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惠珍

一、問題的提出
在中國教育的大背景下,中職學生是一個特殊的學生群體,這主要體現在:一是人數眾多,2016年全國有近1800萬學生就讀于中職學校;二是超過半數的學生都是應試教育的失落者;三是學生大多來自農村或城鎮困難家庭。可見,因其生源的特殊性加之學生大多處于14~17歲的青春叛逆期,從心理發展的角度來看,情緒變化和波動較大,自我評價較低,缺乏自信等是這一類學生群體的特點。
在中職學生群體中,單親家庭學生人數眾多,心理健康問題尤為嚴重。本文以廣東省旅游職業技術學校為例,闡述了單親家庭學生的心理現狀并提出幾點輔導策略。
二、當前中職學校單親家庭學生心理現狀及其原因分析
2016年9-12月,筆者對廣東旅校中職一、二年級的750名學生進行了中職學生失范行為的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家庭環境是影響學生不良心理和失范行為的重要因素,在有效回收的706份問卷中,僅有40.2%的學生表示和父母雙方生活在一起,其余59.8%的孩子僅和單方家長或其他親人生活在一起(詳見下表),由于缺少關愛,他們逐漸形成一些不良的心理和習慣。而不良心理和失范行為較為嚴重的學生樣本中,有60.8%的孩子處在單親破碎家庭中。
(一)心理現狀
1.性格自卑怯弱
這是單親家庭學生最常見的一種心理問題。由于家庭的原因,他們總覺得自己低人一等,從來不敢跟別人說起自己的家庭情況,擔心別人知道了會瞧不起自己。他們在人際交往中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內心自卑而怯弱。
2.情感冷漠不安
中職單親家庭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往往表現得比較冷漠、缺乏同情心、拒人于千里之外。他們常常毫無理由地拒絕他人的要求和幫助,毫無顧忌地指責父母,頂撞老師,甚至對周圍的人持怨恨、冷酷的態度。
3.心理發展倒退
特殊的家庭結構給單親家庭學生帶來心理上的焦慮。奧地利心理學家佛洛伊德認為:焦慮可能使個體不恰當地使用自我防御機制,從而導致心理問題。很多單親家庭的學生,在面臨挫折時,常常出現一些倒退行為,如:咬指甲、說氣話、打扮成小朋友等,試圖以孩子的行為來躲避現實的焦慮。
(二)原因分析
1.性格自卑怯弱的原因
一方面,社會對單親家庭依然存在偏見,周圍人同情或嘲諷的眼光,社會輿論有意無意的渲染,會給單親家庭的學生造成心理上的不良影響,使他們對自己的家庭建立起一種負面的認知:認為單親是一件丟臉的事,是見不得人、低人一等、難以啟齒的,因此內心非常回避、自卑;另一方面,單親父母獨自撫養孩子往往面臨更大經濟壓力,經濟的窘迫也會讓孩子在同齡人面前抬不起頭;最后,由于單身父母既要照顧家庭又要應對工作,對孩子的教育問題往往比較忽視,導致孩子成績一般都比較落后,而成績差的事實無疑又加深了學生內心的自卑。
2.情感冷漠不安的原因
完整的家庭,是父愛和母愛并駕齊驅。母愛細膩如春風化雨無所不在,父愛如山,傳遞給孩子的是剛強、勇氣、百折不撓的力量感。在這樣的環境長大,孩子才能得到充分的愛,發展足夠的安全感,擁有愛自己和愛別人的能力。而單親家庭的孩子,由于從小只能跟隨父母一方生活,情感上的缺失導致他們情感冷漠不安,常常把自己像刺猬一樣藏起來。
3.心理發展倒退的原因
筆者通過觀察發現,為了應對焦慮,中職單親家庭學生經常運用否認、移置和倒退三種防御機制:①否認指個體拒絕承認引起自己痛苦和焦慮的事實的存在,由于不能接受家庭的變故,單親家庭的學生會選擇自欺欺人以達到心理的平衡。②移置是指個體的本能沖動和欲望不能在某種對象上得到滿足時,就會轉移到其他對象上。③倒退是指當個體遇到挫折時用早期發展階段的幼稚行為來應付現實,目的是獲得他人的同情,減輕焦慮。顯而易見,不良防御機制的使用,雖然能讓學生在短期內緩解內心的焦慮痛苦,達到心理的平衡,對于學生的心理發展卻產生了阻礙作用,使他們的心理發展不能跟上同齡人的腳步,甚至處于倒退中,不能滿足周圍環境對他們的期望和要求,從而產生更大的沖突。
三、中職單親家庭學生的心理輔導策略
根據中職單親家庭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中職教育的規律,本文從學校、班級、學生個人層面提出促進單親家庭學生心理健康的幾個輔導策略。
(一) 從學校角度:點亮自信,創設出彩機會
