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澤仙
【摘 要】數學思維能力即是以數學基礎概念為基礎,依靠抽象、概括、推理或判斷等數學方法,對知識內容的內在結構以及不同要素直接的聯系有更加全面詳細的了解,是特殊的思維能力。對小學生而言,數學思維體現出廣泛性與靈活性的特征,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當結合小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科學的教學方法,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思維能力;策略
小學生是否能夠真正學好數學這門課程,培養和提高其數學思維能力非常重要。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數學課程包含了下面四個部分:知識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數學教師需要盡快轉變過去那種教學理念,堅持以新課標為指引,開展好小學數學教學活動。
一、設疑激趣
教師要根據具體的知識內容進行問題情境的創設,依靠設置疑問來激發學生們的探究和學習興趣。在疑問難題的指引下學生能夠更加深入的進行思考和探究,根據小學生對知識內容的掌握情況來建立知識之間的聯系,讓學生具備相對完善的知識結構。
例如在講到圓的周長時,讓學生事先準備好直尺、軟繩等并向他們提出問題:如何自己動手測量圓的周長。給學生5分鐘的思考和討論時間,部分學生提出用軟繩圍繞繩子一圈即能夠獲得圓的周長,還有學生認為可以在圓上確定一個點,然后讓圓沿著直尺滾動,即可得到周長。學生們在實踐探究的過程中,其思維能力得以有效訓練,學習積極性也進一步提高,而在他們討論結束后,對教材中的知識內容具有更加強烈的學習欲望,這時教師再導入本節課的知識,讓學生可以用科學正確的方法來得出圓的周長,課堂教學效率有了明顯的提高[1]。
二、挖掘素材
理性認識是認識的高級階段,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是一個人逐漸了解客觀事物的規律。小學生依舊處于身心發育的關鍵時期,對數學知識內容的學習,要求教師應當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感性素材,借助于挖掘感性素材來引導小學生更加全面的理解數學知識。首先,教師可依靠生活中的事物來引導學生認識和了解數學,如教學面積這部分知識的過程中,讓學生自己量一量課桌桌面的長寬,計算出課桌的面積,隨后舉出生活中類似的例子,如手機、粉筆盒、文具盒,讓學生自己思考并總結這些形狀的規律,再引導他們認識立體圖形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了解各個面大小相加即是立體圖形的表面積。從感性事物出發讓小學生更深刻的理解數學概念;其次是組織進行動手活動,讓學生們動手操作來了解與認識圖形,比如說教學圖形的面時,讓學生自己疊出正方形、動手制作立體三角形,在他們動手實踐的過程中融入教材中的知識內容,即可讓學生更加輕松的理解這些知識。
三、聯系生活
數學學科源于生活,在實際生活中我們能夠發現很多數學問題,由于學生們自己的生活狀況、興趣愛好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數學知識對他們來說也有著不同的意義,所以教師需要盡可能的將課堂教學和實際生活結合起來。在組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聯系學生的生活,不僅可以充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還可以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與提升,讓他們更加積極的探索思考自己身邊的數學問題,感受數學的樂趣。如講到長方體這部分知識內容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長方體特征后讓其自由討論思考,說出自己生活中能夠看到的長方體。在這一過程中我們無需刻意打斷或者引導學生思考,讓他們有充足的時間進行聯想,或者可以根據實際生活來設計課后練習,要求學生觀察與思考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利用所掌握的知識予以解決。
四、培養思維
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即是讓他們能夠從更加全面的角度出發來思考和解決數學問題,小學生在思考數學問題時可以選擇不同的方法與思路進行解決,這是思維能力的體現。我們可以借助于一題多解、一體多變的方法來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維,如應用題的教學,應用題屬于小學數學課程中的重要知識點,其內容和實際生活聯系非常緊密,而很多應用題的解決方法不僅僅包含一種,所以我們需要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引導,讓學生可以得出更多的解決方法。
例如說在教學比和比例的知識后,我們設計了如下提醒:a、b兩輛貨車共計運輸77噸煤炭,a車比b車多運1/3,請問a、b兩車各運多少噸?對于此題班內的學生基本上都認為它屬于分數應用題,那么我們引導學生從各個不同的角度來進行思考,此時部分學生提出,這是一道把總量分為兩分的題型,因此能夠用剛剛所學到的比例的知識進行解答,按照題干能夠進行(1+3)∶3的比例分配,隨后得出答案[2]。
五、小結
總而言之,促進小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屬于一項長期性的工作,特別是對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這一階段是讓其掌握學習方法、培養正確學習習慣的重要時期。對小學數學教師來說,我們必須充分考慮到數學知識內容的實際特點以及小學生的具體情況,認識到數學思維能力提升的重要作用,采取科學有效的策略來促進其數學思維的培養。
參考文獻:
[1]勞家興.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J].基礎教育研究,2017(12):43.
[2]孫士芝,殷慶存.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7(1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