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才茂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十分扼要地說明了培養興趣在學生的學習中是多么重要。一個成功的英語教師要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對英語的持久興趣,激勵學生不斷處于較佳的學習狀態之中,使他們對英語樂學、善學、會學,學而忘我,樂此不疲。
一、合理利用多媒體,激發英語興趣
把多媒體技術引入英語教學課堂,可以極大地豐富教學內容,提供足夠的聽力材料和對話情景,給英語課堂教學帶來高效逼真的語言學習環境,使枯燥抽象的英語學習內容變得富有趣味和吸引力,以此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強烈愿望,使學生要學英語,愛學英語,最終學好英語。比如,在教高一下冊Unit 14 Festival時,筆者制作了一個課件,展示了中國和美國的重要節日,每一個節日都配有相應的圖片,并有節日的簡單介紹。這樣,學生在欣賞圖片的同時,不但記住了節日的名稱,還拓展了知識面,激發了他們了解節日文化的強烈愿望。
二、創設情境,培養語言交際能力
教師要利用各種方法和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興趣被激發出來,學生就自然而然主動舉手,主動學習了。例如,講單詞時,運用實物、圖片進行教學,學詞不離句,無需翻譯,學生一目了然。再如講句型時,老師利用插圖或簡筆畫使學生清楚地知道老師講的句型,在講“there be ”句型時,先畫一張桌子,問“Whats this in English?”“Its a desk.”學生脫口而出。再畫一瓶牛奶,“And whats that ?”“It‘s a bottle of milk.”這不僅復習了舊知,并進行了口語的交際訓練,使之得以鞏固、提高,并為新知做好鋪墊。提高聲音、加重語調,“Listen!”“Theres a bottle of milk on the desk.”學生根據畫面,很快明白其意,并能模仿敘述,進而提高能力,會模仿造句,把知識變為自己的。講課文時,利用插圖、錄象,使學生對整體知識有了解。由于年齡特點,學生急于表現自己,很想表演,這種方法效果很好,學生為了爭第一,課前主動做預習,上課認真聽、看、說、讀,精心設計對話,勁頭十足,學習面貌煥然一新。
三、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重視師生間情感交流
英語有句諺語說得好:love me,love my dog(愛屋及烏)。當學生喜歡某位教師時,也會喜歡他所教的學科,并克服種種困難把這門功課學好,所謂“親其師,信其道”。相反,當學生厭惡某位教師時,對他的學科往往也會產生厭煩的情緒,甚至拒不學習。可見,師生間良好的情感交流對教學效果是多么的重要,而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往往是師生間良好的情感交流的前提條件。因此,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只要能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系,正確利用學生的學習情緒、態度、學習動力等情感因素促進英語教學,那么就能在教學上取得好的效果。
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是促進學生學習的強勁動力。教育是充滿情感和愛的事業,教師應多與學生進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做學生的知心朋友,甚至與學生建立起母女般、父子般或姐妹兄弟般的融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覺得老師是最值得信任的人,達到師生關系的最佳狀態。
四、開展形式多樣、內容廣泛的英語課外實踐活動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興趣的源泉在于運用。”為了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給學生更多的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機會,教師可以設計和組織多種難易適度的課外活動。通過活動讓學生把所學知識運用于實際,使學生認識自我,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增強其自信心,增添學習英語的興趣和樂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進而長久保持其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教師可以經常編輯英語學習園地、辦英語板報或開辟一個English corner,適當刊登一些游戲、英語小詩歌、謎語、典故、趣聞等;也可以成立英語課外活動小組,開展唱英文歌曲、表演Mini Play等小組活動;結合實際組織英語競賽,如英文書寫比賽、朗誦比賽、單詞聽寫比賽等,讓學生在活動中互幫互學,共同提高水平,長久保持學習英語的興趣。
總之,英語學習,興趣為先。魯迅先生說過:沒有興趣的學習無異于一種苦役。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是最基礎的學習動力的源泉。學生語言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英語學習興趣的程度。在教學中采取有效的、靈活多變的方法,使學生思維活躍,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就會激發他們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搞好英語教學。所以,作為英語教師,只有探索出讓學生產生學習英語興趣的有效途徑與方法,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充分調動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才能最終達到培養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目標,只有這樣,才能使英語教學的目標真正能夠實現。
責任編輯 陳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