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開明
【摘要】遵循教育規律,探索出一條將現有生源培養成功的路子,獲得社會的認可,能盡快改變薄弱學校的現狀,從而使學校步入良性循環的軌道。對學生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進行必要的修正,從培養他們的優秀物理學習品質做起,是完全可以讓部分學生走上成功之路的。
【關鍵詞】物理 學習品質 培養
【基金項目】此文系2014年度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新課改背景下初、高中物理教學銜接的實踐研究》成果(課題批準號:GS【2014】GHBZ028)。
【中圖分類號】G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8-0174-01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學習的過程是一個逐步積累的過程。作為剛剛轉型起步的一所普通高中,面臨著許許多多的困難,生源質量差、學生學力弱、學習信心不足、社會認可度低,教師教學經驗欠缺,學校升學率低等諸多因素決定學校需要幾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去適應高中教育,不斷探索高中教育的規律,只有探索出一條將現有生源培養成功的路子,才能盡快改變現狀,獲得社會的認可,從而步入良性循環的軌道。
那么我校的學生應該怎樣培養呢?我認為,學生弱,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是前期教育沒有跟上或者教育的著眼點沒有找對,首先從行為習慣上進行適當的修正,從培養他們的優秀學習品質做起,是完全可以讓部分學生走上成功之路的。
一、學習品質的含義
學習品質是中學生的學習方法、自信心、意志力、學習興趣、學習性格等方面心理品質的總和。它不能完全等同于道德品質,道德品質一般偏重于為人處世的態度,而學習品質則專門指學習的態度、情感、意志、個性和方法等。學習品質的意義不僅僅局限于學習知識和技能方面,它還反映了一個人的綜合素質和人格品位。
二、物理學習品質的內容
學習優秀的學生并不都是智商最高的學生,學習差的學生并不是智商最低的學生。取得好成績不單單依靠老師的題海戰術和高壓補課,更要依靠學生發自內心的想要學習、想要成功的欲望和要求,以及改進學習方法、解決學習中問題的決心等良好習慣。如果學生具有了良好的學習品質,就會有持久的學習動力。教學會變得輕松,教學效果會更好。那么優秀的物理學習品質包括哪些內容呢?
1.自主學習。表現為學生在一定的學習動機、興趣基礎上的“我要學,我想學”,在自我意識發展和經驗基礎上的“我能學”,在掌握一定學習策略基礎上的“會學”,以及建立在意志努力上的“堅持學”,所體現出來的精神品質是獨立樂觀、積極主動、協調一致、自主發展。
2.快樂學習、科學學習。表現為學習方法和手段科學高效、學習目標切合實際、學習計劃得當、進程合理,能靈活機智地處理學習中的問題,克服困難,在成功的學習過程中體驗學習的快樂,增強學習的信念,所體現出來的精神品質是務實嚴謹、科學規范、一絲不茍、全面發展。
3.合作學習。表現為與外界和他人協作配合,取長補短,互幫互學,在合作與競爭中優勢互補、和諧共進,所體現出來的精神品質是團結同學,協同發展。
4.探究學習。表現為學生從科學領域或現實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獨立自主地發現問題,通過實踐、調查、搜集和與處理信息等探索活動獲取知識技能和完善人格發展。
三、良好學習品質的培養
1.學習是個人的事,但并不意味著要孤軍奮戰,應與同學互助前進。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合作共進,取長補短,在集體中的成長才是最完全,最優秀的成長。學生在物理學習中建立學習互助興趣小組,可以提升學習物理的興趣和動力,互助學習,比學趕超,共同提高。
2.學習要養成良好的習慣。
首先,它表現在對時間的科學安排上。我要求學生一要抓緊可以用來學習的每一分鐘,二要注重學習的效率,即要保證學習的質量。時間的安排上我反對“開夜車”等不符合學生生理規律的安排,我提倡抓緊課堂時間,自習時間,早晨的時間,甚至是中午的空余時間和晚飯后的時間,并且學習的時間要合理安排,時間切得碎一些,科目安排的合理一些,譬如早晨的時間適于學習識記性的知識,比如語文、英語等文科科目,晚上人的邏輯思維能力強一些,就應該安排數學、物理、化學等需要推理的科目去學習。
其次,要有“程序意識”。把預習、聽課、復習、作業、小結這幾個環節抓好。預習,是對知識的初步了解;聽課,加深理解重點難點;復習,是對知識的鞏固與系統化;作業,是對知識的運用和深化理解;小結,是對知識網絡的歸納、總結和升華。這五個步驟,前后關聯、密不可分。其中利用好課堂上45分鐘的“黃金時間”,積極有效地聽課最為重要。聽課時,在專心聽講的同時,要及時地記下筆記,腦子里要對老師的話進行科學分析,并與老師配合,積極回答問題,力求與老師進行同步思維,學習老師的思維順序,思維方法。
另外,要學會勤思善問,對于知識,前思后想,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直至融會貫通。這樣書本知識變得“死去活來”,真正融入自己的知識結構。要多思多問,勤于思索,勇于探索,勇于探求。
3.拼搏并不意味著蠻干,還須有科學的方法。學須有法,而無定法。最好的學習方法是適合個人個性的方法。因此,方法的獲得在于個人的摸索、體味與總結。
4.找準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認為學生的發展有兩種水平:一種是學生的現有水平,另一種是學生可能的發展水平。兩者之間的差距就是最近發展區。教學應著眼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為學生提供帶有坡度的內容,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其潛能,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下一個發展區的發展。老師要熟練掌握和應用這一點,學生也應該理解這一點,并按這個規律去做,萬丈高樓平地起,學習必須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總之,學生的學習是一個系統的過程,學生的培養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從培養學生的優秀學習品質做起,教會學生學習,就一定能夠收到最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