦的現狀
1.1 侗族侗錦的特色
侗錦的特色之一是其用料,江南絲綢、蜀錦等多以蠶絲織造,而侗錦的原料通常是木棉絲,侗錦的顏色以青、白兩色為主,輔以少量的其他顏色作為點綴,且多采取重復的圖案,使整塊錦布看上去十分規整、層次感很強。
木棉線是侗錦的主要原料,在織造侗錦之前,通常織造者會將木棉紡成線,再染成以青、白為主的多種顏色,相傳這項技術最初源于三國時期的諸葛亮。科學上講,木棉纖維是一種質地較細、較輕、中空度較高、較保暖的天然纖維材料,短而細軟,中空度高達86%以上,是人工纖維2-3倍以上,而且較之其他天然纖維材料,木棉纖維耐壓性強、保暖性好、抗水性強、不蛀不霉,這是侗族人民以其為主材加工侗錦的重要原因,侗錦加工成成品后,同樣具有較好的保暖性、抗水性、耐壓性,質地也較輕[1]。
侗錦的顏色以青、白兩色為主,侗錦中的青色是印染界所用的術語,即平時所說的黑色,在侗錦中,以青線作為經線的通常稱為青底素錦,以白色作為經線的通常稱為白底素錦,其他色彩主要為紅、黃、紫、藍、綠等,在侗錦制造中,這些顏色的搭配局部上看很隨意,但整體上往往有很強的節奏感和規律性,由于不同顏色之間反差鮮明,侗錦的層次感非常強,會帶來十分強烈的視覺沖擊。
侗錦的花紋是侗族人民對長期生產生活中各類元素的總結和歸納,包括花、草、動物、月亮,甚至花轎等,還有大量的幾何圖案,總體來看侗錦構圖結構具有適合紋樣的特征,單獨紋樣的運用也比較多,二者通常是搭配使用的,兼之極具特點的色彩運用,侗錦的藝術性十分突出。
1.2 侗族侗錦的價值
侗錦的價值包括藝術價值和商業價值兩個方面。
從藝術的角度上講,侗錦極具民族特色,而且觀感、美感都很強,作為傳統民間藝術的優秀代表,侗錦在千年的傳承中早已超越了其本身單純的使用價值,成為了一種兼具使用價值和藝術價值的藝術品。材料方面,木棉的物理特性使侗錦織造獲得了基本的材料支持;色彩上,侗錦對不同顏色的搭配具有鮮明的特色;圖案上,侗錦將生活中的元素進行了加工創造融入了創作中,這三大特色使侗錦成為了獨一無二的藝術品,藝術價值高超[2]。
商業價值方面,由于侗錦具有突出的藝術特色和感染力,不止為侗族和當地人民所喜愛,其他地區民眾和民族也對侗錦青睞有加,侗錦正從一種單一民族日常用品成為新時代織錦界的新寵。
2 侗族侗錦的歷史傳承
侗錦出現的具體年代已經無從考證,《遵義府志》記載,“用木棉線染成五色織之,質粗有文采。俗傳武侯征銅仁蠻不下時,蠻兒女患痘,多有殤者求之,武侯教織此錦為臥具生活,故今名曰‘武侯錦。”這段文字記載的意思是諸葛亮南征時,教會了當地人使用木棉錦,侗錦很可能是在木棉錦的基礎上發展而來。
在侗錦長達千余年的傳承中,其使用沒有發生過多的變化,一直被作為侗族生活中的用具,用于衣裙、背包、床具等的制作,在傳統侗族文化中,女方會將較為鮮艷的侗錦作為信物送給男方,表達愛慕之意,一些顏色較為暗淡的素錦則通常用作過世老人的壽毯,或者祭祀用具等。地位較高的侗族人所穿的衣物則會繡上諸如龍等帶有祥瑞之氣的動物,以彰顯主人的地位[3]。
侗錦的相關技術和織造方法、圖樣等并沒有以文字的形式流傳,由于侗族社會在解放前還處于相對較為落后的狀態中,對文字的應用并不熟練,侗錦的織造方法、技術、圖樣等均是通過上一代通過口授傳給下一代。在傳統的侗族文化中,女子出嫁時,嫁妝中會包括一套織布機,女子的母親會在其出嫁前將侗錦的織造技術教給她,而在女兒做了母親后,又會將技術傳給自己的女兒,侗錦的相關技術就是這樣一輩輩傳承至今。
在侗錦千年的傳承歷史中,也并非完全沒有變化,這種變化主要體現在侗錦的商業化水平方面,此前的絕大多數時間里,侗錦織造技術和侗錦只是作為生活必需品而被傳承和織造,隨著時代發展,新中國建立后,侗族社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商品經濟帶動了侗族經濟的發展,侗錦作為極具商業價值和藝術價值的產品,成為了侗族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而且還在繼續加強[4]。
3 侗族侗錦的未來發展前景
3.1 商業化前景
在當前市場經濟活躍的情況下,侗錦可以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通過商業手段獲得進一步發展。
商業化建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和基礎之一,湖南通道侗族自治縣的經濟發展水平較之部分發達地區是比較落后的,其交通條件、自然資源狀況、工商業基礎等均很難形成集團產業,在這種情況下,充分利用人文資源就成了發展經濟的重要措施,目前來看,通道縣已經在利用侗錦文化的優勢進行經濟相關建設,在未來的發展中,商業化建設也必然是侗錦重要的發展趨勢。
3.2 藝術特色前景
侗錦在材料選擇、色彩運用、圖案織造等方面具有十分明顯的民族特色和藝術感染力,無論侗錦的發展以何種形式加強,其突出特色之一也必然是保持本身的藝術特色[5]。
侗錦的藝術特色主要包括用料、色彩、圖案三個方面,木棉線是侗錦的主要原料,作為天然纖維,木棉線的質地輕軟、具有較強的耐水性、耐壓性、保暖性,同時防蛀防霉,侗錦未來的發展依然需要依賴木棉線。色彩方面,侗錦對色彩的運用具有非常鮮明的特色,在青白兩色為主的情況下,輔以紅、紫、綠等作為點綴,整體上看層次感十分突出,這是侗錦最大的藝術特色,也會在未來的發展中得到保留。侗錦的圖案多數源于生活,是侗族人民對生活中各種元素觀察、創造的結果,圖案織造的藝術特色主要表現在不同類型服飾、用具所用圖案的不同,這種不同是侗族自身文化特色的體現,在未來的發展中,出于保護民族特色、侗錦特色的目的也會得到繼續保持。
4 總結
侗錦是我國織錦藝術寶庫中一塊奪目的瑰寶,是侗族人民對長期勞動、生活產生感悟、理解的具體表現,已經傳承千百年,其在用料選擇、色彩運用、圖案織造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鮮明的民族特色,藝術價值非常高,在未來的發展中,侗錦可以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時加強商業建設,更好的適應社會發展。
參考文獻
[1]唐慧. 湖南侗族織錦藝術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4.
[2]王艷暉,陳煒. 湖南通道侗錦藝術傳承現狀思考[A]. 中國藝術人類學學會、中國藝術研究院.2010年中國藝術人類學論壇暨國際學術會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藝術人類學研究論文集[C].中國藝術人類學學會、中國藝術研究院:,2010:5.
[3]熊詩意. 湖南通道侗錦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產性保護研究[D].湖南大學,2014.
[4]劉瓊,成雪敏. 侗錦圖案文化內涵研究[J]. 民族論壇,2015,02:62-65.
[5]石霞鋒,王星. 論侗錦技藝的傳承與保護[J]. 懷化學院學報,2010,0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