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家彪
從事職業教育半輩子,有成功的喜悅,有失敗的沮喪。實踐探究,深入反思,形成了我的職業教育觀。
第一,明確中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我認為,培養目標應該是培養有技能的素質型人才,基于以下幾點:一是職業教育首先是教育,其次才是職業。教育的本質是把學生培養成“人”,是一個把自然人變成社會人的過程。為此,我們必須讓學生獲得足夠的“人”的素質,才有可能讓學生變成職業人;二是在長期的校企合作中,深切感受到企業家希望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應該具有崗位技能之外的帶有強烈主管特征的能力,包括大量的緘默知識所形成的能力;三是從職業教育的國際發展趨勢來看,著名的職業院校越來越注重培育綜合職業能力,強調綜合能力發展的過程性、關聯性;四是當前部分中職學生的素質不高。因此,我明確提出我校的培養目標的中心詞是素質,定語才是技術技能,有了這個定位,然后“三思而行”——思想+思路+思維+行動,努力加以踐行。
第二,職業教育要用“長板理念”作指導。普通高中在應試教育制度下運用的是“木桶效應”。6-1=0,哪一塊板短了就考不上大學,而職業教育與此是反向的,不怕有短板,就怕沒長板,揚長避短,乃是職業教育的真諦所在。有研究表明,當一個人在某方面達到較高高度時,他的其他方面亦可提升或被避讓。所以我們要在讓學生具備基本素質的前提下,給學生充分的發展選擇權,引導其發展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促其長板強勢生長。要從制度設計、學習評價、條件創設、師資安排上為其服務。
第三,實施生活化德育。在職業學校學生的素質要素中,思想與職業態度乃是最重要的素質。如何把學生培養成一個“大寫的人”,乃是我們的首要任務。我給出的答案是實施生活化德育,“做中悟理,行中達仁”。只有將思想教育與學生的生活實踐緊密相連,學生才不會“像脫離現實世界的傀儡一樣從事學習”,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實踐、感悟、再實踐、再感悟,將觀念融入到學生生活中,使其在心靈震撼和矛盾沖突中調整道德意識,使社會主義主流意識與規范漸漸融入血液中,從而形成德性。為此,我們進行了多年的艱苦探索,去年全國職業教育德育工作會議在我校召開,我校生活化德育的體系化呈現受到代表的高度認同。
第四,高品質的中職學校應該做專。我國中職教育的學校現狀是:大而全,而師資和條件很不足,小馬拉大車,其結果是不專不精。許多萬人大校名噪一時,誤導了人們對職業學校價值意義的判斷。
我有一個愿景,那就是我們中職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都有著相當高的素質水準和職業能力,這才是有品質的職業教育。相信隨著我國職業教育的保障越來越好,“學校辦專,專業辦精,規模辦小”將成為可能。
責任編輯 魏家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