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穎
【摘 要】教師是祖國文化的繼承者和傳播者,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的天職是育人,作為孤兒學校的一名教師,我們的責任重大,更應該和學生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針對信息及傳播路徑的多元化、相異性,現在學生知識面廣、心理成熟早的特點,教師必須轉變教育、教學理念,改變教育、教學方法,針對我校教育教學任務的特殊性,學生身份、家庭環境的特殊性,教師必須積極提升自我修養,突破原有的自我認識,以建立及發展和諧的師生關系,為學校的教學管理及教學成果的鞏固營造良好的氛圍。
【關鍵詞】師生關系;溝通;信任;自主管控;因材施教
師生關系是學校一切活動的全體條件,它決定了學校教育的各個發面,包括教學過程的性質、組織教材和組織學生的方法,以及對學生的德育要求和標準,教育中的各種弊端都是有其師生關系方面的原因的。因此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至關重要,下面我簡單闡述自己的一些見解:
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必須堅持由管控向溝通的師生關系轉變
和諧師生關系建立的基礎是師生之間的良好交流。管控式的教育中教師的角色是管理者,通過強壓式的管理方式逼迫學生服從和接受。這樣的教育方式必然帶來管理和被管理者這間的矛盾。俗話說“一日為師,終生為父”,這種觀念已經歷了幾千年的傳播,無形中在教師和學生的心目中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從而使有的學生對教師敬而遠之,不敢和教師進行心與心的溝通,甚至不敢和教師說話。同時我們有的教師也很難放下架子,與學生進行溝通。這樣就會在師生關系中形成了一堵厚厚的墻。
良好的溝通是和諧師生關系建立的基礎。很多教育者都認為在建立和諧師生關系方面師生溝通是非常重要的前提和基礎。恰當、及時、真誠、平等的情感與思想的交流,不僅促成了師生雙方的相互理解、信任、合作,使班級管理工作容易落到實處,而且有利于營造出一個真誠、理解、信任、尊重的意識場,只有讓學生“親其師”才會“信其道”。和學生的情感基礎沒建立起來,會讓我們的思想教育工作寸步難行。因此,和學生建立和諧師生關系,溝通、培養情感基礎是前提條件。
二、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必須堅持由溝通向自主管理的教育理念的轉變
轉變教育理念,注重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促進師生關系和諧發展。改變原有的教師管控模式,給學生一定權力,能增進師生的信任是調節師生關系的好方法。學生自我管理在學校的日常管理中日益體現出其重要性,這不僅反映了學生自我發展意愿的需求,還將促進學校管理的改革、保證學校管理的質量。在學校中實施學生的自我管理,就首先從轉變思維開始,注重學生自我管理意識的培養,并注意在學生的自我管理中“度”的把握以及過程和結果的雙重收獲。
自主管理是師生關系的更高層次。學生由被動地接受到主動的自我管理,是一個質的變化。通過學生的自主管理,使學生與老師的地位平等,培養學生的自信,增加對學校和班級的責任感,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內驅力。使之成為學生長期穩定的社會能力。學生在體驗中,培養自信,訓練了管理能力。通過體驗管理的困難,更加理解老師,更加自覺維護班級制度,增強了班級歸宿感,與老師站在同一戰線。有利于建設、發展師生間的和諧、互敬的關系。便于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
三、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必須堅持向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學方法的轉變。同時培養學生因教而學的自主性
尊重個體差異、特殊群體的差異,教育教學理論與實際工作中的差異;以一顆尊重的心,謙遜的態度對待每一位學生。
我們都知道,因材施教是中國古代傳承下來的一條重要的教育教學原則,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因材施教歷經風霜,沒有被吞沒反而在教育改革的今天散發新的活力。不得不說,無論是在理論研究還是教學實踐上,因材施教都凸顯了經典且不朽的魅力。
四、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必須堅持自我修養的提升,自我認識的轉變
教師本應該謙遜的認為,“沒有學不會的學生,只有教不懂的老師”。教師也要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及道德修養,古語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而不從。”首先,教師要以自身的正面形象激勵學生,給學生以榜樣。其次,教師應不斷學習,加強自身修養,積極探索并運用先進的教學方法,不斷提高專業水平,對學生進行針對性教學,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
五、結束語
師生關系不僅對于教育教學活動的順利完成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對教師和學生的人格發展和心理健康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對于師生雙方而言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而教師在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中起著關鍵作用。因此,教師通過積極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必會促進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發展及深化。
參考文獻:
[1]程正芳.《學校管理心理學》.ISBN978
-7-304-0373-8,183頁.
[2]劉海民.《現代教育原理》.ISBN7-304
-02242-6/G313,313頁.
[3]馬云鵬.《課程與教育輪》.ISBN7-304
-03195-6、G1136,22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