以廣東省旅游職業技術學校為例,為了讓學生能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學校每個學期都設計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力爭每月一個大活動,每周一個小活動,如:三月份美女廚房和超模大賽,四月份全校辯論賽,五月份心理健康系列活動和拔河比賽,六月份歡送實習生晚會和職場體驗活動,九月份迎新晚會和新生適應能力培養系列活動及社團招新,十月份合唱比賽和酒店技能大賽,十一月份校運會和模擬法庭活動。另外,學校每周還舉辦周末大舞臺,讓那些在學校大型晚會上無法拋頭露面的同學可以在這里一展風采。在這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學生能重新燃起人生的自信。2011年,筆者所帶班級有名男生,學習十分用功,但由于基礎差成績一直上不去,內心很自卑。2012年6月,學校舉辦歡送實習生晚會面向全校征集節目,因為知道該男生懂魔術筆者就擅自幫他報了名,他抱著試試看的心情上去,沒想到反應非常熱烈。從此,他苦練魔術,在學校晚會上他的魔術成了不可或缺的節目,而他自己,從以前的沉默自卑變得非常健談有自信,不僅在學校表演,還經常被邀請到外面商演,畢業之后,該學生在學校附近開了一個魔術培訓公司。
由此可見,學校應該樹立“人人皆可成才,人人應盡其才”的成才觀,為單親家庭學生的發展創造機會,點亮學生的自信,讓每個人都擁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二)從班級角度:三位一體,營造愛心環境
一個在充滿愛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更有安全感更自信,對別人也更能回報愛。而單親家庭的學生,因在家庭中沒有得到完整的愛,不能充分培養安全感,在人際關系中也表現得較為冷漠。對于這類學生,班主任可通過班級活動、同學情誼、家庭參與等三位一體的環境熏染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愛。一是通過開展主題班會和班級活動,如:逢節假日組織包餃子、包粽子、煮湯圓等活動,讓學生感覺到家的溫暖;二是教師充分調動其他同學,利用同學之愛、同伴之愛,讓單親家庭學生感受到友誼的溫暖,讓他們體會到自己是班集體的一分子,去享受自己仍然被別人關心、被他人重視的感覺,融洽的集體生活,能培養單親家庭學生善良的品性,培養他們關心他人、愛護他人的優良品德;三是教師要保持與單親家庭家長的聯系,在學生和家長間架起溝通的橋梁,很多單親家長由于自己的不幸,常常會把自己的不良情緒帶給他們的子女,他們對孩子或是專制粗暴,或是不聞不問,或是反復無常,這都會給孩子的成長蒙上陰影,給孩子的心理造成不良影響。因此,教師一方面應該引導家長轉換自己的觀念和態度,給孩子營造一個充滿愛的家庭環境,另一方面也要引導學生理解父母,更好地感受來自父母的愛。
沒有人的心是一塊冰冷的石頭,如果你不能溫暖他,只能證明你給予的時間和愛還不夠。有經驗的班主任都有這樣的體會:當學生意識到班主任是真心愛護他關心他為他操心時,無論你是耐心地幫助,還是嚴肅的批評,學生都會樂意接受。
(三)從個人角度:運用情緒ABC,重建心理防御機制
單親家庭的孩子,在痛苦面前往往啟用不合理的自我防御機制來達到心理的平衡,這種不健康的自我防御機制致使他們的心理發展緩慢,不能滿足周圍環境對他們的期望和要求,從而在內心產生更大的沖突和緊張,破環心理健康。
針對這種情況,筆者建議運用情緒ABC理論幫助學生建立積極的心理防御機制,重塑學生積極情緒,該理論是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阿爾伯特·艾利斯于20世紀50年代創立,其理論認為引起人們情緒困擾的并不是外界發生的事件,而是人們對事件的認知,因此要改變情緒困擾不是致力于改變外界事件,而是改變認知,通過改變認知,進而改變情緒。因此,老師應該引導學生對于自身家庭重新建立一個合理的認知:單親家庭未必是悲哀,才華橫溢的周杰倫就是在單親家庭長大。實踐證明,比起單親家庭,家庭結構完整但充滿了矛盾的家庭對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傷害更大。
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借助德裔美國心理學家皮爾斯首創的“空椅子技術”,讓學生對頭腦中不合理的認知進行分析辯論,進而建立起合理的認知,打破從前不健康的防御機制,建立新的防御機制,從而促進學生心靈成長,成為一個心理健康的人。
四、 總結
健康的心理對學生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是學生個性全面發展的基礎和關鍵,是學生幸福人生的保證。為了促進單親家庭學生的心理健康,本文認為中職學校應該從以下三方面做出努力:一是想法設法挖掘學生潛能,點亮學生自信,讓每個單親家庭的學生在學校都能擁有人生出彩的機會;二是營造充滿愛心的校園、班級環境,讓單親家庭學生充分感受到師之愛、同伴之愛;三是利用ABC情緒理論,幫助單親家庭學生建立積極的心理防御機制,重塑健康情緒。但是,單親家庭學生的健康成長僅靠學校一方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家庭、社會,都應自覺做出不懈的努力,才能更好促進這個特殊群體的學生在健康、明朗的環境下生活、學習和成長。
特約編輯 袁宏舟 責任編輯 朱守鋰